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介] 篁村——笔墨纸砚里的村庄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306

帖子

91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8 11:47: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篁村位于理坑村西南约五里,都是余姓家族的聚居地。其实篁村的历史更为久远,理坑村的余姓就是从篁村分支而来的。篁村被公认为是天下余姓的发祥地。著名学者余秋雨2007年踏访篁村,承认这里是他的祖籍地。    篁村的格局同样也是山环水绕,层峦叠翠。进村的水口上架着一座廊桥,桥边立一座白墙黑瓦的庙宇。杂树繁茂,浓阴遮天蔽日,时有鸟雀传来欢快的鸣响。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心中自然想起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的描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廊桥名为大夫桥,梁板式木结构。中跨四界梁前后对接单步,用四柱。外檐挑出半米,以遮丰水期间之雨水。

         廊桥两端封砖墙,粉白灰,顶部施双坡瓦檐,脊上起翘。门楣上题字是徽州营造的主流做派,似乎文化全部蕴含期间。大夫桥上的墨迹是:凤鸣篁墅。优雅无伦,不知道题写者该是喝过多少墨水的乡绅。

         桥下为圆木横亘小溪两岸,上铺木板,成为桥面。两边设木槛,内柱间施平板兼作坐凳,可供来往行人休息。上有蝴蝶瓦遮风避雨。大夫桥的设置可谓思虑缜密,美观实用。

         踏着青石板的小路,沐浴两边平畴的芬芳。粉墙黛瓦半掩半现,马头墙深邃地凝望。篁村村前正对着笔架山,形如搁置毛笔的笔架。篁村的开村始祖为余道潜,他向往悠然南山的耕读生活,因此在勘定村址的时候,文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专注于文化特质的呈现。

         终于进入民居集中的地方,石板路依旧,两边已是高墙深院。逐水而居,依山而建,一座村庄就此诞生。
         丁字路口,前面开敞地带辟一汪半月形水塘。在村人的心中,这是砚池,它和笔架山、村路旁的平畴,以及高大的树木一起构成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滋养全村的文人风骨。

         水塘后一堵墙垣挡住丁字路径,那条直通篁村的宗祠。

         路口架建过街门楼,既可挡雨,也是路径的标志物。

        月梁和雀替上刻卷云图案,苍劲而悠远。

         沿着丁字路直达篁村先祖们营建的祠堂,前庭开敞,是村里难得的空阔地。祠堂正面庄重威严,砖石砌就的门坊嵌入墙内,四柱三门五重檐。

         石库门,门楣置四朵门簪。门坊梁柱雕龙画凤,奇珍异兽毕列其上。颜色依旧是低沉的水墨色,像是经过千年洗练的智者,已经不喜不嗔,不怨不怒。

         余氏祖先修建宗祠、开挖地基的时候,朝廷传来喜讯,村里的一位祖先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个吉利的时刻,宗祠命名为“始基甲第”。
         龙凤匾上现为一片空白,原本一定是有字的。估计是在某一次的政治运动中被磨蚀。

         历经岁月浮沉,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篁村余氏宗祠现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保名单上的名字是“婺源宗祠”,有七处祠堂同时入选。

         篁村余氏宗祠正名为余庆堂,大门前廊为双步梁,正中置一对石鼓。

        平梁身雕出一片大荷叶。
        祠堂正立面两侧的八字墙面,使室内多出三角形灰空间。

         后廊为梁轩,一边置于柱上,檐口搭置在大额枋上。显然,后檐使用了移柱减柱的手法,使空间拓宽。
         大门后檐额枋。

        余庆堂为三进二天井之结构,前院天井宏大,挑檐入内。

        正堂面阔三间,前檐柱向两侧平移,与两厢廊檐平齐。
        天井地面留着两座石墩,大约是用来插灯杆的。
         两厢廊道为双坡屋面。

        檐下用斗栱,大斗上出三跳,第一跳外施45度斜栱,托两道罗汉枋。

         月梁经过多次维修,现存大多为1981年左右置换。

         余庆堂是前殿的堂号,是村人们慎终追远的具体体现。堂内已相当简陋,屏风板皆为新近补掇,但神韵俱在,这里依旧是凝聚宗族的渊薮。

         瓜棱形柱墩。

        中跨梁架为四界梁,前檐廊轩,后檐双步梁。前檐移柱造。

        中跨四界梁,脊檩下用荷叶墩,墩上置矮柱,外插斗栱替木。
         大梁也经过更换,留下墨记。

          柱身雕刻如意纹的木构件,应该是以前的撑栱或者倒爬狮之类遗留。现在已是漫无目的的存在着。
        后殿地坪最高,暗含步步高升之意。后天井则纤长,地面下沉,青苔滋长。

        后殿即寝殿,凡二层。楼下明间开敞为厅,两次间为夹屋,由壁板间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1 02:05 , Processed in 0.0772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