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道可道 非常道--大道齐云山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166

帖子

4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11:26: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齐云山为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活动始于唐乾元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时有道士龚栖霞(名籍无所考)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石门岩。这是齐云山最早出现的道士,后人遂将他栖居的岩洞命名为“栖真岩”,意即栖霞真人之岩,以示纪念。至南宋道士途道元建佑圣真武祠,道教方显兴盛。但直到明嘉靖前,齐云山道教都是以“全真”为宗,属武当山全真派的后一个门派,其宫殿建筑和道规道制,皆仿效武当,故古人称其为“江南小武当”。至嘉靖年间后,因龙虎山正一派天师在此建醮祈祀,从而使得正一派立足齐云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原来的全真派也是因势利导,自然地服从或转为正一派,从而形成了两派并存而正一统领的格局,正一派尊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真经》为依据,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至今玉虚宫等处仍保持全真派,白岳山房供奉的也是全真教的七位真人,故亦称之为“真真石室”。

       正一派的组织比较松散,戒律也不甚严格,可以有家室妻小,非斋也不忌酒肉,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齐云山的道徒亦是如此,他们不仅有妻室儿女,甚至连妻室儿女也随同住在道院宫房中。平时则从事生产,与普遍人无异。只有事主来邀求或有关道教节日时,他们才脱下俗衣换上道士打扮,做起传统科仪。

       游客进入景区大门望仙亭后走过桃花涧即到洞天福地,此景颇为壮观,有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三处摩崖石刻。

        据传,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

忠烈岩是祭祀关公的地方

寿字岩的寿字是清代慈禧太后的手笔,这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

       走过寿字崖,便见一个宽敞的石洞,游人可以通过,纯属天工所造,为“崖下窟窿”,称之为一天门,门摩崖石刻和碑铭,数目很多,琳琅满目,为“白岳碑林”。

       真仙洞府:崖壁下有许多洞穴,供奉各路神仙塑像,依次是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以前修行的道士就居在洞中。它是齐云山风景精粹之一。

八仙洞供奉的是道教的八仙

       而圆通洞供奉的却是佛教中的南海观音,罗汉洞供奉着真武帝君,两旁却又供奉着十八罗汉。应当说这都是道士们富有想象力的创作;雨君洞供奉龙王;文昌洞供奉文曲星,文曲星主宰功名,竟被道教“收编”上了道教神坛。从齐云山真仙洞府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道、佛合璧的气息。颇有特色。

十八罗汉

       真仙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为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


       香炉峰:此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传说顶上的铁亭、香炉当初是朱元璋所赐,可惜铁亭和香炉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在的铁亭系1983年重建的。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其妙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

       小壶天:位于月华街长生楼下,它是明代一个石坊构成,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便是一个长20米、宽3.3米,高2.5米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站在窟侧,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当游人想后退一步,便见崖壁上有“思退崖”、“石上流泉”、“一线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玉虚宫:位于长生楼西不远处,此宫在紫霄崖下,由“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石坊组成,石坊上有神鸟异兽图案的浮雕,宫内便是石洞。洞内供奉的每尊神像都有道教有关神仙的传说。如今,玉虚宫是善男信女烧香求神、祈祷福寿的圣洁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03:27 , Processed in 0.5680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