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城南昌源河故事多

[复制链接]

58

主题

58

帖子

17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08:58: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城南有一条朴素而又美丽的河流叫昌源河,它是一条名不经传的小河。我们已弄不清它在城南的千山万壑之中已经流淌了多少年。但一见到它,就会扯出一个长长的、缠缠绵绵的故事来。
昌源河发源于城南名山天目山脉西侧,出清凉峰至搁船尖一带山峰西麓,流经城南古村老竹铺、三阳坑、杞梓里、石潭。而其另一支流华源河,也是从天目山脉另一侧流出,经绩溪县逍遥岩西南麓,流经石柱坑、水竹坑、石潭。它从绢绢细流,到川流不息,最后汇聚成浩浩荡荡的昌源河,一河春水向东流。
河水是南北走向,曲曲折折,有宽有窄,但宽处有百米,窄处亦有二十多米。岸的两侧除了重峦叠嶂,险峰雄奇的大小山峰外,一块山田连着一块山田,或高低不齐的山地,水流转弯处往往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山村,一片片高矮不一的徽式楼房,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傍晚时分,炊烟袅袅,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色。
昌源河的名字究竟出自什么朝代?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但从山越文化的典籍,甚至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依然可以隐隐约约、或隐或现地寻到一些雪泥鸿爪,到了唐诗宋词的古风中,或明清小说的遗韵里,它的身影却越来越清晰了。近代徽州出了两个很著名的画家黄宾虹和汪采白,他们常去江南烟雨中,路过昌源河畔,所以,宾虹山水黑黝黝,很厚重,依然浑厚华滋,那是大师黄昏时妙手偶得。汪采白的青绿山水,行云流水,飘逸、俊秀,那时大画家晴空万里时的偶遇。他们许多作品都有昌源河的影子,包括两岸的人和物。
我从事生态保护工作多年,当人们正在大赞城南新安江的湖光山色时,我却想百川汇大海的妙语,想着这条流向新安江的小河的贡献。我常常惊叹着昌源河的碧水蓝天,望着川流不息、碧波荡漾的河水,独特的鱼种娃娃鱼、石斑鱼随处可见,可谓游鱼细石,清澈见底。古人有文云:“水在山中则清,出山则浊”,如果新安江没有这河流的清水碧波流入,会有这般清旷、透明、湛蓝的美妙。
当然,昌源河也得益于两岸万山绿遍的山峰护卫,所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它身处天目山山脉和白际山脉之间,群峰林立,千山万壑,诸如天目山脉中的清凉峰、白石岩、石耳尖、银孔洞、天子嶂山、湖田山等等。白际山脉中有搁船尖、福泉山、上路尖、杨树尖等名山奇峰。这些地方,海拔都在千米之上,而且千百年来未受到人类农耕的影响,故生态极佳,至少仍是一个“躲在深山人未识”的古典美人,从她们身上流出的甘露,不仅遍河芳香,也是独一无二的清纯和欢快。
昌源河两岸皆青山,青山之中也夹杂着许许多多的形状各异的山地,山里,山里人靠天吃饭,虽然天天刀耕火种,男耕女织,但还是年年缺食。所以,山里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他们都会尽心尽力地经营好两岸少得可怜的片田残地。其实山民很贫穷,但家家户户的菜园里,桃树开一树粉红,梨树开一树洁白,红的似云霞,白的如雪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湖田山、清凉峰的野生杜鹃和紫藤等植物也漫生而来,在村庄、在野外,在山林里,或红或白的花朵轰轰烈烈,浩荡无边。河边的老杭徽公路上,经常有游客纷纷下车,奔向山里,吟诗作赋,合影留念,似乎进了“桃花源”,村民们好奇之后,便会心地大笑起来,山村此时透出惊喜:柳暗花明了——你们就是那些让他们等待已久的人。
在我的脑海中,以前的城南人是很贫穷的,农民们看到什么产量高就喜欢种植什么植物。芋头似乎是最好栽种的,可以解决山民们二三个月的口粮,溪水边,山峰脚,甚至村口水磨坊傍都成了芋头的田。在家乡,芋头分为水、旱两大类,水田种水芋,品种有青茎、赤茎;旱田种旱芋,品种有乌脚箕、黄粉箕等等,水芋滑溜、糯性好,好吃;旱芋要差多了,也许是缺少昌源河河水的滋润吧,剥皮时,全身发痒。中秋之后,在家乡的水口庙外,村妇负暄而坐,家中都煨了一锅热气腾腾、粉糯糯的芋头,她边做针线活,边谈论芋头的清香,撩拨得我们这些小孩垂涎欲滴。以前城里人喜欢讲一句口头禅:“南乡佬,背扁娄,不是玉米,就是芋头”。确实如此,大人背着这些粮食走亲访友,我们学生也背着这些东西拜师求学,其实,在那开满山花的山路上是一道很有意趣的风景呢。
昌源河是一条很有文化内涵的河流,那碧波荡漾的河水,潺潺流淌着农民的丰衣足食,飘荡着“叠罗汉”的鼓声和“荡秋千”的民歌;读书声中,浸透了梅溪人家、梅溪学堂的唐宋遗风;岸边的文昌塔,氤氲了人世间的流云。清凉峰上的白云寺、峰下的关桥、观音庙、真应庙、王茂荫故里、柯庆施故居、洪谦故居、洪雪飞故居等等,如群星璀璨,散布于河的两岸,你伫立河岸之时,它们也会让潋滟的浓光载来一些凄美的词章,河流的美妙荡出了漩涡。
我的家乡三阳坑也在昌源河西岸,随意在村中何处远望,都可以看到皖浙著名山峰——清凉峰。古时,该山峰上有一座很有名气的庙宇名叫“白云寺”,一年四季,山峰总是被白云环绕,隐隐约约,宛如仙境。小时候,我总是很固执地认为,织女和牛郎相见的银河就是山峰的白云之中,董永也在那千年古树下呼唤爱情。河两岸的碧绿,一直引伸到山腰、山峰,直到天际,山因此不老,谁见过拥青叠翠的老吗?其山水间是流水叮咚,草飞花舞,而且是天长地久的永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优势,又因为这些人的先祖皆为中原移民。这里既承齐鲁儒家文化之底蕴,又兼燕赵慷慨悲歌之豪气。岸边老竹铺的“傀儡戏”,叶村的“叠罗汉”,三阳的“荡秋千”,水竹坑的“河蚌舞”,杞梓里的“嬉草龙”等等,无不展示历史的悠久和无穷的意趣,而且又是那么铿锵有力,雄劲威武,虽然朴素率真,但境界高古。侧耳细听,不禁如痴如醉,外人无不称赞地说:“这些南乡佬真有情趣”。南乡佬是徽州人对这一带人的昵称,它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象征,一个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代名词。当然,改革开放以前,绿水青山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财富,“南乡佬”名字又带有一点贫穷的心酸,但他们是一个个固执的坚强的青山绿水守护者,却依然丰赡美好,其乐融融也。
我依然惊叹这片土地的神奇,说到昌源河畔的古村,老竹源、隐将坑、叶村、三阳坑、水竹坑、杞梓里等等,都是远近闻名的传统古村落,不得不提到那一个个离我们遥不可及却耳熟能详的名字:张良、范成大、朱元璋、乾隆帝、龚自珍、郁达夫、林语堂、胡适之、黄宾虹、张大千、许承尧……几十位名人都曾在此驻足,留下了诗文或传说……
当我来到昌源河畔三阳坑“戏台坦”时,朝晖正斜斜地抚慰青砖、古楼、塔亭、弯曲的青石板窄巷。这一带的建筑已经有维修过的痕迹,却依然沿袭了徽州明清时的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颇为古朴。这些建筑区域不是很大,但诞生了一批很著名的才俊,“慈寿堂”里有哲学家洪谦、科学家洪啸吟,“仁瑞堂”里有著名诗人洪文翰,“纯德堂”中有著名表演艺术家洪雪飞,还有龚自珍弟子、绩溪程秉钊的后人也迁居于此……这里也曾是王茂荫、吴承仕、胡适之等名人走亲访友的地方,因此纸墨香气飘散于厚重的古迹里,灿烂于近现代的史卷里,一座古楼,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代文人,一篇美文。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乡佬,昌源河对我而言,我随处这么一立,一望,一愁,都让我顿生亲切之感,初春烟雨朦胧,柳丝拂面,风雨飘摇,粉红的杏花娇艳欲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讲的就是这种意境吧!河水流过我身旁,我又恍然回到唐宋、明清……遐想无边。一个老妇人往我这边走来,她见我就喃喃咕噜,又几十年过去了,人老了,背也驼了!这时,我才仔细看清楚,那个妇人正是当年扮演秋千娘子的美丽女人,那时的她,清纯,妩媚得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20:00 , Processed in 0.7701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