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休婺塔岭古道:有种怦然心彩

[复制链接]

72

主题

73

帖子

21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5:28: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板、台阶、拱桥、路亭、碑刻、古树、民居、秀山、丽水……
青苔、杂草、落叶、枯枝、残垣、断壁、廖寂、沧桑……
走徽州古道,少不了这些要素。
在纵横阡陌的青石古道中,休婺塔岭古道却是这样一条在不经意间让你怦然心动、心扉涤荡的古驿道。一抹扑面而来的曼妙风景,像一张靓丽的封面照刻印在心头,久久不忘。
塔岭,休婺两邑界岭,旧有一塔亭,故名。塔岭古道始于婺源县溪头乡上溪头村,止于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璜茅村,为休婺“五岭”古驿道的“第四岭”路段,长约10公里,是古代婺源江湾一带北上徽州府、东进苏杭的通衢孔道。
自屯溪出发,走京台高速至安徽境内最后一个出口——“璜茅”,约半小时车程,即达休宁县岭南乡璜茅村塔坑组,当地人称之“外塔坑”,与塔岭那边的“内塔坑”相呼应。马路尽头,石板路边,这个当年“大路边”的“大村庄”如今仅残存几栋徽派老屋,稀稀拉拉的,路边那几间当年的“车马店”闭门已久,木门下端已腐烂了一截,并包裹着一层绿莹莹的青苔,墙根下的狗尾巴草无力地倚靠在布满尘土的墙基上。
古道依溪前行,路面石板按自然形状拼凑而成,基本平整,算是一条“低规格”的官道。道路两边灌木稠密,路下清溪虽被遮挡,但清冽、潺潺不减。两边梯田交错,杂草丛生,甚有三四米小树,撂荒已有数年。路上多处拱桥跨溪而过,桥上题额已被青苔覆盖或灌木遮挡,无法辨认。偶有路亭,均梁朽瓦落,仅有一处重新加梁盖瓦,并隔成三间,疑作牛栏使用。
果然,前行不远,遇见四五头黄牛迎面走来,路面上的青草应是它们“清理”的,在此处放牛,既能养牛,也能护路,一举两得。黄牛毛色亮泽,膘肥体壮,估计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在徽州农村,春耕后,会将黄牛放养归山,至秋耕时再牵回。据老农介绍,“放山”黄牛自然群居一起,同食同宿,夜间,强壮的公牛会主动“站岗放哨”,将母牛幼崽围在其中,以防猛兽袭击。如此看来,保护弱者,仅是动物本能而已,也算不得什么高大上的“美德”。牛群中有一乳牛,身高不足一米,跟在老牛后面,有些胆怯,当我们侧身经过老牛后,它却掉头逃开。老牛转身盯着我们,流露出“极不友好”的眼神,似乎责怪我们吓着她的孩子。我们只得绕道给她们母子让路。
前行近一小时,上几步台阶,为一平坦“小土坡”,约半亩地,似有建筑残痕。此处就是古道的标志性地点——“塔岭”,与我想象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相去甚远。作为休婺界岭,塔岭也是长江与新安江的分水岭,此处曾有界碑、塔亭,现已败落。然而岭不在高,扼关则显,塔岭与潭公岭、对镜岭、羊斗岭、新岭合称“五岭”,为婺源进入休宁、前往徽州府治的最后关钥。相传,历史上塔岭发生过数次战争,附近还有当年残兵埋藏的金银财宝,在塔岭当地,有着“塔岭头,饶岭边,谁能得了到,富过江南半边天”的是民谣。只是几百年来,从未有人见过这些财宝,或许是当年那些食不果腹的山民百姓望梅止渴的愿景而已。
作为进入徽州的门户,塔岭印记着诸多文人学子的墨宝,宋代歙籍诗人方回有诗云:“第四岭头分两邑,相背无情水流急。浙河东下彭蠡西,到海终须合为一。海东闻有沃焦石,万国之水不供吸。世故人心千百岐,有生必死终无迹。焉用皇皇兮仍汲汲,君不见塔岭之塔焉在哉,不如有酒斟一杯。”诗人走过“五岭”,才感悟“心千百岐”、“有生必死”,才有了“不如有酒斟一杯”的从容,这或许就是我们行走古道的内心驱动吧?
塔岭之塔早已陨落,我们倒是在塔岭下的“里塔坑”村找到“界碑”的踪迹。
塔岭之村中仅有一二十户人,房舍依溪营建,古朴老旧,穿行村中的石板路面刚被清除,村民门正在用水泥重新浇筑。经与路边一位正在浇筑水泥洗衣板的老伯攀谈得知,原用于洗衣的石板刚被县文物局收走,获得1000块钱,那块被搬走的“洗衣板”正是塔岭界碑。据了解,该碑刻有“赣皖界碑”四个大字,为民国二十三年(1934)赣皖两省政府勘定,即婺源划归江西时所立,也是之后十几年里婺源“回皖运动”的见证。塔坑村在宋代已有建制,名“塔岭寨”,如今却被平整的水泥路面蚕食着古村的历史,仅有村口那两棵千年红豆杉还在叙述着往昔的岁月。
几个月前,我曾往歙县新溪口乡,经(歙淳)“塔岭古道”至淳安威坪镇,本以为此“塔岭古道”与之类似,也是一条民众生活往来的便道而已。然离开塔坑村,走过一段水泥公路,在塔岭流下的小溪与另一条河流交汇处,再次转入青石古道。穿过一片亭亭玉立的竹林,突然进入一条逼仄的峡谷,像刀劈两瓣的山峰,壁立而起,其间巧树突兀。古道伴溪而行,清一色的青石路面规整平滑,并被崖壁上冲击下来的雨水濯溪得干干净净,没有丁点尘土。路边随意长着红彤彤的野果子,石缝中的野花随风飘来淡淡幽香。水过百石自洁净,清冽明澈的溪水在峡谷的“夹缝”中缠绕着大大小小的卵石,冲击出洁白的水花,在崖壁下积聚成潭。与刚才一路平淡无奇相比,此刻仿佛突然闯入世外仙境,我们停下脚步,憩坐在一座横跨溪流的石拱桥上,面朝清溪,任由清风吹拂,享受着这绝壁秀水的清新。
过了桥,溪谷急剧跌落,河水急泄而下,水声响彻峡谷。此处名为“百丈冲岭”,古道凿壁而成,穿崖而下至谷底,其间百米峭壁,十分险峻,幸有石板栏杆遮护。在徽州古道中,有栏杆者不多,像这样在百米峭壁上凿路围栏者更少。据《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百丈冲岭”路面和石栏杆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由上溪头程氏林宗公支宾明公元配、时年八旬的汪氏带头捐资修建。乾隆十七年(1752),里人程兆枢再次募集资金、召集工匠重修安固百丈冲栏杆。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这些精美的石栏杆近半已被毁,直至近期才得以全面修复。走在上面,新旧相间,让人感慨万千,总有一种老棉袄打上新补丁的感觉。尽管如此,我心中还是升腾起一股暖流,不知是对古人的慰藉,还是替今人忏悔后的一种解脱。
至谷底,一座崭新的廊桥横跨溪上,名云梯桥。自桥头迎着轰鸣水声循声而入,是一挂从悬崖顶部直冲而下的瀑布,名“百丈冲”瀑布。瀑布三面石壁环拱,石壁如刀劈斧削,一袭银帘由数十米高处跌落,喷珠溅玉,声吼如雷。瀑布上面出水口狭小,洪水爆发时可喷出十几米远,千百年的激流冲击,出水口前方的崖壁上已冲刷成一条弧形的深沟。
瀑布下面是一泓深潭,清澈碧绿,足有五六十平,当地人叫“龙潭”。传说,这潭中有神龙驻守,是古时当地人“求雨”的地方。我们到来时,正好一条灰黄色的水蛇在潭中来回游弋,好不自在,该不会是“神龙”的化身吧?
我们一行憩坐潭边,水雾纷飞,忍不住脱下鞋子,将疲惫的双脚在这清明的水中濯洗一番,感受着“飞瀑半天晴亦雨,寒潭终古夏如秋”的意境。
“百丈冲”下游还有几处瀑布,规模略小,我们不再前往。
古道在峡谷底部继续前行,约1公里处,路旁一处光滑的石壁上,有一野趣天然的“牛鼻”腾图,传说石壁里面藏着一头金牛,若牵它出来,非“百岁姑娘”和“米糠搓成的绳索”不可。现代科技下,米糠搓成绳索不难,“百岁姑娘”估计已难觅,如不是古人给我们“放鸽子”,“金牛”应已在此修行千年了。
我们行程终点上溪头村,河水绕村,曲如玉带,至水口处则水分两股,呈两水夹镜之象。村内每条巷弄均直通河边,古时还沿溪开挖了大小二十多个鱼塘,整座村庄呈“渔网”状布局,在徽州古村落中甚是少见。塔岭古道穿村而过,像这张“渔网”上的拉绳,逶迤于“五岭”之间,它的兴衰荣辱似乎与这个千年古村已紧紧地栓在一起。
不知村庄对面山腰上呼啸而过的高速公路会不会惊扰了这张“渔网”里的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1:57 , Processed in 1.7873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