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变的徽州乡音|幸福就在我们每一句的乡音里

[复制链接]

64

主题

64

帖子

19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08:53: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有人问你,幸福在哪里?
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亲情、友情和爱情,或者是事业的圆满?
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的每一句乡音里
生活在大西北的你,走到哪里,都有“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我家刮过”的旋律,在心底唱响。
生活在东北三省的你,无论吃过多少山珍海味,都忘不了一句“翠花,上酸菜”带来的舌尖诱惑。
还有来自古老徽州的你,来自胶东半岛的你,来自秦淮河畔的你……
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听到熟悉的乡音,幸福就会围绕在身边,不是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自有其独特之处,特色的乡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你一开口,乡音就可以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给你标注家乡的位置。乡音里深深融入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茶一饭和浓浓的乡情。
不变的乡音
文 | 洪陵
我是地地道道的徽州人,出生于歙县一个小山村里。因父亲工作的调动,七岁时移居铜陵城里。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一口纯正的家乡话终未忘怀。
一日,走在街上,一对母女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吸引我的不是因为谈话内容,而是来自母女俩一腔地道的“徽州”味儿。熟悉的音调,飞快的语速,让我倍感亲切。来自家乡几百公里外的都市,能听到纯正的“徽味”实属不易。这种感觉似乎是在某座陌生城市的车流中,突然看到熟悉”皖J”牌照一样。
说起地道的徽州话,有着语速快,音调偏平的特点。说话时没有明显的升降调,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几乎都会拖长音。外地人听着纯正的徽州话,感觉像在听天书,即便是逐字逐字的从口中清晰地蹦出,你也未必听懂一个字。面对着当地人的交流,也只有瞠目结舌,而后一个劲地傻傻微笑的份。
我有一老乡,丈夫不是徽州人。于是,生活因语言不通产生不少乐子。妻子对我说,刚结婚那会儿,两人闹矛盾,她便用徽州话数落着他。丈夫非但不气,反而一个劲地点头裂嘴笑,看着丈夫的傻劲,她的气自然消了。事后,她丈夫说,已听出语调是在气头上,但又听不懂说些什么,仔细看着嘴唇的频繁翕动,想猜出点内容,但始终没弄明白。于是拿出“随她说去吧”的态度,不计较。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朋友一家的日子过得是和谐美好、其乐融融。
仔细品味徽州话,可是妙趣横生。
得闲游行于徽州,若向路边的当地人打听些什么,得到一句“ABCD”,那便是告知“我不晓得”之意。
如遇好客地家乡人热情地对你说:“啦凑凑,啦凑凑”。你不必惊讶,更不必慌张,他们只是盛情邀请你去他们家坐坐。此时是否茅塞顿开,“啦凑凑”原来就是“来坐坐”的意思。
两人见面问候一句“七风散?”“七格了。”则是见面客气的问一句“吃过饭了没”,答到:“吃过了。”
入夏的夜晚,小巷之间此起彼伏的传来“扛gie 罗,提裹扛gie罗”,原来是在外盛凉的大人们呼喊自家人的孩子“睡觉了,回家睡觉了。”
这样说来,是不是觉得即风趣又不可思议,与普通话完全不搭的音调,根本听不出是哪重意思。但这确是徽州祖先留下的语言文化。
前两年,回到家乡,在村里亲朋好友的招待下,总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仔细想想,原来,家中小到念书的孩子们,大到留在家中的长辈们都开始说起含有徽味的普通话,原汁原味的家乡话似乎越听越少。
有着乡情、乡景、乡味的家乡突然因少了乡音而失了味。那一刻,特别能理解节目主持人汪涵曾出巨资保护方言的举动。
这倒让我不得不佩服一位与我同住一城的老乡,在她有意识的熏陶下,她那上中学的孩子能说得一口纯正的徽州话。她说,方言可以让人记住自己的根,能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
生于斯,长于斯,
骨子里深深烙下徽州的印记,
即使走遍千里,
即使乡音已改,
你的气质里始终藏着徽州的名字,
永不磨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00:13 , Processed in 0.7262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