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走马观花游古镇 延村:美丽“徽商第一村”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117

帖子

35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16:5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延村,被称为美丽的“徽商第一村”。第一,因为这个村子经商的历史特别特别的悠久。村子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至今约900余年,可当地人经商的历史却有2500年。这里造“大寨田”时,出土了一只四方形的陶质称砣,据考证,这只称砣是秦始皇时期的,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称砣。也是中国最早用于商业交换的度量衡。所以说,延村经商的历史差不多和中国商业史一样的绵长。第二、延村有着江南最恢弘最壮丽的古民居。有首写晓起的古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同样描述的是延村和思溪一带的景色。尤其是这里的古民居,在江南可是首屈一指的。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这里是江南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分别掘起两大商业帮派——“徽商”和“晋商”。同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乔致庸是晋商中的佼佼者一样,延村和思溪的商人完全可以说是徽商中最出类拔萃的代表了。婺源曾属古徽州,在明末清初,婺源的徽商差不多垄断了中国的茶叶和木业生意,而延村思溪则成为江南最大的茶叶和木业集散地。延村出的可不是一个“乔致庸”,而是整个金姓的徽商家族! 婺源是朱熹的家乡,受朱老夫子儒学思想的浸染和熏陶,延村的商人们无一例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他们是商人,更是读书人,讲究的是读书的人格和品位,强调的是格调的古朴和厚雅。他们以自己的见识、胸襟和钱财,丰满和美化了延村思溪这片大好山水。我们将要看到的整个古村落,都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儒商流风余韵。

延村原名延川。后来在明代金姓迁入,取“绵延百世”之意,改村名为延村。延村金姓可不简单,据族谱所载,金姓原是北方匈奴的后裔,后来归顺汉昭帝,赐姓于“金”,到了唐代,为避黄巢之乱,辗转迁入婺源,最后才落脚于延村。现在的延村基本上仍保留着明清的风貌,全村56幢古老的民居都有着百年以上的高龄了,而且全是金姓家族所建。这些古屋都有着徽派建筑的特点:翘角飞檐、黛瓦粉墙,高大的石库门楼。在那雪白的粉墙上,开嵌着几个高低有致的小小洞窗,在整体布局和面与点的对比上,显示出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黑白相间的色彩,也都蕴含着一种“道法自然”的韵味。还有那风火山墙,因它形似马头,故俗称“马头墙”,高低错落而形成山脊,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出宅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无形中增添了一种空间层次和韵律的美。 延村的民居,因为都是徽商所建,所以比其它古村的民居规模更庞大,造型也更考究。又因为都是一个金姓,所以住宅连着住宅,相扶相依,自然形成修长而幽深的小巷,不知“庭院深深深几许”,显得格外的幽远和静谧。而且这里所有的街巷,都是青石板铺墁,即便雨雪漫天,在这里串门入户,从村头到村尾,可以不湿衣裳。

延村很特别,没有一步台阶。因为徽商很讲究,他们把村子建成一个排形,没有台阶,则平坦无垠,意味着做人坦坦荡荡,做生意则一帆风顺。 延村古民居的外墙,上方多设小方窗,下方则是长条形射窗。通风和采光明显比不上今天房屋的大窗户。为什么古人作出这种抉择呢?这得从延村经商的历史谈起了。这里自古以来,山多田少,逼窄的生存环境使当地人生活的压力很是沉重。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不能吊死在务农这一棵树上,当地人便寄命于商。县志载婺源“十户之内,经商外埠者有三”,而延村思溪,则差不多倾巢而出。这些从商的男人们,为了使家中烟火不至灭绝,很早就在家成婚,婚后即远离家乡。当地民谚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村里只留下妇女、小孩和老人。为了人身的安全,所有房屋的外墙均配置这种小洞窗,一为防盗,二为防火。倘若邻家发生火灾,只须棉絮浸水将窗洞一塞,就可以阻止火苗的蹿入了。

我们来到了“余庆堂”。 这幢古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房屋老主人金文谏是个大茶商,早年经商于南京,为江宁商会会长。生有四个儿子,均有建树。乾隆初年,四个儿子在村中分别建起四幢房屋,形成村内最有名气的四家巷,“余庆堂”则为其中之一,为次子金时秋所建。这个金时秋,十六岁就随父经商于吴楚,由于经商得法,颇获盈余,于是,建屋取名余庆堂。 金时秋是商人也是读书人。他的三弟金时煜还考取了贡生,当上了候选盐运司,成为光耀一时的上大夫,在村中建起了“上大夫第”。这幢府第二十年前被整体运往景德镇,复原后成为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博览馆”馆址。 余庆堂的主人虽然有钱,但在封建社会,商人富而不贵,“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所以其住宅不能建得像官邸王府那样宏大和豪华。而且朝庭还规定,商家大门不能朝正南开。于是,商人们建屋只有另辟途径。这余庆堂大门之外,有个院门,开在房屋的左角。这是因为真正的大门是朝南的,是违禁的,搞不好被人告发是要杀头的。现在将朝南的大门用围墙封起来,而从偏门进屋,当然就没有违犯规定。再说,房屋大门有围墙挡着,也直接地保护了家居的私密性,这也是一举两得。同院门连接的小屋子,当地人称“门圈”,用来停放来客的坐轿。同时,也为了女眷进屋的方便——徽商规矩很严,女眷是不能从正厅堂前出入的,她们须得由门圈旁边这座后门拐进去。

在余庆堂大门前,我们看到这是徽派建筑中典型的石库门。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组成,统称“门罩门楼”。上方的门罩重瓦铺盖,翘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可以增加美观和气势。飞檐下面的门枋雕刻着华丽精美寓意吉祥的锦文图案,那出榫上雕琢的雄狮是多么活泼生动。 注意一下整个门面造型,就是商人的“商”字。门罩门楼组成“商”字的上部,青石门枋,是个“口”字,门枋外砌筑青砖,形成“门”字。整个就是一个完美的“商”字。商人地位不高,徽商却不服气,来这一招,不管你是达官还是显贵,若要进入我家,都得低头三分,从这“商”字门下通过,由此亦可见延村徽商的傲气和风骨。“商”字门楼,确实是一项非凡的艺术创造。其砖雕精美,也堪称一绝,不仅锦文华丽,而且寓意隽永。“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延村徽商更把“三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木雕,那才叫精美绝伦呢!

步入正厅,这门厅紧连天井。延村商宅,是以天井为中心构建的。别小看了这四方天井,可是大有用场啊!其一,扩大了视野。抬头看一看,四堵高墙围护,三面楼屋夹峙,空间是多么逼窄,再下雨,墨云如盖,漆黑一团,怎一个“愁”字了得?别发愁,你在那绣楼之上,倚凭美人靠,透过天井的门楼凹墙,山野春色尽收眼底,是一览无余啊!其二,这天井采光是特别的柔和。因为天井所采光线不是直接天然的眩光,而为二次折射光,所以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其三,彻底地解决了排水问题。由于宅居四周有高墙围护,所以雨水不能从前后的屋檐排出,势必从四面汇入到天井堂前。为此,天井四周的屋檐上都装置天沟,使雨水归于一处,然后顺着门后贴墙而置的水枧(即陶水管),乖乖地汇入天井下面的“明塘”,旋转一圈后,再排出户 外。这叫“四水归堂”。“明塘”用青石砌成古铜锁形状,则可以“锁住”财气,肥水不外流啊!让我们看看天井两侧厢房的格门吧!这格门下顶木槛,上顶楼沿,形状细长,像个苗条的淑女。故而称隔扇中间的条环板为“束腰”,下面叫“裙板”,最下端叫“束脚”了,形象是多么生动。尤其是上面的木雕,可以称得上一个“艺术博物馆”了。左厢房锁腰板的“麒麟”喻意“麒麟送子”,“鹿”和“鹤”意谓“福禄寿喜”;两只山羊加天上的太阳就成为“三阳开泰”。前梁上雕刻的蝙蝠与海浪图文组合为“福如东海”,还有“寿比南山”,“天官赐福”、“双凤朝阳”等等。最有意思的,是每家每户都雕刻着老鼠的图形,据说是因为老鼠多子多孙;老鼠生肖排名第一,是当然的老大;还有老鼠会打洞搬米运粮,聚财有方。总而言之,这些木雕,全都刻工高超,寓意深长。 再看厅堂。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清代徽商模式——太师壁上悬匾额,下掛中堂画卷,两边则为楹联。案桌上摆放着长鸣钟、花瓶、玻璃镜,这叫“东瓶西镜”,谐音“东平西静”,是对经商主人的美好祝愿。

步入后堂 。古宅前后都有天井。后天井置有水缸,叫“镇宅缸”,用于消防。余庆堂这口石缸可不同凡响,是用一整块黄麻石凿成。缸内盛的是天上的雨水,叫“天落水”,意味“天降洪福”。这缸水300年了,可从来没有更换过。斗转星移,几个世纪,依然清澈明净,雨天不满,大旱不干,无色无味,也从不生虫子,绝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缸水还能预报天气——要下雨了,水则混浊;天放晴了,水则清净。原因何在,至今没人揭开谜底。

走到后堂门槛边。后堂这道门槛特别高,是为了防止女眷走进中堂。过去的女人们都是三寸金莲,又穿着窄窄的裙子,这么高的门槛她们根本跨不过去。做了徽州的商人妇,委实挺可怜的,在家待候公公婆婆,还有幼弱的小孩,平日不要说出门走走,就连中堂都不得迈进一步。丈夫常年不在家,独守空房,年年岁岁都是如此。到老了,丈夫过世了,小孩长大也出外经商了,只留下老女人独对冷月孤灯。这就是延村徽商女人的命运啊!

步出“余庆堂”。徽商最热衷举办各种慈善事业了,尤其是架桥铺路什么的。脚下这水沟工程就是他们完成的。延村水沟是暗沟,下面可是用了三层青石铺就。这些青石板出于庐山脚下的星子县,通过鄱阳湖,从水道运到这里。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多少年来,村里的水沟可从来没有堵塞过,不能说不是个奇迹。

看完了“余庆堂”,我们来到“笃经堂” 。这座连幢古屋叫“笃经堂”。延村大木商金大斯建于康熙年间。一排三幢房屋,分给了三个儿子,按长序,小房在外,二房居中,大房藏内,而房屋亦由外至内,层层拔高。三幢房屋由一条过道贯通,过道处又搭了两所亭屋,设置窄窄的板凳。外客要见金大斯,须经三兄弟逐级禀报,客人只好坐在这窄板凳上等候。据说,俗语“坐冷板凳”由此而来。 看来,这金大斯确实是个不折不扣见钱眼开的商人了。其实不然,金大斯也读过书,所建的笃经堂就包涵着“笃守诚信”的意思。但他的俩个小儿子实在不争气,不喜读书,也不愿经商,金大斯无奈,就想了这么一个法子——你们不读书、不经商,就只有永远住在这简陋的屋子里,与这“冷板凳”相伴吧! 原来,这是金大斯激励儿孙的办法,真是煞费苦心啊!

我们来到训经堂门口。全村惟有这座房子坐东朝西,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幢房子的地基,正处在村中一个“火”字型的交叉路口,而且正对着村前的“火把山”,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在这里建房屋,会遭灭顶之灾,所以这块地基无人问津。 那么,何人敢在这里建屋呢?此人名叫金銮,是出名的大茶商,出身书香门第,思想开明,通晓洋务,懂得英法日多国语言,与当时南通实业家光绪状元张謇以及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首领多有来往。他的“鼎盛隆”品牌绿茶饮誉欧美,曾与茅台酒一道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金銮从而一跃成为上海滩的茶界领袖。他回延村不听邪说,硬是买下这块地皮,于民国初年建起了中西合璧的“训经堂”,用以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颐养天年。这就是徽商儒雅仁厚的胸襟啊!

“训经堂”格局不同于其它徽派建筑,没有传统的天井,厅堂的屏风门镶的是从法兰西进口的变色玻璃,配搭传统图案的木雕,使整幢房屋,更为别致和富有那个时代的风味。金銮一生,也是历经坎坷的。你们看那屏风上雕刻的水果分别有葡萄、水蜜桃、苦瓜、辣椒等等,葡萄是酸的,蜜桃是甜的,苦瓜味苦,辣椒辛辣,“酸甜苦辣”,这是主人难忘的人生四味啊!

我们看到了古水井。这口古井有500年历史,它建于明代,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在200年前的清道光年间。这是村中唯一的饮水井,建在这里,很有意味——你们看,它位于“火”字形巷口,又对着火把山,建这口井就是为了压住“火”! 关于这口井,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传说早年有个乞丐来到村中,又病又饿又渴,昏倒此地,是村里人一匙水一口饭救活了他。老乞丐醒来,很为感动,用手中拐棍朝地上一戳,地里就涌出了一汪清泉。原来老乞丐就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 这口井特别灵验,一次一个妇女抱着小孩坐在井边,不小心掉进井里,但井里的小孩却头朝上浮在水面上,安然无恙。村里人还说,落井之人不止一个,但从来没人受伤。

我们来到“聪听堂”。“聪听堂”是延村著名的书香门第。此屋为徽商金嘉藻的祖先于乾隆年所建,至今仍显得古色古香。金嘉藻育有十子,所以有“金氏十家”的称谓。“金氏十家”不但人丁兴旺,而且个个是读书郎,亦儒亦官亦商,交往的多有儒学大家。至今,屋中仍保存清乾隆年“桐城派”首领,著名儒学大师姚鼎的墨迹匾额。正由于其祖孙父辈都重视文化教育,金氏十家是人才辈出,涌现许多国家级教授、学者和科技精英。我国城建学科的创建人,著名的同济大学教授金经昌就出于此门。

聪听堂的主人,是戏剧爱好者。堂前的木雕,多选用戏剧人物典故。两厢隔扇门上雕刻着《西厢记》关于“莺莺焚香拜月,张生隔扇窥玉”的故事,中间的锁腰上对衬雕刻着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四句诗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刻工细腻,形神兼备,十分逼真。说明延村徽商由于有了足够的财力,又十分崇儒,他们不仅要求住宅的舒适和实用,更追求其精致和美观,用最精美的方式展示徽商文化的辉煌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蕴。

我们来到最典型的徽商古宅——明训堂。这座三连幢的古宅,可以说是延村的“乔家大院”。其主人金永俅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延村徽商。清道光年间,金永俅经营茶叶于金陵、宁波、广州等地,在江南先后创办起九片茶庄,号称“九龙下海”。在广州,金永俅有个同乡好友,那就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祖父詹世鸾。金永俅同他一道,通过广州“十三行”,直接和外国人做起了生意,使得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每天早晨捧起的不再是咖啡,而是一杯香喷喷的婺源绿茶。金永俅很讲究道德文章,金家儒风代代相传,经商而没有铜臭味。三个儿子全是儒生,个个经商,有的还有着五品官衔,然而,他们都以仁义为本,儒雅敦厚,“通天下货,谋天下财,利天下人”,说这才是婺源商人的本份! “明经堂”充满了书卷之气,保存着昔日徽商的辉煌历史。然而,人世间并不是万事如意,辉煌的岁月里却也包涵着一个凄婉的悲情故事。县志载,延村有个才女,名叫金环秀。这二楼之上,就是这位小姐的闺房。进得金环秀闺房,看到一张雕刻精美、古色古香的千工床,是金小姐当年所居。穿过这别致的洞门,便到了金环秀小姐的梳妆房。 据说,这位金小姐不仅有着花容月貌,而且才华洋溢。她小时候便同思溪的表哥订了亲,俩人青梅竹马,很是要好。原定男方16岁时成婚,没想到,就在头年男方突然病重,为了冲喜,决定提前完婚,可就在婚前一天,表哥却一命呜呼!15岁的金小姐从此成为没有出嫁的寡妇。 寡妇是不能再嫁的。金小姐只能终日以泪洗面,以诗文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情感。由于哀惋过度,两年之后,金环秀小姐命随风逝。她的老师俞补之,不忍心高徒默默无闻,便从金小姐诗文中节录遗句辑成《留香小草》一书,以示纪念。

古老的延村,仿佛就是一部让人读不倦的大书。透过古迹斑斑的高墙深院,我们似乎可以触及婺源徽商千年的叶脉。但愿这个平和、恬静、优雅、美丽的村子,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留下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4 02:36 , Processed in 0.7175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