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氏与赤岭

[复制链接]

252

主题

251

帖子

75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19:39: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黟城西南5公里的赤岭村,南有陶家岭,为黟、祁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岭高海拔578米。古时该岭名称有二,据《黟县山水记》载:山阴为赤岭,山南为陶岭,通祁门。随着历史的演变,现统称为陶岭,古时的赤岭仅作为村名了。

  公元1992年,在该村发现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后裔及《陶氏宗谱》,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披露后,很快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次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古黟时,也饶有兴致地查阅了这一宗谱,并即兴提出了“按《桃花源记》的意境来规划古黟旅游”的指示。

  陶氏后裔及《陶氏宗谱》的发现,为古黟即是《桃花源记》的创作原型提供了又一重要佐证。黄山电视台由此拍摄了《桃花源新考》,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首届中国电视展播一等奖;赤岭村也因其陶氏后裔迁居地和《陶氏宗谱》而在一夜之间扬名天下。

  这本由赤岭村陶氏后裔保存的《陶氏宗谱》,系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整理出来的手抄本,长和宽均约33公分,共计48页,扉页已脱落,纸色灰黄,然书法工整,墨迹清新。

  《陶氏宗谱》由黟县陶氏源流序、列位再序、本祠联句、阖族班辈、陶氏世家、各世祖孺人姓名等内容组成。据序言所述,清同治年间,赤岭陶家村惨遭兵祸,陶氏宗谱被毁。次年,族人陶学仁首倡,爰集同人,“上溯其源,而源有本;下穷其流,而流不紊”,重新整理宗谱,以示后世子孙。

  据《陶氏宗谱》记载:五柳先生陶渊明为五世祖,“陶潜,字元亮,号渊明,生于东晋,授令彭泽。时因宋篡晋,公托以五斗米不仕,遂解绶归田,赋《归去来兮辞》一篇而隐处焉。故纲目书晋处士者,以其不屈节于宋也。”陶渊明于晋哀帝三年(公元365年)娶陈氏,生子三,名陶俨、陶俟、陶仿;后又娶翟氏,生子二,名陶佚、陶佟。赤岭陶氏,系陶渊明次子陶俟这一脉相传。据《陶氏宗谱》介绍,陶氏祖居江西鄱阳,三十五世祖庚四公为避元末兵乱,出游至黟县淋沥山,“见山川奇胜,风俗淳美,爰因之家焉”。遂迁居淋沥山下的南屏村,“卜宅居之”。

  庚四公迁入南屏后,曾作《五律》诗咏其卜居:“卜宅南山下,依然气象新;地钟淋沥秀,俗爱古风淳。怀德多君子,论交有善人;故乡今不问,从此结茅邻”。诗中“南山”即淋沥山,由此不难使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南山,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其祖先陶渊明之遗风。今南屏村仍有“怀德堂”古匾。

  庚四公生有二子,长子名光礼,次子名光义。陶光义曾将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靖节里”,并建造土地庙,称“五柳社”,供奉陶渊明为社神,民间还尊称陶渊明为“陶皇帝”。光义公还将亲生二子起名为“社子”、“社孙”。到了元朝文宗元年(公元1328年)冬,因村中叶、程、李等杂姓家族经商发财后,相互攀比竞阔,陶氏后裔认为南屏村的生活环境与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渐行渐远,加之此时,北邻古筑村孙氏也因经商而日益显达,民间流传“小孙(猴子)吃桃(陶)”的俗语,对陶氏不吉,构成威胁,促使社孙公下定决心,举家迁居赤岭陶家村,始为今日的赤岭陶氏之鼻祖。

  坐落在陶岭北麓、武陵溪源头的赤岭村,背山面水,地势非常隐蔽。陶氏后裔在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典型乡村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自在地过着田园诗般的生活。昔日村中有陶家亭、五柳社、文昌阁、陶氏宗祠等古建筑群,村前文昌阁上高悬“心远地自偏”五字匾额,就取自陶渊明《饮酒》之五中的诗句。

  陶氏宗祠曾悬联曰:“春满桃源,政和美续弦歌韵;秋高菊径,彭泽遗风瑞色新。”还有一联传为陶渊明亲撰,联文为:“承先祖德,以交付儿孙,不必田园金玉;读圣贤书,即担当宇宙,何分韦布荐绅。”这副楹联语重心长,告诫陶氏后裔应把祖先的美德作为最丰厚的遗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认为,不必区分什么百姓、官宦和贫穷、富贵,只要你肯读圣贤书,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了。

  也许正是基于上述联文中传教的处世信条和人生态度,陶氏后裔更乐于在这与世无争的桃花源里默默耕耘,繁衍生息,并蔚然成一大族。

  历史上,“承先祖德”的赤岭陶氏后裔虽极少为官入仕,然明清时期,他们多在沿江一带经商,生意一帆风顺,特别红火,成为徽商的一支劲旅。陶氏后裔赚得巨富后,遂回到家乡大兴土木,赤岭村因此更加兴盛。

  未曾料到的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清军刘典部与太平军在赤岭激战,将高楼连苑,美似园林的陶家古村付之一炬,致使数十代陶氏后裔们苦心经营而造就的理想家园,不幸毁于一旦,许多陶氏后裔被迫再次迁徙异地谋生。

  如今的赤岭村,已是苏、程、蔡、叶、李、汪众姓杂居其间,能够见到的陶氏后裔已寥寥无几,残留的古代建筑也很零落。仅保留有明清民居数十幢,还有陶家古窑、陶家古塘、四方尖和陶家庇等古迹遗址。漫步村中,到处已是新旧建筑交融,古巷道与水泥路相连。

  然而,村中古祠前的半月形小水塘,依然水平如镜,“横青别墅”等字样的石雕门额依旧镶嵌在老房子的门户之上……尤其是这里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意境,还有昔日陶氏徽商捐巨资兴建的那条长约2公里,宽近2米,全用花岗石条铺成的陶家岭古驿道,更有那村边小山坡上众多的陶氏坟陵及墓碑上“陶氏祖莹”四个尺方楷书大字,仍在勾起世人去追忆那一个个有关《桃花源记》的动人故事。

  值得欣慰的是,黄山市守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已于今年4月开始对赤岭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村前恢复建设纪念陶渊明的“守拙园”及石坊等,意在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文化休闲度假佳境。相信陶渊明后裔居住地赤岭村,必将迎来更加美丽的明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10:38 , Processed in 0.76220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