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冬日婺源—诗意李坑

[复制链接]

78

主题

78

帖子

23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21:24: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婺源,又是仓促之间的决定。S赶在元旦假期间要去景德镇出差,虽然怕冷不是很情愿,却仍是订了两张至九江的火车票。
30日夜里出发,正值九江大雪,盘算上庐山。原想着清冷的冬日,在南方的大雪纷飞中一起迎接新年,也是蛮浪漫的。31日下午三点抵九江,辗转得知庐山积雪难赴,只得放弃。
九江至景德镇两个小时的车程里,S查了几家租车行的电话,打算第二天租车去婺源。景德镇至婺源只有80km,高速。但是景点较多且分散,相距十几到几十公里不等,搭乘各村之间的长途车并不方便,不然就是包车。索性自己租车,时间可控,选择景点也随意些。
租车并不顺利,时值元旦假期,租车费上涨不说,车子也少。31日一大早起来,租到车出发已经十点多了。车子旧些倒罢了,CD坏了也无妨,挡风玻璃已裂,教人提心吊胆,开起来发现离合也有些问题,好在路况不错,只得将就。



冷,那几日婺源的气温最高只有几度,低温也已到零下3、4度。对于习惯北方干燥气候和室内暖气的我们,湿冷犹为难忍,好像身上从未积攒过热意。高速路两边,不时见到雪迹残留,倒比西安今年所见的雪还多些。



租车耽误了不少时间,决定不入婺源县城,由婺源北下高速,直奔李坑。道路两旁田园景色尽显,赶上大晴天,蓝蓝的,映得心里暖暖的。不管怎么说,我们终于又一次出发,远离一些,也拉近一些。两个人,一小段不一样的生活。

1. 诗意李坑(上)




冬天果然不是婺源适宜的旅游时间。偌大的停车场几乎只有我们一辆车,空落落的,停车费也没人来收。
婺源实行大门票(一卡通),180元,包含了大部分景点,东线的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江岭,北线的思溪延村、彩虹桥、卧龙谷、灵岩洞、石城、百柱宗祠,西线的文公山、严田、鸳鸯湖。如果单独买各个景点的门票,一个景点门票大致60元,倒不如大门票合算些。




进李坑景区不远,田地旁3、4米宽的小河,竹筏闲置水边,懒懒散散。阳光映照,多了些萧肃的美。
有农家划了竹筏,热情邀我们上筏。这当然是景区的一项盈利模式,礼貌拒绝,继续前行。




透过一座旧门,窥得一幅竖版田园风光画。树影颀长,落叶堆积,时光在这一刻仿佛凝滞,触得一点点乡愁。



路口的中书桥建于北宋末年,过桥后沿一人多宽的青石板小路懒懒游走,依山傍水,一派宁静自然。



小路左侧是一片菜地,绿油油的青菜一扫冬日的萧条索然,添了不少田园生机。



看到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时,内心有所震动,尽管这只是为游客修筑的景观,即将的卖场。



李坑是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村于北宋年间,距今已千年之久。到得村口,古树参天,临河的那一面聘婷而望,枝叶水影细碎摇曳,颇为心动。



村口亦称作水口,是村庄的标志。小河穿村而过,屋舍沿河而立,家家临水,水绕各家。
讲究风水是婺源各村的传统。在水口,往往植有大树或筑有水口碣或建有水口桥,用于拦截财气,锁住灵气。
村口的小广场支了许多的小摊,卖些木梳、木珠手链、木雕一类的小东西。时值冬日,游人稀少,摊主们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见我们走过来立刻围拢上来吆喝兜售,看我们不为所动便又聚拢开聊,倒是闲适得紧。



最为另类的,是村口一侧的舒园。虽是新建,但也保持了古香古色的徽派风貌。去过婺源的人都知道,这舒园不是别的什么景致,竟是这里特有的卫生间的别称。在儒雅方面做文章至此,也算是尽善尽美,难以超越了。




李坑的老房子大多为明清时代所建,粉墙青瓦(我倒愿称作白墙黛瓦,更形象些)。马头墙高高低低,层层跌落,尤其是飞翘的檐角直入天空,为局促的街巷增添了不少大气之美。



小河在马头墙边淌过,河上木船静静泊着。若不是天冷身寒,倒真是想登船对坐,推杯换盏,也尝尝古人清江流饮的滋味。



入村不远,即是申明亭,建于明朝末年。申明亭的用意倒是随了名字,倘若村中人不守约束,或是邻里间起了纠纷,排解和惩办就在这里进行。
冬日午时,暖阳高照,亭中老人闲坐靠晒,气定神闲,教人顿生慕羡。



越亭而过,穿村的两条河流在此汇入,是李坑十二景之一的“两涧流清”。水清至透,汇聚在青石板铺就的通济桥下。桥面历久而光滑,幽古朴实。青苔附于桥侧,生动秀美。



李坑的老房子大多保存完好,在巷子间穿行,常有时光转退,回到古代之感。



老房子最精美的地方在于三雕,即石雕、砖雕和木雕。仅只“大夫第”的大门,便够人赏味琢磨半天。石雕刻花,门罩飞檐,门坊砖雕庄重中不失活泼。尤其是门柱上的石雕,中间刻着繁体的“書”字,让人心生敬意。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古徽州多儒商,大抵也是这思想在起作用。



一些老屋可供参观,多是些历朝历代达官贵人的祖籍老宅。
进得堂屋,供桌上一概不缺三样东西——西洋自鸣钟、方镜、花瓶。钟声瓶镜,取义终身平静,这倒是儒家尽忠尽孝、卸甲归老的思想体现。
两把太师椅,四周木质雕花,以故事、寓意来表达主人家的思想主张和美好愿望,细腻丰富,巧夺天工。



堂屋正中是四方的天井,四周屋檐皆向中心低垂,方便雨水倾泻。所谓聚水聚财,四水归堂。真实用意其实是为了采光和通风。



李坑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南宋武状元李知诚的故居。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李知诚进京应试武进士,会试中中武进士。后经孝宗亲试被拔为第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不满于朝廷偏安,李知诚辞官归里后开办武术馆,教授乡里子弟练武。
原想着这样一位曾经的大官,宅邸当是宽敞堂皇的,不料堂屋竟是这样简陋狭小,甚至缺少婺源民居中特有的雕饰,心里不免多了些敬意。



所谓的后花园也不过是个小小的院子,一座石砌的鱼池占了园内大半的地方。据说池水是活水,与小河相通。青石板铺就的小径围绕鱼池,苔藓青绿,朴素自然。
古人为自己所刻意营造的小小景观,寄托胸怀的同时,调剂生活,丰富生活。相较之下,我在家里阳台和办公室那几盆小小的花,显得寒碜多了。环境使然。现代的快速生活加入不少科技力量,却少了那几分闲情逸致。



沿街临河的老房子,二楼建成亭台似的阁楼,挑檐木窗,雕饰各型各样,古香古色。稍稍向街面凸出的样式,恰好摆下木桌木椅,把酒品菜,谈古论今,当是潇洒之极。



商铺便沿街铺陈,鳞次栉比。卖青梅酒糯米酒的酒坊,大肚酒坛置于店门前,教人看了便想起古人大碗饮酒豪气云天的壮怀。卖野生香菇木耳的干货店,一袋袋自家晒干的干菜干果,阳光下透着些野生的香气。



木商是徽州五商之一,因为婺源山区盛产木材,除却房子里的木雕,雕刻精美的居家小物件成了商家的主流卖品。细腻生动,倒是将木匠的灵巧心思表露无疑。



卖龙尾砚的更教人心动。徽州最有名的歙砚就产于婺源龙尾山,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唐代。石砚古朴,雕刻活泼,雅致敦厚。若不是较高的价格与较重的分量,真想带一个回家好好赏玩。
转了一大圈,唯一买了的是芝麻糖。小时候的美味零食,芝麻香气四溢,甜而不腻。



遇到一户农家正在杀猪,街坊四邻看热闹的、帮忙的挤挤挨挨,兴奋欢乐。不敢靠近,远远地看着农家将猪肉一块块抬进屋内,说笑声不时传来。这正是村庄的乐趣。



巷子里的各门各户仿佛都是历史的延续,白墙上的柴烧痕迹,黛瓦上的野草滋长,土石围墙的风蚀雨刻,青石板路的光可鉴人。木格窗棂,渔网墨画,苔痕草迹,无不提醒我们时间正在流逝。



然而一篮青菜的生机勃勃,几件晾晒的家常衣物,一筐晒干的萝卜南瓜,又将我们带回活生生的当下现实。
溪埠边的女子浣衣洗菜,巷陌里的孩童嬉戏玩闹,河岸亭台的老人恬然安坐,暖汪汪的日头下,生活波澜不惊,岁月平静美好。



绕至村北的小山坡上,穿过田地边的小径,至一木亭,上书“茹山亭”,也是很有历史了。这里是观李坑村的好位置。
重重叠叠的房屋,檐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墙面的白色打破冬日灰暗的色调,座座房屋不再线条生硬,反倒略显可爱。河流形态尽显,蜿蜒曼妙。青石板小路相伴左右,一样曲折,如同合奏。



而远山低缓,大树恣意伸展,茂盛浓密,黛色的瓦顶仿佛是山与树的延伸。远景与近景相互映衬,烘托点缀之下,古村更古,诗意盎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0 04:37 , Processed in 0.7503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