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 碧山秋色好|游记·碧山

[复制链接]

324

主题

323

帖子

96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15:26: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月二号那天我是稍微起了个早的,七点刚到就已在候车大厅里等候,地板油腻腻的,很久没清理过了,椅子皮也磨的发黑,教人不忍心坐下,售票员和司机师傅用方言吼着、抽烟、大口吃蔫了的油条之类的。
售票大叔喊了六七次再等五分钟之后——实际上车应该是20分钟一班,我坐上了车,此时已经过去了五十分钟,晨起的寒意也逐渐消解了。
从碧山到黟县五十公里的路程,山青水不秀,满地遍山的苍翠景致固然不错,但水中浊清是一目了然的,不消说了,加上车辆老旧,这趟不甚长的汽车之行,倒是有些舟车劳顿的意思。
我下车徘徊了一会,结果误了去碧山的公交,这班车一天只有五趟,于是打了车,正好跟师傅聊聊这个偏居山中的小城。
要说碧山村的位置,还真不是多么偏僻的,离黟县不过五六公里,黄山市区也不过是六十公里,路也是好走,没有曾经公众号推文和各大报刊新闻稿给我的弃绝尘世之感,出走的人或许还是因为黄山虽然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其他产业也实在是太不发达,而黟县、碧山,就更是外人嘴里永远不会提及的名字了。
到碧山之前的景色倒也干净,黟县的工业没给山水造成败坏,青山农田也实在是清新可爱,不过并无特色,不多赘言。
车子停在村口——村里路窄,进不去了。虽然刚刚九点一刻,路边早已停满了车。
我拖着行李箱打破了村里的宁静,坐在板凳上在路口晒太阳的老人早已对这种莽撞的闯入者习以为常了。

书局的位置不难找,遂决定先去放着行李,结果在这乡村小路走失了方向,这边跨过一座桥,蓦然便闯入贴满红纸和喜字的街道——近年年轻人回来的多了,也有人敲锣打鼓半亲事了。一转头又是半破败的古旧祠堂和新修的楼房相映衬着。
走失之后倒也不急,沿途拍拍门上的铜兽首和白墙黛瓦,青石砌成的排水沟流水哗啦响,若是在孟春之时,下一场急雨,水流冲着嫩叶而下,又有新茶老酒,足以一旬一旬地消磨时光;檐上脊兽和瓦当保存极好,偶有高树映衬,都是我心里最为中意的。


依我来看,保存祖辈的习俗又兼有现代的生命力,乡村兼有前代风骨和当代气度,碧山做的最好。


五分钟的路我走了约莫二十分钟,青旅的老板娘够热情,赶忙给我安排上了住处,放下东西,就去了。
这时已近十点钟,书局的人渐渐多起来,门口的花木还是独自试探着,不知情不情愿的和游人合着影。

正门口启泰堂三个大字还在,书局本来就是当地年久失修的祠堂重修改成的,当地政府减免了费用,稍微整饬了交通,不过房屋的规划重建,书籍的运进运出,倒是钱老板砸下不少钱,创出的事业。这几年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成名已久、交通相对便利的碧山书局,也成了先锋乡村书店第一个能自负盈亏的了。

在门口驻足的人很多,多半是为了拍碧山书局这四个字的。


一楼随意的扫了两眼,便顺着窄窄的楼梯爬上了二楼,中间半层进行了独具匠心的改造,先锋的惯例放作家黑白照片,而这半层多的空间摆上了应是旧物的椅子,两扇窄窗上摆上了素雅的花瓶,中插一支干花。

一上二楼就是书架,面向南开着大大的窗,窗口有当地老人养着的小盆栽,没书架的一侧是个小吧台,早已弃之不用,摆着不算少的书——大概有一整家猫与天空城里有价值的书那么多。墙壁上是作家群像,房间陈设应该是也是各处收来的旧家具,发旧的木头上满是风霜的刻痕,与这岁月里沉静的老宅,倒也相得益彰。从窗口往外看,风轻云淡,村口白塔与栉比屋檐,本应画中见。

上午二楼没多待,就下楼去了,文创和咖啡自然是卖的,品质都算不错。书籍的摆放,受限于巨大的中庭——满是芜草的汇水沟和老人日日修剪的盆景,是游人一进门就能看见的,也正是这份绝佳园景,限制了书局书的数量,不过店主小哥笑着说了,“我们这里虽然肯定不会有总店那么全,但是也是按照一样的标准来的,对比其他书店,我们很有自信。”
是的,他们做到了。

诗集占了两排书架,这也是先锋书店的特色。与此相对的左面的社科类,文献、广师自然是常客,令人惊喜的是《左道》、《八月炮火》已经上架,三天前在北京的单向空间还是没有的。对面是外国文学,按先锋口味、畅销、经典一字排开,达里奥、科塔萨尔、波拉尼奥,都是寻常书店少见的。最右侧是极具品味的设计、美术等书籍,我自然是不会看的。在外国文学和艺术类之间夹着是心灵鸡汤类和小白文,书页发黄了,谈到这,小哥说,“这些事在外面卖的很好的,总店也会配货,但是在碧山总是卖不出去,最后大多都做旧书处理了。”
讲到这里,小哥笑了两声,说,你问这么多,不会是学社会学的吧。
这是万幸的事情,地理的偏远起到了筛选和隔绝的作用,日高人远,漫读书。
正中间、面向大门是特色文创和碧山杂志书,加上不足五十步的碧山工销社,总觉得过去被遗忘的事正逐渐变成现实。


但我怎么评判呢,毕竟我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力行做不到,目睹倒也有余,看着这班已渐油腻的中年男子,从过度商业化和重度工业污染中,生生割裂出一片晴耕雨读,诗酒终日的地方,自己偶得偷闲机会,也为我这种渐渐感觉生活之苦、人生于社会而为蝼蚁刍狗的神经兮兮、文质彬彬的青年行了件好事,倒是挺不错的。
中午去工销社转了转,尚未开业,传统手艺和前卫设计被融合的恰到好处,多一分过华,少一分又洗不清土味,这样倒是蛮不错,不过价格对于一个背包乱走的穷学生来说,未免有些太高了。
在长桌上吃了一碗卤肉饭,实在难说它是好吃的,下午又钻到书局的二楼,叫了一杯卡布奇诺,看了半下午书,写了半下午游记。

餐巾上写着加缪的话:
在光亮中,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
碧山就是这束光,让你从令人生厌的日渐混乱的世界逃脱,又以其自身之光,告诉你这是有希望改变的,你可以去改变它,而回到最初的话,碧山就是世界的初相,是这人类社会自从有人际关系和知识流传以来的一种大爱。
好好审视了二楼旧书,很多当今少见的译本和成套的经典,恰巧旭日移步,从天窗洒下阳光到躺椅,懒散终日倒是极为舒服。下午人渐渐多起来,楼下吵闹声不绝于耳,我也在一片摆拍和孩子哭闹中,做到了窗边——这边多是读书的,就这样,恍神间时针走了四个刻。


从书架上取下了旧版的郑振铎《中国文学史》,做补充读物,用来修补我在课上被凌辱的不成样子的三观和文学观;写了两个多游记之后,抽出了一本译林的《自由情人》,讲的是萨特和波伏娃。这二位我是只闻其名,不知其详的,翻了几页倒也有意思。
爱情观念对于我这种骨子里的传统中国人还是一种冲击,虽然不觉得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但是一时只能爱一个人,尽一个人的责任,当然,无意做道德审查官,心里不太满意,随口牢骚罢了。
记得最深的是这样一句:
我将写作,这是肯定的——但必须明确一件事,文学糊不了口。
因此这本书极其可爱的,加之破破烂烂的,留在这里等下一个如一般困顿而又带点偏执的人读它吧。

在关门之前踏入黄昏,当街的居民都敞着门吃饭,许是国庆假期长吧,很多家里都是三代人一起,子女携孙辈回乡,好生羡慕。夕照与渐黄的芳草,配上时而出现的好看情侣或是当地老人,也很有生活的意趣。
魏晋风度,只在灯火阑珊处。当天窃取木心先生一句话,绝对形容这山村的书局,恰到好处
晚上在青旅主人家小狗的陪护下,我沿着昏黄的路灯走出村子,打着手电,跨过小河穿过农田,去猪栏酒吧坐坐——不愧是国庆假,酒吧里徘徊许久才找到位子,叫了一瓶精酿和一碗豚骨拉面,面倒是极其品尝,精酿醇香加上这乡村夜景,已经整个酒吧的舒缓音乐和低语细谈,倒是也应该为这夜色醉一场,想到旅行还有几日,旅费也有些紧张,最终就是一瓶而止。
回去的路上,没有狗儿追着,路也熟悉了起来,遂步幅快了些,把村口喧嚣的民宿群抛在脑后,走到白天走过的街道,偶有老人的私语,路灯隔得很远才有一盏,我站在最宽的路上看向前方的窄巷,顿时觉得木心那句“长街黑暗无行人”,甚是不错。

回去之后和同宿的人攀谈一会便睡了。
清醒从黟县逃离之后,这里虽然古旧但不野蛮,民宿开的遍地,倒也没有横流物欲,泥土芬芳,人心恒常,天高云淡,青山黛瓦,一切安宁闲淡的宛若光阴流转百代前。
这一天终了,许是心里被这消费社会困顿之时的异质振奋了,满船清梦压星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5:48 , Processed in 0.0815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