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歙县晔岔:孝婆岭下留芬芳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6

帖子

198

积分

高级书童

Rank: 2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0:06: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用怎样的目光,才能审视一个村落的遗存流失;
要用这样的脚步,才能丈量一个村落的长度厚度;
要用怎样的情怀,才能想起一个村落升腾的第一缕炊烟;
要用这样的镜头,才能记录一个村落里那些远去的背影;
这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却又不禁让人常常想起……
从地域上看,湄川河夹在布射河与竦河之间,源浅水潺,不足一哂。是故,除了猎奇的驴友误打误撞的几次造访外,这条静谧的小河,平日里守护它的,只剩下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人了。我们的到来,也是在手机地图的引导下,沿一乡道登临的。
湄川河源头村落云雾川,一听便可想见其一年四季中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湄川河源头甚浅,经溪头镇的晔岔、洪村口,桂林镇的湄川、新溪、考坑,汇入扬之河。我们沿着湄川河水经的方向,一路南下西进,带你走进晔岔古村落,再次领略里东乡的人文风情。
云雾川现仅存数户人家,刚浇筑的水泥路,从山脚通往山腰,确是方便了出行,却把一条石板铺成的古道给废弃了,林木荫遮,荒草半掩,再也难以行走。历史上,这个不足百人的小村子曾隶属蓝田村,后改属晔岔村,现和晔岔村一起同属洪村口。村民相告,到蓝田,过一道山脊;到晔岔,绕几道山弯。一样的路程,归谁管都行。
这山脊当地人当地人称“孝婆岭”。我们在云雾川几乎看不到一条溪流发源处的叮咚流水。已是大寒节气,万物萧瑟,源水更小,自砂石下渗流,怕是冬眠了。
沿湄川水西下数里,便是晔岔。湄川河贯村而过,水流不大,桥亦袖珍,除了现人维修改建的水泥桥外,晔岔的古石桥,亦有数座,或三两石板搭成平桥,或为单拱石桥,简约实用地把两岸人家连成一个整体。村中倚河床而建的庙宇,原有两座,现存一,业已弃用,庙前美人靠,板上多为虫噬痕迹,写尽沧桑。
“孝婆岭”的故事,我们是在晔岔听得的。毕竟晔岔为叶氏肇始。
讲述故事的村民吴大炜,曾当过老师,是村里的文化人。晔岔曾是蓝田叶氏的庄园,一叶氏媳妇经年在庄园劳作,却又记挂家中上了年纪的婆婆,每天中午的时候,都要送饭过去。路虽不远,却要爬一座岭,甚为吃力。叶氏媳妇从未断过,一时孝名远播。有一次,媳妇送饭时,太阳炙烤,竟累死山道之上。为了纪念这一孝顺媳妇,当地人将晔岔村前的山岭叫做“孝婆岭”。
只是现在,晔岔叶姓极少。砌进墙体留存下来的匾额,一为前村新安琅琊王氏的“蔚然深秀”,此匾已佚,后人只有在村口街门墙体上画框补写,以期后人记得;一为后村太原王氏留下的顺治年间的“三槐里”石匾和康熙年间留下的“泽环东秀”石匾,全是原来古迹,底蕴厚重。
湄川河贯晔岔村而过,一个“湄”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湄川水细流如眉的特点。晔岔肇始,由蓝田叶氏迁入,因对面为一火山,又应叶音,取村名为烨岔,后为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烨为叶,至后叶氏衰落,王氏兴起,方又改名晔岔,延用至今。
晔岔二王,一前一后在此落户,洐为大族,加上吴氏等姓迁入,倒是没有改去“叶”音,也算厚道本份了。而在一个历史进程中,村名改动之频繁,却是时常发生的。这些更名,衔续村落历史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人为地斩断文脉,消磨历史,致使后来者难以找寻曾经的履迹。
晔岔村历史上人口众多,村域面积广泛。因了一场太平天国起义,村人为避难而远走他乡,村庄也在无节制的义军手中遭到毁灭性破坏,以致现在我们看到的村落仅是原来的三分之一。
晔岔前街湄川河之侧有一两层老宅,原为村中周氏药铺,观之平坦无奇,却走出了历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道炯。1933年,周道炯就出生在这间药铺里,喝着湄川水成长,长大后走出晔岔,成了共和国的财经专家。
村民王德增小时腿上生痈,就是在周家医治的。周道炯的父亲特别精于外科脓肿,弄来一个小刀,一划一弄一挤,敷上膏药,两三天就好了。周家看到病人家穷,竟是连诊疗费也没有收。一次善行,无论大小,总是让人记取。
村民的口中,周家为人和善,更乐于助人。身居要位的周道炯一次回家,得知村中一王姓大学生得了尿毒症,不仅带头捐款,还积极为其募捐,用以救助。之后又资助患者妹妹,直至其大学毕业。
行走晔岔街道,我们来到了太原王氏祠堂惇叙堂,数名匠人正在维修。在一个徽州众多的祠堂中,惇叙堂算不得宏大,但从村人积极捐款保护上来看,这一精神是值得弘扬的。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祠堂墙体砖雕本为黄泥裹盖,其中一处黄泥跌落,现亭台楼阁,甚为精美。村人告之,此泥为王氏后人所涂,躲过了一个年月的疯狂戕害。太原王氏门楼外左侧一屋,倒塌大半,剩下一墙,上书“为革命和田”字样,经半个世纪风雨,依旧清晰可辨。
晔岔村民风淳朴,大事小情由村人合议商定,这从水口林古树处置上就能看出端倪。晔岔村水口,在十年前这里的7株水口古树依旧郁郁葱葱,装点着一个村庄的优雅和宁静。随着合福、杭黄高铁,皖赣复线的相继开通,这里的古树已移栽徽州府衙。晔岔村民拒绝高薪出售水口树,并无偿地献给政府。他么认为,要是心中想了、念了,还可在不远处的县城看到古树的身姿,聊以告慰心灵深处的那份乡愁。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晴久必雨,雨后必晴。四季更迭,从无怠留。我们的到来,获知了村人津津乐道的孝妇故事、村名更迭的久远历史,以及留存古朴村落中、刻入骨髓深处的文脉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4 10:25 , Processed in 0.0844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