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派盆景发祥地——卖花渔村

[复制链接]

45

主题

45

帖子

13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4 08:47: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卖花渔村,本名洪岭村。位于歙县城东南7公里,新安江南岸沟谷腹地。唐未洪氏迁居于此,逐渐形成村落。村形如鱼,村头尖尖状如鱼嘴;村腰渐宽如鱼肚;村脚房屋向两翼展开,如鱼的剪刀尾。村人姓洪,喻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称渔村。又因村民以种花、培制花桩、制作盆景为业,卖花为生,遂称"卖花渔村"。洪岭海拔200多米,四周高,中间低,形成一个小盆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为盆景植物的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优越场所。是徽派盆景的主要产地。
  这个像花一样美丽的山野小村,世世代代以种花和培植盆景为业,种花历史已逾千年。据《洪氏世谱》记载,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村民洪必信(自号梅窗处士),“于居右建小楼数楹,植梅于前,作梅花百韵以自适”。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宋内府盛行的花石纲之风亦传入徽州,至明代中叶徽商把持长江一带市场经济,在原籍宅院多建花园,广植花木,立假山,置盆景,装饰无不精致。明末时期,徽州盆景已自成一派,后又受新安画派影响,形成以苍古、奇特、刚劲、自然见长的新安派。徽州一带居民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小中见大,虽假尤真”的艺术和培植手法,使徽派树桩盆景不断发展创新。
  走进卖花渔村,仿佛进入花的世界,漫山遍野花团锦簇。园里、路边、门前、宅院,绿叶丛中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姹紫嫣红、绚丽灿烂、婀娜多姿、幽香馥郁,如入仙境。以黄山松、罗汉松、黄杨、碧桃、紫荆等为主培植的或大或小的盆景,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让人叫绝。一盆盆形态自然,苍古入画,布局合理,富于变化,配上露藏得宜、错落有致的小船、卧石、亭阁等玲珑小巧摆件,把盆景主题衬托得更为鲜明。“寸山有致,寸木生情”。“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在一家花农住宅的天井中,还看到一株罗汉松培植的盆景,树根附在石上,悬根露须,如鹰爪抱石,树形苍劲,势欲腾飞。据介绍是从山壁连根带石搬回来的,经培根、修剪、整形已有50余年,被视为传家之宝。 但这里最能代表徽派盆景艺术特色的还是与徽墨齐名的徽梅,又名龙桩,以古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的评梅理论作依据,把梅桩自幼扭旋,左右弯曲,刚柔相济,冉冉而上。在这里看到的,无论是绿萼梅、送春梅、朱砂梅,还是玉碟梅,桩头都是粗大形奇,蟠曲古朴,铁干虬枝,盘根错节,势若蟠龙。有的悬空倒挂,有的亭亭玉立,疏影横斜,古典淡雅。行走在古朴幽静、芬芳四溢的卖花渔村布满绿苔的曲径上,望着秀山、丽水、枯藤、老树、奇花、异草浓缩与升华在大不盈尺的一盆盆盆景,如读一首首无字的诗,观赏一幅幅立体的画。步移景异,景随人迁,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引人沉思遐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05:46 , Processed in 0.7642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