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跟我去登“丹霞”齐云山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53

帖子

45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 23:20: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既生瑜,何生亮?”,不只适合大东海之于亚龙湾,更适用于齐云山之于黄山

事实上,“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话,最受伤的其实不是远离黄山的五岳们,而是黄山眼皮地下的齐云山。

同属徽州,与黄山相距不过五六十公里的齐云山,在黄山如雷贯耳的鼎鼎大名之下,的确被严重低估了。

“丹霞”齐云,红峰竞秀,更有一条横江环绕脚下



齐云山脚下,一条横江绕山而过。

一位在横江中洗衣物老妈妈



一座“登封桥”横跨横江之上

此桥修筑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多年,只可惜桥上的亭、庙建筑皆毁,只能从桥身遥想当年的壮观。




桥南存有二柱冲天式石坊一座,上书“登封桥”三个大字



登封桥的桥墩造型,宛如并头齐进的“船尖”



俗谚称:“登封桥上望一眼,高瞻远瞩福不浅;登封桥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

横江,又名六股尖,汇聚上游山川水系,为新安江之上游


等桥远眺横江水面,果然视野开阔,山清水秀,更有云卷云舒,名不虚传


“登封桥”为登齐云山之必经要道。

桥头牌坊下两条狗在桥面正中嬉戏正欢







登山之路


青翠掩映,空气清灵


山路上不时有亭阁,供人休憩


呵呵,下山的人,上山的鸡。

齐云山的恬然自乐,登山路上便不难体会


一位登山老者


山间的“凌风亭”


山间茶园


山间一座乱石堆成屋舍,有点像一座“玛尼堆”


半山腰上,远眺一眼



松月亭



不少名山上登山路上能见着拦路打劫的猴子

齐云山上却是登山者与狗和谐相处



海天一望亭




怎能不望上一眼



阳光透过树叶之隙,在登山路上留下斑驳之影




白云,远山,近处的树



山路仍然曲折蜿蜒向前



齐云山山门就在眼前了



山间的镂空与隙缝中,被用香和树枝撑起,据说是腰腿有疾者的一种祈愿



呵呵,还有更给力的“撑腰体”,直接上木桩了




“望仙亭”即为齐云山大门,两侧题有“江南第一名山,天下无双胜境”,黄山也无此美誉。



进得望仙亭,便可望见诸仙,齐云山竞秀的群峰就是一个个神仙



不同于黄山的花岗岩地貌,齐云山有着特殊的丹霞地貌

梦真桥边的“囍福岩”,此处丹霞,既象红双喜的“囍”,又如“福”字。

真是鬼斧神工,天工造化




寿字岩,慈禧“寿”字,字径达2.3米



寿字岩旁是栖真岩,是齐云山最早道士、唐朝的栖霞真人修行的地方,香火甚旺



紫藤环绕的齐云石刻


齐云山下,村落与田畴


若是早来两周,清明期间附近,还可以看到成片的油菜花


“天门”洞开,天门洞两侧是齐云山碑刻


出“天门洞”,豁然可见“天开神秀”石刻


有意思的是,“天开神秀”旁的这三棵树,被戏称作“三炷香”


山峰壁立,齐云秀丽


“天开神秀”石刻之下的洞窟


昨日的雨,今日为石刻挂上了“珠帘”



“新安胜境”石刻


回望“天门洞”,又成惟妙惟肖的“象鼻岩”



“象鼻岩”和“三炷香”前的摄影人


二天门


从“二天门”看天门和象鼻岩


过“二天门”便到了“月华街”,齐云山是道教名山,但齐云道教却不拒世俗

月华街,道教与世俗在此完全相融

月华人家


“月华街”如同一个世俗小镇,街两侧的徽州人家


月华街上的一处宅门--胡伯阳房,透露着历史传来的气息



月华人家,柴是捆成这样挑的





月华街18号



真武殿



“真武殿”院墙外的山峰


“真武殿”通往月华街的门




“香炉峰”,太素宫前的一座天然“香炉”



太素宫是齐云山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可惜文革时期破坏严重,殿前残损的遗迹,可想见当年的规模



如今的太素宫,背倚钟峰、玉屏峰、鼓峰



普济众生  


太素宫门,上书“恩德齐云”

太素宫道士



一位在太素宫前写作业的女孩,爸爸是齐云山的道士,妈妈则是齐云山的导游



从太素宫看真武殿侧墙,不难看出徽派建筑风格



齐云山道士也过世俗生活,太素宫门内晾着的笋干,处处透露出真实的生活气息



月华街28号。家是道院,道观也是家。



谁说游客就不是风景?


一边是红色的道院宫墙,一边是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月华街上的道家与世俗生活就这样融为一体


从月华街俯瞰六股尖,横江之上就是登山时走过的“登封桥”


横江如练,为丹霞齐云系上一条腰带



回望一下,走过了齐云山的几重峰,香炉峰已在脚下了


俯瞰月华街,沿山势而建,果然如同一弯“月牙”,不知是否由此得名?


“香炉峰”俯瞰并守望众生



墙头的萌出的一株新生命



山路边的树



一棵树横在路上,如同一把餐桌上的“叉子”


玉虚宫



仰视一下“插剑峰”,峰高578米,峻而险,形似宝剑入鞘




欲登“插剑峰”,先走“一线天”


一位来自宁波的女孩正行走于“一线天”



插剑峰有一段颇有些难度,其中有几步纯属“攀岩”了

就那几步,让许多人止步“插剑峰”之前。

过了最难的“攀岩”,要登插剑峰顶,还有两条途径可选

一条是左边的铁链,一条是沿着右边的围栏





“插剑峰”顶揽胜,近处即为“五老峰”

五峰参差为群,形如五位躬身面北、拱揖参谒的老者。

有诗赞曰:“五老峰生五色烟,翠华缥缈半浮天”。


齐云峰林



从“插剑峰”俯瞰横江、登封桥,来路已远



前面那位宁波女孩也登上了“插剑峰” ,五老峰前,摆出的仪态很是大方优雅



这也是一位登上“插剑峰”的巾帼



俯瞰山间高低错落的梯田



从“插剑峰”顶看“毓秀亭”,



毓秀亭位于展旗峰上,海拔487米,确实比578米的“插剑峰”要矮个头。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下至展旗峰顶的“毓秀亭”,俯拍横江与登封桥



“毓秀亭”的确将秀丽江山尽收眼底



山峰绝壁



插剑峰北岩壁上题写的“奇峰独拔”四字



沿百步云梯下“插剑峰”



山间杜鹃



淡紫色的并不多见


回望一下“插剑峰”与“展旗峰”



刚刚登临的“插剑峰”,又高耸在眼前


展旗峰上的“毓秀亭”,也需仰望了


碧云洞天的一位颇有些风骨的道士


再次走过“象鼻岩”,据说这块天门的石头,是被一脚踢到了黄山成为“飞来石”。

不过,齐云山的丹霞显然变不成黄山的花岗岩,黄山盛名之下,齐云山的导游也多少得附会一下。



锻炼的老人,齐云山是一出圣地,但却绝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处处有生活气息,令人颇有亲切感。


下山路上,碰上两位上山的



山脚的溪流与石头房子



山脚的齐云镇岩脚街



岩脚街的齐云人家在家门口吃午饭



再过登封桥


再看一眼新安江上游的六股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12:35 , Processed in 0.58474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