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安徽(徽州)潜口民宅

[复制链接]

98

主题

98

帖子

29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6 20:3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潜口民宅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又称“紫霞山庄”。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

  山庄包括古祠3幢,民居4幢,石牌坊、石拱桥、凉亭各1座。1984年动工,1990年基本完成。由徽州区和歙县各地数百座明代建筑中精选拆迁而来。有方氏宗祠石牌坊、善化亭、曹门厅、司谏第、方文泰宅、乐善堂等著名建筑。依势坐落在山坡之上,错落有致。现建为潜口民宅博物馆。山庄布局精巧,环境幽雅,被誉为明代民宅建筑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珍贵实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徽州)潜口民宅 - ytzh4266508 - 云雾山人博客





    又称“紫霞山庄”,坐落于黄山市徽州区紫霞峰麓,传说是陶渊明曾隐居的地方,故名潜口,共占地16000平方米,按照原拆原建的方法汇集了徽州各处的10座明代建筑,每座建筑都是皖南古民居里的精华部分,不失为一处较好的了解明代民居的地方。可惜建筑外型已是经过改建后漆刷的大白墙,不复当年古旧色彩,且已非真正的村落格局,只能看房屋原有的建筑、布局以及雕刻艺术。

    “荫秀桥”建于明嘉靖卅三年(1554年),是单孔拱桥,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是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意喻桥中央是佛界与俗世的分界线,又名“阴阳桥”,有趣的是该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过桥便是“石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正面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为“魁”。背面刻月宫桂树图。迂回登山,有“善化亭”,建于明嘉靖卅年(1551年)。亭为方形,四柱飞檐造型美观,有几幅对联可以一读。

    “乐善堂”是潜口第一座民宅,又称“耄耋厅”,建于明代中叶,供族中80岁以上老人娱乐和议事。共有二进三开间,正面为三开间柱式门厅,厅两侧多有门房,前后进间设有天井。天井两侧都有廊室,正堂20根大柱巍然挺立,横梁雕刻精细,整个建筑气势不凡,高雅古朴。

    民宅最高处是曹门厅,建于明嘉靖年间。厅中司谏第原建于潜口后街,始建于明弘历年间,严格按朱明王朝定制营造,三间五架,梁架上的雕刻异常精美,瓜柱下的木垫也刻有花朵,是全国比较罕见的明早期建筑珍品。院落特点是构架用料宏大,梭柱、月梁、荷花墩、叉手、单步梁、斗拱雕刻精美,格调肃穆、恢弘,完好显示了明代建筑风格。

    “方观田宅”建于明代中期,是一进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小青瓦、马头墙、楼厅、天井、栏板均采用护缝制装饰手法,楼下青砖漫地,大门有门罩保护,门内罩饰有霸王拳。是明代徽州普通农民住宅的代表。

    建筑群中还有吴建华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等。这种保管法效果似乎还不错,据说政府还打算依此法再造“清代民居群”。

潜口民宅交通

    黄山市现在没有直接到潜口的汽车,可以从黄山市乘坐长途中巴到徽州区,从徽州区转乘公共汽车到潜口,票价一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08:07 , Processed in 0.0855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