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世外桃源般的意境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110

帖子

33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08:45: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正所谓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婺源归来不看村。

【线路简介】

婺源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刚巧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 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

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栖有上千对鸳鸯。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细品味这些景观,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绿水中,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对于游历过名城的海滨和名山大川的游客来说,来婺源旅游会感受到别一种宁静清悠的享受。

“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是朱熹故里,自古享有"书乡"之美誉,拥有高达81.5%的森林覆盖率,是全国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3A级旅游区。它以田园牧歌式的优美风光和保存完好的古文化、古建筑、古树、古洞而被人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雾日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然而,春天恰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节,尤其是3、4月。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

江南曲阜,山里书乡--这是历史赋予婺源流传千古的美誉,这是理学大师朱熹和中华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里,曾出过550名进士。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京剧的老祖宗”徽剧的典雅韵味,惊讶于“ 舞蹈活化石”傩舞的原始粗犷,陶醉在清纯迷人的茶道姑娘的表演之中……。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烟波一棹知何处,鶗鸠两山相对鸣。---这是朱熹咏婺源山水的著名诗句。

这是全国十六个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也是国家著名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人称最后的“香格里拉”。在这里,你可以春赏五色芳菲,夏探清幽奇洞,秋赏漫山红叶,冬访平湖鸳鸯。
 
五岳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这是许多著名人士来婺源游览后发出的千篇一律的感叹。这儿保存着良好的一座座古村
落,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是宗族制度的活化石。鳞次栉比的徽式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或隐现翠青山间,或倒映清溪湖面。直可让人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意境!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是四通八达的巷道造就了的一种奇妙氛围。这些村落中,至今仍然留有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宛如飘带一般蜿蜒在村庄与村庄之间。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有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好一种国画般的韵味。错落有致的古民居中有众多的巷道,在那铺着硕大的青石板的巷道中漫步,两边是高大的风火墙壁和重重叠叠的马头墙,脚下是青石板的古道,令人不由产生时光不再的感慨!

“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这是婺源的自然风光将要向你诠释的梦乡。这些淡淡炊烟笼罩的马头墙、山间梯田抽象的线条、暮色中骑在牛背上的村童、幽静的孤舟野渡、倒映在清澈山涧里的火红的枫叶……不由地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恍若隔世!

如此美丽的地方,风景是数不胜数啊!走在黄花缤纷的田野,置身古意盎然充满风水蕴涵的村落,亲眼去看中国古代雕刻的“三绝”,让你的行程充满自然、人文的意义和意境!

骛源李坑小桥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14:05 , Processed in 0.4240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