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游记】黄山西大门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177

帖子

53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7:00: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10-7 17:02 编辑

说是黄山有四个大门,位于汤口的南大门客流量最多;位于耿城的北大门客流量第二;南、北两个大门均有索道上黄山。东大门实际上是“虚”的,指的是九龙瀑、凤凰源、翡翠谷、石门峡一片,只有当地山民才可以上山。西大门位于焦村,古时是北方进入黄山的主要通道。

    目前,南大门、北大门成为上黄山的重要门户,东大门旅游事业也是发展的红红火火。相比之下,焦村的西大门可就是门可罗雀了。就算是我,多次上黄山,还没有正儿八经从西大门上过。

1、初探西大门

    2008年7月28日清晨,陪同来黄山考察的著名旅游策划人韦红歌去黄山西大门。沿途经过兴岭,岭上回眸。一轮红日破雾而出,朝霞映红了天,染红了群山。

    途径焦村镇陈村,雾很大。山乡笼罩的浓雾中,近处山体朦胧,稍远模糊一片。

    车顺弯曲山道爬行,豁然云开雾散,眼前光亮一片。原来我们穿过浓雾,身处云雾上端。回看来处,云际一线,金色阳光铺撒云端。

    云雾沿山间峡谷飘浮,平流缓动,偶而翻滚,渐渐淡散。

    黄山36大峰之一的“云门峰”岩壁分开如门,高入天际。又因两壁对峙,形似一把张开的剪刀,也叫“剪刀峰”。剪刀峰两边均为百米以上的悬崖绝壁,至今无人探索,就是当地药农也望而兴叹。明代诗人李东阳在《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中诗赞:“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峰上有“笠人石”、“狮虎争食”等奇景,峰下有云门源、云门溪。水自“门”中流出,向东南而去。

    不远处是西大门售票处焦村陈村的小岭脚,这里有根横木横拦公路。听到车声,工作人员急忙赶到路旁。因为仅是探路,韦红歌计划还要到东黄山、北大门考察。无心继续上行,就地返回。

    回来到陈村时雾气渐渐散去,雾霭中的山村、群山清晰好多。

2、二进西大门


    7月31日韦红歌又一次来到黄山区,这次与旅游委员会联系到东大门谭家桥见面,在“三姐人家”饭店,我们等待与区政府和旅游委员会领导见面。

    洽谈中黄山区方面提出目前黄山东大门、北大门均已安排,可供开发的是太平湖下游和黄山西大门。通过考察,韦红歌最想拿下的是黄山北大门。他认为:黄山南大门是黄山的大儿子,北大门是黄山的二儿子,而西递、宏村只是女儿。预言不出三年,北大门一定红火。如果拿下北大门,他要将其开发成旅游集散中心。而对西大门和太平湖下游的开发,兴趣不大。

    下午,黄山区旅委谢科长,学校徐副校长和我带韦红歌来到焦村镇,在书记办公室韦红歌向洪书记了解了情况,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洪书记的带领我们再次去西大门实地考察。天公不作美,出发时天就黑沉沉的,乌云密布,沿途的陈村一片暗黑。

    陈村小岭脚黄山西大门售票处的管理人员看到是洪书记的车,升起栏杆放行。钓桥庵停车场居钓桥庵停车场还有4公里,这段路程全是盘山公路。

    车行山中,雾漫云走,右侧的黄山诸峰从车窗前掠过。

    山涧叫白云溪,由于下雨,水流喘急,倾泻而下。

    “延寿桥”现在叫“永定桥”:修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太平西乡陈员、孙男、胜安等建,距今510多年。

    桥旁山崖石壁上,刻有《寿延桥修建记》:“太平西乡文武状元里,上贝西社施财造桥,信士陈员孙男胜安、张氏宋贞男焦琳源、琛源、焦彬容,保男延寿福寿永康,□缘人周容。明弘治八年立。”据明嘉靖《宁国府志》记载“焦村为太平西乡,宋元至今并同”。宋代焦村称为太平西乡,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立身延寿桥,观望峡谷溪流如同抖动的白色丝带,舒展沿山势向下无限延伸。

    溪流落差大,雨中水量特别充沛,水不顾一切的倾泻而下。浪花飞溅,气势壮观。

    溪水受到卵石阻挡,将溪流装扮的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雨中黄山诸峰云缠雾绕,水自山中而泄。风声、雨声、瀑布的咆哮、两岸植被的涛声交织一起,山涧热闹非凡。

    “棋盘石”上的石桌凳被雨水洗刷的干干净净,可惜我们没有带酒菜,不然在这如画的仙境中,对酒当歌也是人生难得的机遇哦!

    本想继续前行,可雨实在太大,无奈过“永定桥”返程。


    雨时大时小,趁空隙匆忙在停车场合影,打道回府。

3、三上西大门

    2010年2月22日正月初九,我和同事应邀去焦村朋友家去玩。朋友住在到黄山的必经之道的陈村,家门口的公路正对黄山“九龙峰”。

    海拔1510米的“九龙峰”为黄山36大峰之一,因峰势婉蜒起伏,如九龙相缠,飞向远方,故名“九龙峰”。诗赞“西边遥峙一奇峰,起伏婉蜒似九龙。背负青云凌浩志,头昂碧落驭长空;山岚荡涤烟如海,天马飞腾气若虹。我欲骑君游宇宙,扬鞭跃进广寒门。”峰下有九龙岩、九龙洞、九龙源、九龙溪诸景。

    这里有一个学生与我关系密切,电话联系她就在隔壁的一个村庄,接了电话她立即赶来。原来由于她妈妈与朋友很相像,村里人都说她们是姊妹,她们自己也姊妹相称。她叫朋友姨娘,朋友的女儿和她自小就是关系密切的玩伴。午饭后大家提议去黄山看看,一拍即合。这里距西大门近在咫尺,距售票处不远。朋友和售票处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就放我们上山了。上车问询,西大门可不比其它大门,这里的百姓人家经常上山干活,当地人是予以方便的。

    新建的旅游公路盘山而上,行驶在峡谷间。随着行程的延生,峡谷越来越深。一弯流水在谷底蜿蜒穿行。

    路旁一块巨石引起我们的注意,也不知道原来就是定位在这里还是修筑公路时的滚石,停车我们看个究竟。巨石架在山体凸出的岩石上,基石有约20度的倾斜,巨石滚下似乎就是一瞬间。好奇的我们尝试是否能推下山谷,尽管大家竭尽全力,巨石却丝纹不动。

    对面山上有两股瀑布汇入白云溪,冬季枯水季节。水流细长。近处的瀑布流经断层,一波三折。

    稍远处的瀑布自山中溢出,一气呵成。

    售票处沿盘山公路前行约4公里就到钓桥庵停车场。这么大的停车场修建在岩石上可是不小的工程。

    停车场上行不远就看见“永定桥”。

    “永定桥”又名“延寿桥”,是单孔拱桥,自明代至今,承载着五百多年历史,一直屹立在深山,自古就是上黄山,到徽州的官道上重要建筑之一。

    立足桥上,看上游,碧水穿行山涧,清新、幽静。

    受卵石阻挡挤压,水流喘急,形成无数大小不一的瀑布群。

    平缓处色彩斑斓,五颜六色,彩池密布。

    黄山山体主要是花岗岩构成,多少年来,水将花岗岩磨砺的形态各异。

    过桥,登山道穿行在茶地之中。这里是正宗的“黄山毛峰”产地之一。

  不远处就是“钓桥庵”。古时沿“汤岭古道”有不少庵堂,有竹林庵、钓桥庵、航海庵、横坑庵、茅蓬庵等。而“钓桥庵”的地理位置最有特点,也是仅有的一所保存下来的庵堂。从焦村到粟溪坦(小岭脚),经方源桥、延寿桥、棋盘石,即可到达钓桥庵。过去这条道上有个著名的景点叫“油煎豆腐”。

    黄山现在寺、庙、庵遗址160多处,历史上曾经是一座佛教名山,“慈光阁”、“云谷寺”、“松谷寺”和不远处的“翠微寺”为“黄山四大丛林”,信徒众多,香客如云。从九华山而来,到齐云山而去的朝山香客,多是经过“汤岭古道”。

    由于地处僻壤,清朝以后黄山的佛教日渐衰退,如今景区内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庙。现在的“钓桥庵”没有僧尼,平时就是游人和山民采茶、作业歇息的地方。

    “钓桥庵”海拔610米,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庵周围景致清幽,峰峦叠峙,松石争奇,层竹铺翠,溪流环绕。白云景区集松、石、泉于一体,独具黄山山水之胜。

    钓桥庵后有罗汉叠坐,东侧的石人峰是黄山的36大峰之一,海拔1310米。峰体小而险峻,峰顶有石酷似两位相对而坐的老人。宋人焦翠峰有诗曰:“石为肌骨应成假,铁作肝肠未必真。当日容成丹就去,何当点化作仙人。”

    庵南山顶有天星洞。“钓桥庵”又名“白云庵”,庵左有云门溪、庵右有白云溪。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

    周围景致清幽,峰峦叠峙,松石争奇,层竹铺翠,溪流环绕。“钓桥庵”两边分别架设两座单孔石桥,右为“延寿桥”,桥旁山崖石壁上《寿延桥修建记》表明,此桥是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太平西乡陈员、孙男、胜安等建的,距今510多年了。右为“续古桥”,又称“榆花桥”,建造年代不祥,但是焦村人焦秀献所建。左右两条溪流汇合处恰巧矗立着一块巨石,构成“二龙戏珠”。两座拱形石桥,似两条彩虹落在庵前,把小庵点缀得犹如仙境一般。古时游客和僧人常常登上石桥,一边赏景,一边垂钓,由此得名“钓桥庵”。

    今人有诗赞道:“延寿续古两桥悬,庵在白云笼罩间。黄海西山殊胜地,双溪如锁奏长弦。”

    “汤岭古道”位于黄山西南部的,从焦村粟溪坦,经伏牛岭、钓桥庵、汤岭关、五里桥、试剑石、鸣弦泉、三叠泉、虎头岩至汤泉,全长30余华里,这里没有一户人家。从西大门登山,粟溪坦(小岭脚)至汤岭关20华里,为上石阶路段;汤岭关至汤泉10华里,为下石阶段路段。两段都有溪流相伴,前段叫云门溪,源出云门峰,因谷中多榆树,又有称之为榆花溪。后段为“桃花溪”,源出莲花峰。

    “钓桥庵”是“汤岭古道”进入黄山重要的岔口,标志牌指示右行通往天海,左行通往南大门汤口。

    焦村位于黄山西部,这里离长江沿岸较近,从北方来的古人多从长江乘船先到池州或铜陵,弃舟登岸后先至西坡的焦村镇,再踩着这条石板大道,进入黄山景区。古石道从何时建成,已不可考。据元人汪泽民《游黄山记》,汤岭古道在1340年以前就已建成,至少有650年的历史。清代太平居士陈珊瑞曾捐款修石阶路。民国初年,其孙陈少舟重整。民国28年(1939年),黄山建设委员会用赈济款4.8万元雇工整修石道。

    通往天海的路经三溪口、西海。这段路看似比较平缓,之后穿行西海一定很是艰险。

    古道上有着众多的人文古迹,有许多值得人们去探究的历史文化。屋后有一座用卵石围砌的储水池,源于山泉,水质纯净。


    “汤岭古道”处于黄山风景区范围内,沿途依次有紫云峰、石人峰、云际峰、云门峰、浮丘峰、桃花峰等,峰峦叠翠,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我们沿左侧通往南大门汤口的路前行,行径穿行在茶园,山边有供人方便的卫生间。

    “汤岭古道”是西部登山的主要线路,也是向黄山运送生活物资的主要道路,有人称之为“生命线”。从古道上的遗迹可窥见曾经的繁华。

    石道上有不少古石桥,不少古桥梁、古凉亭、古碑刻仍历历在目,从这些人文古迹我们依稀看到当年古道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盛况。不远处就是“续古桥”,这里地处深山、海拔高,日照时间短,古桥残雪别有韵味。

    从工艺精湛的“续古桥”、“延寿桥”这两座建筑考究的桥就可以想到当年古道人来人往的情景。当时古道之所以繁华?是承担运送物资的主要功能。史料记载:“黄山东南所属歙县之汤口、苦竹溪、冈村、芳村、杨村至黄山谷口一带,通称黄山源。”黄山南大门一带主要生产茶叶、萝菔(萝卜)、竹笋,而不产大米、酒和其他生活用品。“黄山源田少山多,居民以芭芦(玉米)为正粮,若米须由太平、旌德两县接济。”焦村古时称“太平西乡”,有香汤溪、竹溪和汤刘溪三条河流灌溉,田地广阔,物产丰饶,有“肉米之乡”之称,自然成了黄山南大门一带粮油物资的供应之地。“黄山源居民好酒,又不产酒,仰给太平焦村双溪镇,谓之溪酒。故汤岭酒担,每日不断。”

    古时,产于甘棠和焦村的“太平伞”因传说昔年有客过洞庭湖遭遇风灾,得太平伞而救之,所以旅客争相购买。而黄山南大门一带居民所用雨伞均是从汤岭运送过去的。

    过“续古桥”就是一个路亭,廊亭全是花岗岩构建的。亭前沿溪的护栏、靠山长凳全是石头构建。

    护栏横杆菱形搁置,且雕刻有菱形图案,粗犷、大气。

    廊亭不仅是歇息处,也是绝佳的观景处,俯看溪流潺潺,两岸美景尽收。

    前瞻黄山峰近在咫尺,是廊亭的天然壁画。

    唐代大诗人李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54岁时就是从焦村,经此道登黄山的,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在汤岭古道留下“醉石”和“洗杯泉”遗迹。黄山奇石遍布,山峰突兀,造型怪异,酒不醉人景自醉。

    凸出的巨石而成天然石桥,惊叹大自然真是造化无边。黄山的奇特地貌难以置信,不少文人只能以“外来之客”来解释。

    李白在黄山写的诗《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对于黄山的绝色。看来诗人也无法词语表达,只能用“非人间”来描绘不可置信的人间美景。

    返程时,顺着廊亭旁石阶走到溪边,顾不了溪水的“透心凉”,尝尝甘甜,这可是正宗的“矿泉水”。

    由于黄山地势险峻,地处战略要冲。历史上“汤岭古道”曾是太平天国古战场。咸丰年间,太平军在太平(现在黄山区)活动长达11年之久。太平军与清军在太平境内出现了双方攻与守的拉锯战之态势,至今仍留下了不少太平军活动的遗迹。其中,“汤岭古道”就是当年清军和太平军活动的重要遗迹之一。

    继续前行可以到达海拔1147米处的关隘“汤岭关”。文献记载:“峰岔在翠微峰旁。岔内广袤五百余丈。东南北三方皆陡削,唯西口有关隘。咸丰间粤寇(系指太平天军)盘踞山麓,山民赖此岔以藏身者千人。西下5里有河里寨,南去5里有石步岔,皆避难之所。山民扼寨拒守,为犄角势,寇莫敢犯。”和“石步岔近西海。在伏牛岭山顶,盘折而上,距岭十里。岔口有石,名曰鼻孔梁。只容一足,岔内平积数十亩,有小径可通峰岔。咸丰兵燹时,太平西乡人民多藏于此。倚石为寨,粤寇(指太平军)屡攻不破,伤亡颇众。”两段文字反映当时在这里残酷战斗情景。

    溪中显现的“冰臼”,是第四纪冰川活动痕迹,黄山因地球内力造山而崛起,外力的冰川和风雨作用而形态万姿,成就了今天的“登黄山,天下无山”。

   黄山因传说“黟山神仙所居,轩辕黄帝与左右丞相容成子、浮丘公来此修身炼丹。”而命名,“汤岭古道”上有不少遗迹与此传说有关。相传为黄帝采药处的“桃花溪”,相传双龙交配后才有的“九龙峰”的“双龙潭”,还有“浮丘峰”和浮丘公驾鹤处的“驾鹤洞”,都在这古道上。

    这里是“钓桥庵”景区,景区古木参天,绿竹掩映,溪水潺潺。而上就是“西海大峡谷”,进入大峡谷,险峰林立,怪石遍布,谷底幽深,云雾缭绕,是寻奇探幽的理想场所。

    钓桥景区风光优美、文化厚重、生态绝佳,是黄山风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里没有登山缆车,只有步行登山。自钓桥庵沿石阶而上,经石人峰、步仙桥、观海冈、海心亭入黄山天海(中部景区),石道全程约7500米,直达黄山中部的北海景区。亦称黄山15华里西路,黄山白云新道。

    它就象一个养在深闺的美人,她的清新、她的婉约、她的娇羞、她的野性被深深地掩藏在浓郁的树叶后面,就象一层厚厚的面纱遮住了她那绝世的美貌。

    如今黄山西大门加紧开发建设步伐,拓宽了公路,打通了“兴岭”、“白沙岭”隧道,在西大门新建有配套的基础设施,迎合黄山西海大峡谷的旅游热点,这里将是越来越多的的游客的首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17:46 , Processed in 0.7417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