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8

帖子

11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17:07: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

    万安老街坐落在有1700多年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万安古镇境内,主街道全长1000米,总面积0.17平方公里。万安老街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风貌典型代表,以商业功能为主的“街”和以交通功能为主的“巷”,构成了老街内部颇具特色的街巷空间。街区及周边现存明清古塔3座、古桥4座、民居(含店铺)38处、古水埠码头12处;清末和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建筑(含店铺)130余处。

  老街还是全国仅存的手工制作罗盘的产地。位于万安老街入口处的“吴鲁衡老罗经店”是万安罗盘制作工艺重要的传习所。万安罗盘制作工艺2006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镇万安



                                       转自 山人



                         印象


    万安古镇位于休宁县城正东4公里处,它依傍于横江北岸,临水而立,皖赣铁路,屯景公路横贯全镇。镇东尽头,是风光绮丽的古城山。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至隋开皇九年(589年),古城山一直为县治驻地。隋末汪华起兵,统辖歙、宣、杭、睦、婺、饶六州,也曾设治于此,并改古城山为“万寿山”,在山上建妨筑庙,大兴土木。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金声招募义军数千人,屯扎于此,后北上抗清,兵败被杀。
    万安地处盆地,依畔横江,又当休宁县通往州府的要道,遂成为早期外来居民的聚居地。在陆路不发达时,万安一直是古徽州重要的水运码头,来往行商众多,渐成集镇。镇街长约5华里,明清均为休宁九大街市之首,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之誉。



           


                           万安古镇建于隋朝末年,是徽州四大古镇之一。


              


                     历史上万安是一座商贾云集、水陆两栖的重要集镇,繁荣的商埠。


              


                   傲立横江岸侧的五里万安老街店铺林立,沿街均为典型的徽派建筑。


            


                     穿梭在清幽的老屋巷弄,无不深深地沉浸在醇厚而悠远的古韵之中。


            


            

                老宅和水埠。顺阶而下,横江边的水埠头是古徽女浣沙的地方。五华里的古街,

             这样的水埠头 有十余处。



              


            罗盘公园。万安人吴鲁衡、方秀水等罗经店制作的罗盘闻名遐迩,曾获1915年美国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万安还被称为“中国罗盘之乡”。


              


                休宁中学。1915年建校,校址在万安。



                                             古塔群



            休宁县城东南,有古塔群。因年久失修,有的已破败,有的尚好


            


                经风雨侵蚀,塔上身已毁,塔门被封闭,以防伤人。


            


                  塔身保存较好,七层。


            


                 塔内仰视,塔顶塌陷,内梯拆除。


            


                 古塔远眺。


            


                  塔桥相映成趣。



                                            老街


    休宁西街,是条老街。
  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走进老街,依然有种割不断、挥不去的情愫。
  街两旁,商铺林立,虽大多已关闭迁移,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与富庶。而今稀稀朗朗的店市,依旧承载着当年徽商的那份儒雅与恬静。
  新城区如火如荼地建设着,扩展着。这里却显得唯唯喏喏、冷冷清清,似乎与外界格格不入。先辈留下了什么,我们又在忙什么呢?



           



              

              

              



                                           古城岩


  古城岩,座落在休宁县万安镇东侧,虽是低低的一面山峦,却以众多的古迹遗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寿山旭日”的奇特景观而闻名于世。在今人眼里,古城岩简直化成了徽州历史、徽州风情、徽州传奇的一个文化符号。



            
  
      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永安元年,古城岩便是休宁县府的所在地。此后的很长时间,这里都是休宁县治所在地。隋末歙人汪华带兵起义,先后占据歙、宣、杭、睦、婺、饶六州,自号吴王,后归附李唐,被封“越国公”。在古城岩的山前曾竖有巨石牌楼,上镌“越国古城”,便是为纪念汪华而建。山顶还有著名的“汪王宫”遗址。汪王宫正前方,是雄峙水滨的狮峰,山巅有巨石悬突,崖顶略平,相传为明末抗清民族英雄金声练剑习武之处,名“练心石”。


              

     古城岩山右侧有象峰,峰形宛如巨象蹲伏,石鼻前伸,长有6米多,下有石门夹峙,如双鹤引颈伸入崖内,俗称“交杯石”。古城岩山南旧时有一处园林,设计构造精雅,名为“半亭”,门额题“溪山一览”,园中广植花木,石台中植方竹丛,其竹外方内圆,苍虬可喜,一石岩间辟为棋室,以供高人对弈。室外为青石板铺成的平整通道,路旁石栏下,溪水聚为深潭,养鱼放生,称为“放生潭”。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题书“鱼乐园”三个径尺大字,刻于石壁之上。
              
  
     狮峰左有文笔峰,峰巅筑有六角七层万寿古塔,高29.6米,为明代嘉靖年间建造,塔下有明代“还古书院”遗址。


                          古城岩之飞檐走壁




  徽州,为世人仰慕,游山玩水、寻源探幽的络绎不绝。古徽州其经久不息的活力源自何处,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又有哪些?是灵山,是秀水,还是福人家?是人文,是地理,还是淳朴民风?

         



         

         

         

         

         

         


               



              

              

              

              

              


                                     堂前屋后  真实生活



  走进休宁古城岩明清古建筑群,步入老宅,亲近居室,你会惊叹于古徽州人的想象力,折服于古徽州人的创造力,感受到古徽州建筑依旧奔腾不息的活力,体味到古徽州建筑古朴至雅的独特魅力.....

              


              正门和偏门。门不同,道有别。
              在盛行儒学的古徽州,其作用与意义自然也大相径庭。呵呵,你看出门道了吗?


            
               堂前。是待客宴请的重要场所。

            一般有八仙桌,太师椅等,有尊卑主客长幼之分,不可乱坐哦。当然,这里还是
            徽州“四绝”之一的木雕的大集成之处,抬头是雕梁,低首可见花椅,呵呵,
            不要放过每一细节的鉴赏哦。


              
            
             天井。不是天窗是天井,真是天才的设计啊!这样好处很多。但最大的好处就是采光好,
             精致的雕梁刻柱栩栩如生,你不必担心光线暗淡而影响你的雅兴。
                 其次就是能呼风唤雨,当然也能将冬天的雪景搬回家。

              
              楼梯。一般比较狭窄、灰暗。独上西楼,一人踩着吱吱响的楼梯,呵呵...


              
         木床。讲究的设计,精致的构图,华丽的雕饰,还有实用功能,哪一丁点都不比现代家具逊色!

              
               床头扶手。细节决定成败,看看我们老祖宗是怎样想又是如何做的。叹为观止啊,
                 佩服老祖宗啊...



                                              真实生活


  在休宁古城岩明清古民居内,一些前辈生活用过的物品和用具,有些现在还常见常用。


              
            窗下是盛装物什的藤箩和藤箱,现在藤制用品已不多见了。其右为斜挎式背篓,竹编制品,
               至今在山区农村还较多使用,或采茶,或打猪草等。

            
   
                      知道它是打草鞋用的。先将稻草搓成绳,再用稻绳编草鞋。
            
              左为斗笠,也有称为箬笠的,因为中间夹的是箬叶(包粽子可香啦),“孤舟簑笠翁”
           中的老披着簑笠必定要戴上斗笠的,否则头发就会淋湿了。
               右为竹筛,这样大小的网眼一般多用作筛黄豆大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3 14:46 , Processed in 0.6013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