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冬日婺源—思溪水韵

[复制链接]

71

主题

71

帖子

21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8:33: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溪水韵



延村到思溪只有短短的1km。沿公路过一大片田地,顺左手的小道之下,一排晾晒的青菜挡住我。阳光穿过一根根绿色的叶子,眯着眼睛看过去,是蓝色的河水与墨白相间的屋舍。



河水之上,是一座木质廊桥,建于明景泰年(1450~1457),纯朴天然,未加雕饰。古桥是进出村中的必经之路,有老人坐在桥栏的木条凳上,不知是看已经看了几十年的老风景,还是看来往了几十年的老熟人。



第一次来,我们当然只能看风景。晴日正午,蔚蓝的河水静静流淌,树木屋舍凭影相吊,无波无痕,仿佛都入了午睡。只剩在青石板上浣洗的那一位,要水流随衣裳摆动,推开一圈圈涟漪,被阻拦的时间正好冲刷了污渍。



时间在河水中像一场蓝色的梦,对于破旧的屋舍,它没有丝毫的迤逦。杂草在门檐上小小的空间里滋生,无人打理的焦黑破损的屋檐之下,黑笔勾勒的喜鹊登枝图还在对望。只是当初怀有美好愿望的那个人,早已不知身在何处。



破败的还不仅止于此。墙上的烟熏,白色墙皮脱落后露出的黑黢黢的砖,只有野生的植物还欢乐着。据说1987年的《聊斋》在此拍摄,我找不到具体是哪一座屋舍。高大的骑墙看来都差不多,与延村茶商的富庶相比,这里的屋舍要简单朴素许多。



毕竟思溪要年长得多。南宋庆元五年(1199),俞姓家族避乱于此,临水而居,始建得村落。明末清初发展壮大,到现在大屋由70余幢还剩得30余幢。振源堂便是其中一幢,厅堂不大,素净雅致,尤其是正中悬挂的“翰墨遗风”四个大字,教人心神俱往。



午后的巷陌安谧,几位老人在巷口轻声交谈。阳光为小巷投射巨大的阴影,顺便将阳台栏杆的花纹清晰刻在墙上。



不同于阴影的雕刻,老房子精美的木刻可以保存很久。让我们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感受工匠们纯熟的手艺和曾经的主人显赫的生活。



精雕细琢的还不止于此。俞氏客馆12扇格扇门的腰板上,96个寿字运用96种不同的笔体雕刻,堪称一绝。看到这些。便看到了与历史的契合点。



村尾的木板桥临河而架,狭长极简。对游客来说,行走其上必然规规矩矩,生怕一个不小心掉进刺骨的河水里。存了这份小心,过桥便过得缓慢。



慢动作大多能换来时间的青睐。我看到水波在浣衣者的动作中缓缓推开,一层一层消掉水草的倒影,露出清晰可辨的河底。没有什么秘密,古老的河水清透安宁,时间流过,它比天空更为明澈。



上岸行得几步,遇到这座似庙非庙的房舍,佛缘二字分立门前两侧墙面。细细想来,求佛亦是求缘,得缘便是得佛眷顾。佛缘原本这样息息相关。



绕行村庄的河对岸,思溪村借助地势修了观景台。墨色染著的房屋鳞次栉比,黑沉沉的檐顶因了强光闪烁辉耀。青山绿水好人家,这是我们羡慕的生活。



我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推开屋门,穿过菜地时摘一把青菜,下青石板的阶梯,在蓝色的河水中漂洗。正午的阳光正好穿过我的指缝,水波晃成无数颗星星。



这些当然都是想象。远山静默,天空澄明,我在蓝色与绿色中做一个梦。与现实无关,只是时间,老屋,河流,菜田。



它们一拥而上,合谋篡改我的记忆,让我以为我有过这样的故乡。白墙黑瓦,高高的骑墙,老树之下,谁曾骑竹马,谁又曾弄青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2 23:53 , Processed in 0.0769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