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拾缘白际

[复制链接]

226

主题

225

帖子

67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23:04: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末,我来到了地处徽、浙交界的休宁县白际乡。

白际乡辖白际、项山、结竹营村三个行政村,十一个村民组。共有627户,2191人,2004年修通与外界连接的四级公路,是安徽省最晚通公路、通电话的乡镇。正因为这,成为藏在大山里的绿色明珠,当地人喜欢把白际称为“蓝天和白云交际的地方”,外地人则称白际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1

户外原计划是周六(3.23)七点到达目的地,经徽州转往白际的时候司机却犯了难,窄窄的公路,54座大巴不敢往里钻了,联系白际的老谢,他说还是转道浙江淳安中州镇吧。这一绕,足足又跑了3个小时,一路上的潺潺溪水正是千岛湖之源,大家说,又多看了个景点。按老谢电话里的提示,在淳安县中州镇泰厦村,大车停了下来。迎接大家的是一个矮小、干瘦的老人,他叫程富民,是白际的一个教师。他告诉大家,四级公路,没办法,车只好停泰厦村了。从这里到白际乡政府所在地还有10里山路,带好行李,跟上我,往里走吧!

老程边走边指着脚下的光滑石板路说,这是徽开古道。过去,白际山里的茶叶就是从这里驮运到浙江的呢!河东半山葱绿处有一个小村,老程指着说,1935年1月方志敏领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茶山开过会,史称“茶山会议”呢,山上那房子修成纪念馆了。方志敏那支队伍是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的部队,缺吃少穿,被国民党围追清剿,苦啊!他早就预料到先遣队结局,后来他被俘了。粟裕当时是先遣队的参谋长,他领着百十号人突出了重围,后来汇入了新四军,再后来就成就了大将粟裕。刚才上山时,泰厦村那祠堂上红军纪念馆牌匾就是他儿子粟寒生写的呢,还有那古道石刻也是……

徽开古道是古时从徽州府,经岭脚、白际、大溪口、古洞门、泰夏,到达浙江开化的一条石板路。驴友指着一个石头洞门建筑问当地的一个老人,老人说,这就是古洞门,是徽浙两省分界线呢!站在古洞门上看着那绵延的群山,古道的悠久和历史的沉重,还有那文明的喧嚣与一山之隔的静寂还真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老程继续唠嗑:白际乡项山村有个叫“严池”的村民组(自然村),村周匝群山如围,村庄居中如小盆地,登高俯视,像一个磨墨的砚台,又因正面笔架山高峰耸立,故称“砚池村”。老程说,砚池村原名“延迟村”。村民们常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加之交通不便,村民很少外出,对于山外的信息甚是闭塞,几乎成了被世人遗忘的角落。一天,一村民因购买农具和衣被布料,翻山过岭,来到了与之毗邻的浙江淳安县城。走上大街,但见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贴春联,大人小孩衣着光鲜,笑容可掬,喜气洋洋。一打听,方知今天是正月初一过大年的吉日。那人一拍脑门:“哎呀,三百六十五天忙农活,把过年给忘了!”回到村里,那人将山外正在过年的消息一传出,大家一听,“啊呀,迟了,迟了,怎把过年给耽误了呢!”老到的族长捋着胡子说:“明天我们村过大年,事在人为,延迟一天又何妨!”从此,“延迟村”名便在山里山外流传开来。大跃进时期,因“延迟”二字与上级的指示精神不合,才又改名为“严池村”。

一个背草的老人迎面来了,手里牵着一头小牛,小牛的肩头上也挂着草,老人好像要为它遮阳,我急忙后撤端起相机对着他俩拍了起来,侧身让道,又从后面拍上几张,心里念叨:适意的老人,幸福小牛!

2

下午白际大峡谷的行程并不顺利。

谷底,溪流碧潭,“哗哗”声不绝于耳,脚踩水中尖石,心惊翼翼,刚过两道水流,就有驴友跌落水里。湿身了!白际春水,清凉透澈,相机、手机也一并湿了。听老谢说,这样的路还很长,不少驴友就打了退堂鼓,百丈冲瀑布是不敢去了。我把单反相机递给个高的驴友收包内,回返。

来到村里“超市”。湿身友想买双鞋子,买身内衣裤换换,看了一圈却没有,老板娘热情地问,怪凉的,不嫌弃的话我还有一身没穿开的,你试试?一试,还正好。她说,这是我从淳安买的,36块钱。鞋子,没有大人穿的,学生穿的球鞋行吧?我买下四包茶叶,跟正在上网的男主人程仕园说:

看您挺实在的,晚上您帮我们做几个菜吧?

没有早准备,菜很少,再说,你们是老谢招来的客人,在我这里吃也不好……!

到驴友住宿的农家,聊起同样的话题,女主人也说:你们是老谢安排来的客人,在我这里吃不好……!

晚上几个跑到白际人民公社旁的农家小酌,谈起这个话题都说,看样子老谢是白际旅游的老大呢!驴友蜂拥而来他也忙不过来,饭菜只按标准,不能单点菜呢!友说到大峡谷百丈冲瀑布,唉,你这喜欢摄影的没去那太遗憾了。十几米宽的山涧水,从几十米的绝壁上凌空倾泻,那飞花泄玉的样子才美呢!

我答,趁着这间隙我和老乡聊天来,还在村四周拍了红豆杉、柳杉、冬青、杨桐、红楠、枫香等很多珍稀古树名木呢,我也有我的收获啊!

3

老谢叫谢正发,高中文化,当过代课老师,供销社农民工,是土生土长的白际人。这几年他通过网络,将原生态的白际推介了出去,自己也通过农家宾馆、农产品销售发了家。如今,县里乡里有个与白际有关的接待活动什么的,也都直接找他,。一来二去他就成为了当地名人。 说话中,这个矮壮健谈的汉子挂在嘴边最多的话就是:白际什么都没有,只有原生态!说话间充满着自信、自豪。

走在白际街上,老人恬淡自然,孩子嬉戏玩耍,小河穿村而过,鸭子自在漂游,河中有石板垫脚可过,时不时有老人、妇女洗菜,涮锅,淘米,洗衣;时不时有腰后别着镰刀的壮年扛竹从你身边走过,老谢家门前已堆起一大堆毛竹。环村四周,青山葱郁,茂林修竹,茶园叠翠,千年以上的红豆杉随处可见,这不正是那世外桃源吗?!

白际乡政府跟白际村委会隔老谢家门前场院而对,场所简朴、庄重,踱步楼前,政务公开栏里乡政府2011年财政收入目标栏赫然写着:力争突破50万元!心里暗叹:真真个闭塞造就了白际,闭塞,成全了白际啊!

4

今天的路线是从白际村出发,走山路到项山村、严池,再返回淳安中州镇泰厦村。行前,见大家灌水、买水忙碌的样子,老程自言自语地说,带水干啥呢?过项山,石板窄巷,夯土草屋 ,村里水塘边还有老乡在洗涮腊肉、清洗梅干菜。村外,修竹、溪水、山路、杉林、藤蔓、茶园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前面山峦有伐竹人在往下溜竹,大家来了兴致,对着山上喊了起来:老乡!都是自己人,放我们一马啊!

今冬天寒,严池梯田的油菜花正蓄着骨朵,偶有开的,矜持地点缀在梯田里;丛丛茶树排列在梯田里,嫩嫩的茶芽从山下到山上渐次萌动,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金黄油菜花没关系,层次感很强的葱茏绿色不也是入镜的好素材吗?!

在白际村转的时候,就被村里的古树震撼着,到了项山严池,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村中,几个驴友站在一棵周长5.85米的红豆杉树下拍照,身形在树干下显得那样小。我知道,这一株株树龄超过一千五百年的古树,见证了白际的人世沧桑,已成为树的精灵了!树冠森森,常年庇佑着土著居民,见我们在拍照,他像在问:千百年静静过去了,这几年怎么进来这么多红红绿绿的人啊?几个人走进老乡家里,什么笋干、茶叶、葛粉、腊肉、梅干菜带上满满一兜,提在手里,美在心里,合计着,山里人实在,物美价廉,回家送送人,绝对有机食品!

手是不能闲着的,遍地的野菜,远离汽车尾气的野菜:蕨菜芽、野荠菜、野蒜、野韭菜、苦菜,嫩嫩的、肥肥的、净净的,山坡上,小路上边走边挖,不经意间就盛满方便袋,心里盘算着:回去美美吃一顿!

歇息间,几个孩子近前玩耍,那衣着、神情朴实洁净得就像白际的水。女驴友忙逗起他们来,拿出包里的零食分给他们,孩子怯生生地接过来,一会跑到大人那里,回头看看,大人说:没事的,阿姨叔叔都是好人,跟他们玩吧!

竹林小溪,老程掬起一捧水喝了起来,那享受的样子,让我回味起他自言自语说的话,带水干啥呢?!

5

就要下山了,午后的太阳慵懒的照着,回头望,白际山路蜿蜒愈加的清晰,大峡谷溪流环绕如带,漫山的茶园、秀美的竹林、含苞欲放的油菜花,参天傲立的千年红豆杉、柳杉、古老的夯土房,还有那单纯的没有杂质的眼神,在我眼里、心里愈来愈清晰了。

回返车上,友翻看着我的相机说,真美啊!如果有机会,您还来吗?我笑了笑:其实,白际3个行政村中的11个村民组咱才走了5个,结竹营、温泉等好多地方还没去呢!我已记下超市老程的qq, 他网名叫拾缘白际,我这段文字的篇名也叫拾缘白际吧!留个念想,记录过去的日子,有空再去白际看看,静心润肺,就像那里的人一样清澈、明亮、简单、通透,就像那里的山水和生活一样,永远纯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08:55 , Processed in 0.77825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