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碧山计划

[复制链接]

263

主题

263

帖子

78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5:4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黟县碧山村是众多著名的徽州古村落之一,这里“山高田广,阡陌如绣,白墙黑瓦,鳞次栉比”,共有面积58.5平方公里。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和祠堂百余座。在历史上,它曾经有过显赫的位置——据《新安志》记载,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改新安郡为歙州,设州治于此。
徽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乡村建筑资源和历史人文资


源,是人类多样化生活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样本。在尘嚣日上的大都市中已分崩离析的乡土血脉与宗族体统,在这里青山绿水的保育下得以幸存。但是,现有的单一旅游开发模式既不关心农村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也不致力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只是让更多游客蜻蜓点水到此一游,观看毫无生气的样本,无法激起对乡村重建的更多参与。这同时也打破了前来寻访乡土中国的人们对乡村的淳朴想象,让它的亲和力大打折扣。比起村庄的自然凋敝,这更加令人痛心。
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回归乡居生活、逆城市化将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潮流。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闹生活,希望开始实践新的农业生活方式—或者说在恢复这种生活方式。为此,我们计划在碧山村创建的“碧山共同体”,起自对农业传统的忧虑和对过度城化的批判立场,它是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离城返乡,回归历史,承接本世纪初以来的乡村建设事业,在农村地区展开共同生活,践行互助(Mutual Aid)精神,减低在城市中盛行的对公共服务的依赖,以各种方式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重新赋予农村活力,再造农业故乡的构思。
碧山共同体计划选择驻居乡间,参与者多数与文化和艺术相关,他们对农村和地方生活的融入,在另一层面上又涉及了乡村建设的议题和实践。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乡村建设的参与,既要接续民国以来的乡村建设传统,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明自己的方法。这便是碧山共同体计划为自己订立的目标。
艺术家们下乡,在过去被表述为“采风”,即到农村去采集他们的创作灵感。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对农村的索取,即便时有回赠,也只停留在对某些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传播,而较少在政治、经济层面对农村社会作出贡献。碧山共同体动员各地的艺术家们前来碧山,他们一方面展开共同生活的实验,尝试互助和自治的社会实践,同时也着力于对这一地区源远流长的历史遗迹、乡土建筑、聚落文化、民间戏曲和手工艺进行普查和采访,在此基础上邀请当地人一起合作,进行激活和再生的设计,除了传承传统,更希望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当地的生产力,为农村带来新的复兴机会。
“碧山计划”是一个关于知识分子回归乡村,接续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事业和克鲁泡特金(Peter Klopotkin)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重新激活农村地区的公共生活的构思,它主要是针对目前亚洲地区迫人的城市化现实和全球农业资本主义引发的危机,试图摸索出一条农村复兴之路。


“碧山计划”的核心是在美术馆系统中介绍“碧山共同体:如何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的概念,为观众提供一种新型的乡村建设思路。作为“行动在大地”的乡村践履,“碧山计划”邀约了国内外的艺术家、建筑师、乡建专家、作家、导演、设计师、音乐人,与致力于乡土文化研究的当地学者、民间手工艺人和民间戏曲艺人进行广泛的沟通合作,共同拓展乡村建设的生存空间。“碧山计划”展示了外地参与者在自己的创作历史上与乡村建设有关的思考,又呈现了与在地参与者两个月以来的协作实验。同时,它还在美术馆空间搬演与再现了乡村生产与生活的某些场景。


“碧山共同体”是策划团队反思中国农村现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尝试。承接晏阳初的乡村建设事业和克鲁泡特金(Peter Klopotkin)的无政府主义思想,通过让知识分子、艺术家与农村居民共同协作,试图提供一种新的乡村建设思路,从而避免农村被简化为旅游景点或迅速地被城市吞噬。
“碧山共同体”将成为一个持续项目,长久而渐进地构建新农业生活方式。时代美术馆在这过程中,充当一个媒介的角色,通过展示“碧山共同体”的阶段性成果、组织研讨、再现乡村生产场景的方式参与到项目当中。
“碧山计划”在时代美术馆的初步展示标志着以乡村建设为宗旨的“碧山共同体”的正式启动。它与举办的其它活动一起来探索徽州乡村重建的新的可能,并在北京798和上海莫干山这类城市改造和再生模式之外,拓展出一种全新的徽州模式:集合土地开发、文化艺术产业、特色旅游、体验经济、环境和历史保护、建筑教学与实验、有机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乡村建设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4 08:59 , Processed in 0.0738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