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走遍徽州---黟县屏山

[复制链接]

215

主题

215

帖子

64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1:18: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黟县屏山,古称九都、长宁里,位于黟县城东三姑尖山下,距县城四公里。因村庄北向有山状如屏障而得村名。该村是舒姓族居大村。自唐末从庐江迁居至此,有1100多年历史。

  吉阳溪从村中由北向南穿村流出,村庄依山傍水而建。村东南空旷,良田千顷,再往东望,山岭峰排,如天然画屏。真是难得一处风水宝地。

  村内保存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其中舒庆余堂是中国皖南极为少见的明代宗族祠堂。另外,还存有明清民居200余幢。古建筑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整个村庄外观古朴味道浓厚,在黄山市是为少见。

  村无水不活。无水不灵。明朝成化年间,小溪上建了八座石拱桥,俗称为“长宁八古桥”。沿溪而建的民宅、古朴的石桥、桥下潺潺的溪水,构成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山乡风韵。较之于黟县宏村月沼南湖、徽州区的唐模水街更见自然神韵。至今溪流依旧,两岸故居基本保存良好。可惜溪上古桥保存不多。

  祠堂建筑,是徽州人最为重视用心的建筑。将力学、理学、神学、美学集中于一体。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屏山的古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当然要数祠堂。

  村中央有舒庆余堂,庆余堂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一座舒氏宗祠,占地480平方米,坐北朝南,体型高大,梁柱雄伟,步架规矩,雕刻精美,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大的门楼,显的富丽堂皇,门楼上的神话人物各具情态,传神逼真。庆余堂的大门正面是水平型高墙,用水磨砖砌成的双柱三楼大型贴墙牌坊,高约十米,砖柱宽五十厘米,呈梭形,砖雕月梁,简朴大方,两层楼檐,层层挑起,承以斗拱,整个牌坊型大门主从疏密,互为烘托,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库门坊里,是用方砖铺面的厚实大门,方砖衔接处,全部用铁皮压缝,成斜方格形,每块砖中央都钉有圆头大钉,显得宏伟庄严。祠堂内分下厅、中厅、后厅三进,布局得体,梁柱雄伟,主要构架全部用银杏木构造。大柱直径0.4米,呈梭形,柱础为复盆形,衬有梓木櫍(即木柱磉)。月梁硕大,略呈梭形。梁头柱间挑木,全用斗拱承托,丁头拱都镂有卷心花饰。梁下替木,细缕精雕,脊瓜柱下的平盘斗为仰张莲瓣,脊瓜柱两侧叉手,深雕成卷手纹。梁架形如彩带,甚为突出,颇具宋代结构式样。檐下一排斗拱,层层叠承,气势富丽。

  光裕堂建于清代,因祠内有彩塑砖雕菩萨罗汉三百余尊,所以俗称为“菩萨厅”,祠堂门楼及内部雕饰,十分精美。
  屏山不乏历史名人。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舒秀文祖上在屏山,舒绣文故居名“黍谷堂”。舒绣文的祖父舒斯笏,是清末进士。明朝万历进士舒荣都因刚正不阿,弹劾魏忠贤被害,平反后敕建九檐门楼及“望重柏台”牌坊。

  整个屏山村,给人的印象比较古朴,古祠堂、古民居、古街道、古溪水等基本保存原生态模样。虽然已经开始旅游开发,好在商业氛围,当代气息并不是很浓。走在幽深的街道还能感受的古拙醇厚,曲折迂回的小溪依然映照着石桥飞檐,粉墙黛瓦,白云青山。

  好就好在,她被发现的迟。被破坏的少。但担心随之而来:

  她是藏在深山,素面朝天的乡村少女。不加任何脂粉佩饰。难得一见的山村真女子。她能逃脱被涂脂抹粉被异化的命运吗?

  2010年元月二日游屏山。同行者余朱谢吴。元月十一日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23:48 , Processed in 0.8050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