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旌歙古道行

[复制链接]

97

主题

97

帖子

29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1:3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旌德县白地镇(205国道穿境而过,距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高甲村南面群山中有一条千年古官道。据网络搜查,这条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直至明代,仍是联结古徽州府和安庆府(青阳一带)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食盐和土特产的运输要道。

5月1日,旌德社区论坛联合泾县蚂蚁公社、黄山大徽州论坛等地驴友83人进行了“光明莫斯利安杯”穿越“旌歙古道”之旅。我们泾川神农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一行7人应蚂蚁公社之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六点多从红星广场乘车出发,经过一个小时到达旌德县城与旌德社区网的驴友会合。旌德社区网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精心安排,并拉来了“光明”牛奶的经销商对活动提供了赞助。大约在8点钟,两地的驴友便离开旌德向始行地----歙县的许村出发,车行约二个小时于上午10时到达许村。

许村距离歙县县城20公里,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昉看中此地风水,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为“昉溪”。到了唐朝末年,户部尚书许儒为避战乱,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大学士许国,末代翰林许承尧均是许村后裔。宋仁宗钦赐为国捐资的许克复为“大宅世家”。宋王安石为《古歙许氏宗谱传》做序。许村历史上先后共出进士四十八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徽商崛起,许村依托着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安古道迅速繁荣,至明清时达到一个顶峰。近代以来,许村继承发扬优良的教育传统,出现了“一门五博士”“四院士”的盛况,为共和国贡献了一大批人才,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华古村落典型。电视连续剧《徽州女人》就在此拍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在许村停留观光。在许村同大徽州论坛的驴友会合后便立即开始“旌歙古道”行。

在许村的街头有一石桥,站在桥头可以远望到那古楼、古房和古牌坊,或依河而建、或跨河而筑,古色古香,显示出许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小河穿村而过,河的两边栽满垂柳,柳枝向下垂落直至水面,枝条轻拂水面荡起层层微波,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出万点星光。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水里悠闲的游走,黑瓦白墙的古建筑倒映在水里清晰可见,与地上的建筑相互映衬,壮观美丽。但愿下次来许村好好看看。

从许村到古道的起点--------箬岭村有二十五里路程,因道路狭窄,大巴无法通行,一行人便由许村镇沿刚修的水泥路向箬岭行走。水泥路基本上是沿山而建,一边靠山,一边邻溪,一路上可以看见徽州典型的田园风光、可以看见水绿山青逶迤的大山和溪流、可以看见点缀在满山绿色中的各色鲜花是那么异常夺目、可以看见或浸泡或裸露在溪水中那被山泉抚摸得光亮圆润的鹅卵石是那么的漂亮可爱。我们泾县神农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五个驴友和旌德社区的两个青年行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离古道起点约三公里处,乘上了接送驴友的面包车,于中午十二点到达许村镇箬岭村茅舍村民组。这里便是古徽州通往太平、青阳和旌德的古道起点。

穿过村头石桥,走过村中街道,便开始向山中进发。从茅舍到山顶的茶坦村有5里路,路面全部是用约1平方米的古板铺就,石板的颜色五彩斑澜,十分漂亮。石板经过千年的风雨洗礼和人车的行走,表面非常光滑。古道景区内崇山峻岭,峡谷密林,古木参天,溪水纵流,云海怪石,鸟鸣花妍。这里的山群,以雄、奇、险、秀著称,是黄山山脉的延伸。向上行走约一个小时,我们到达了茶坦村,一到村口便是一个制作太平猴魁茶叶的茶厂,远远便闻到阵阵茶叶的清香,吸引我们进入厂里,茶厂的主人非常热情,让我们免费品茶,只是由于泾县也是茶叶之乡,我们没有购买茶叶,辜负了他的一片盛情。再向上行走五分钟,便到了茶坦的村中,小村保留了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离开茶坦继续拾级而上,依然是平坦的石板,大约在下午一时半到达山顶的汪公庙,汪公庙是人民用来纪念徽州古代名人汪华的庙宇。此处的汪公庙并没有想像中的气势,屋顶早已倒塌,只有四周高高的、用条石切成的墙还颤巍巍地立着,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述昔日的繁华。在一处墙角找到一块石碑,上有大字“忠烈庙”,可怜忠烈亡魂也已不知姓名。在它左下方还有一间只剩残墙的石屋,古道穿中而过。右前上方一堵关隘横架两山之间,长约五十米,网上查找,此地为名为箬岭关,为“府治”屏障,海拔998米。1647年于岭头设关扼守,关上刻有“天险重开”四个大字。箬岭关南通歙县,北通黄山区,东北通旌德,东接绩溪,关居四县之会冲。城墙厚约有十多米,中有一半圆顶门洞,宽约2米。入遂洞,过半有一通口可上城墙之顶,可能是古时防御作战用的吧。

我们从汪公庙向右往旌德方向行走,这段古道没有先前的宽,且杂草较多,可以看出往旌德的古道没有往太平的繁华。但一路山色秀丽,花香扑鼻,满山的杜鹃开的鲜艳,令人兴奋。行走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一处隘口---天星洞。天星洞是古道至高点,是歙县和旌德县的交界处,横架两山互通四方,确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要地。站在关口之上,狂风阵阵,吹得人都有些站不稳。远眺四周,绿树葱郁,崇山峻岭,心旷神怡,似有与天仙做伴之感。

从天星洞开始便是下山的古道了,往下行走三里路又遇到一亭,门头石刻“旺子洞”。为何取名为“旺子洞”,我想可能是古人想多子多福的意思吧。再向下行走10分钟,便见一处石屋,石屋已经坍塌,只留下石墙。据说这是古时一个老妪住的地方,老妪结婚后的第二天,丈夫就离别了妻子,踏上了旌歙古道,前往江浙一带经商,妻子在家等了好多年,也不见他回来。妻子思夫心切,为了便于向人打探丈夫的消息,就在旌歙古道上搭了个茅草房,摆了个茶摊,免费供应过往的徽商。后来有一个徽商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出资在这里给她建造了几间石房。这老妪一直没能等到她的丈夫回来,最终老死山林,给我们留下了几幢石屋和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石屋的后面是一块平坦的、长满了杂草的山地,隐约可以看得出山地原来的条块形状,可以让人想象得出当年老妪在这块山地上劳作的情形。靠近山边的地方还有一座石拱桥模样的建筑,想必也是当时供行人歇足的地方。石屋的左边有一泓山泉,水量较大,常年不枯。这一弯泉水曾经伴着那位老妪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它带走了那位老妪的青春,带走了昔日古道的繁荣,留下的是一段段徽商的故事。

古道每5里便有一驿亭,都是拱形的桥洞式,是供行人休息的场所。前行不远看到一根约2米高,水桶粗的八棱柱矗立在山尖上,显得异常壮观。这根八棱柱的表面已经风化,仔细辨认,还能在柱身找到“如来”“南無”“菩萨”等字样,这是不是我们听说过了“如来佛柱”呢?我绕着柱子,仔细端详,又扒开柱下的杂草细细寻觅,没有得到答案,只在柱托的麻石上找到“奉成”二字。从这里向下的古道已经被旌德高甲的村民自发组织开挖出来,比上面的古道宽大,是当地村民为发展旅游而建设的。在位于高甲的古道口当地村民立了一块古道旅游公约牌,对保护古道的生态环境和旅游秩序作了明确规定,有效促进了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维护。到达高甲村已是下午五点钟,三地驴友乘车到庙首镇的旅游 饭店共进晚餐。

此次徙步千年旌歙古道,穿过茂密的森林,跨过泉水淙淙的山涧小溪,穿越古朴厚重的石垒隧道,踏寻了千年沧桑古迹,欣赏了沿途绮丽风光,走进天然氧吧,呼吸了林中清新空气,翻越了崇山峻岭,体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快乐,感受了回归自然那种释放心情的惬意。意义非凡,回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1 09:28 , Processed in 0.0815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