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皖南行:歙县古徽州文化景区

[复制链接]

23

主题

23

帖子

6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7:48: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继续游览歙县古徽州文化景区。



       第一站呈坎。呈坎,别名龙溪、八卦村,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古建筑之乡。呈坎村自古就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是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游呈坎一生无坎,好运连连。村里人说,过了这道平安坎,就会一生无坎了。



      皖南古村落是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集团,是皖南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因此,皖南古村落是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



      对古村落形成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首推“风水理论”。“风水理论”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风水理论起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子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唐宋以后,全国的风水文化中心已逐步由山、陕转移到江、浙、闽、赣一带,及至元以后,风水文化中心进一步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皖南徽州一带。这是由于皖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势派风水理论得以广泛应用所促成的。在众多的皖南古村落中,至今仍能形象地说明风水理论和程朱理学对村落选址布局、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当数呈坎古村落。



       呈坎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在村落建设上,按先天八卦图主四卦布局形成:诠释了水火相克生万物,天地容万物的先哲理论。同时呈坎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深奥的“易经·八卦风水”之说,与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和谐、村落民居建设神秘地维系在一起。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选址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 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尸,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众种河绕村而过,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



       呈坎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村中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现保存有宋、元、明、清等等古建筑共14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呈坎明清建筑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



      这棵金丝楠木柱据说价值3个亿。



      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呈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



      第二站去了潜口民宅。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



      潜口民宅是徽州明代汉族民居的徽派建筑群。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 貌,颇具匠心,潜口民宅从建筑类型划分有洞社、宅第、小桥、路亭、牌坊。在时间跨度上,从明弘治八年延续到明中晚期。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梅庚、靳治 荆等均涉足此地,并有题记于此。



      方氏宗祠石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用徽州的白麻石雕琢砌筑,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都镂空,最高的浮雕高出底板28CM。与众不同的是,牌坊顶处的“龙凤榜”,别的牌坊上供的是“圣旨”、“恩荣”、“御敕”一类,唯独这座牌坊“龙凤榜”处没有题字,只雕刻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右手拿着一支笔,左手握着一个“权”,翘起的脚后有一方形大斗,“鬼”、“斗”合起来是“魁”字。斗表示量才,笔点状元,掌握权力。“龙凤榜”供一个文魁星,反面雕刻了“月宫桂树图”;上枋雕刻了双大鹏展翅飞翔,下额枋雕刻了“双狮争球”;立牌坊者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人,多出名人,蟾宫折桂、入仕做官、鹏程万里、光宗耀祖。牌坊的设计者不仅取意深远,而且图案设计生动,雕琢工艺精妙绝伦。



      潜口民宅现以博物馆形式对外开放,馆内有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桥等古建筑群及五百多年的古树、古井、古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该馆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博物馆”。


      
      第三站是唐模。唐模村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纯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全村夹岸而居,檀干溪穿村而过,村内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







      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和夹溪而建的街道市井。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沿街筑有40余米长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供人来往歇息聊天。平静祥和、朴素恬淡的生活给人以极大的安定感和无限的憧憬。



      如今,著名建筑高阳桥连同建于其上的廊房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桥上,冲一盅黄山毛峰,边细细品茗,边浏览水街的景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棵银杏树植于唐代元和之初,至今已有1200多年,堪称唐模历史标志,徽州人文长者。这棵树是唐模选址建村的古木。



      千年银杏“腹”中所“怀”酷似人型的“胎儿”,是不是预示着唐模村的生生不息?



      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间当铺,时称36典。其母想往杭州西湖游览,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娱乐,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



       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四面环水,结构精巧。亭外留有石砌平台。亭柱有楹联曰:“春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全联格律谨严,意境高远,恰如其分地写出了“小西湖”的四时美景、山形地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貌。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18块。当中6石较短,刻朱熹、苏轼、倪云路、赵孟頫、文征明、查士标6人的行草。旁12石较长,刻米芾、蔡襄、黄庭坚、董其昌、祝允明、罗洪先、罗牧、程京萼、陈亦禧、八大山人的行草书和陆岳的篆刻等,石质细腻,石刻精美,铁画银钩,龙蛇隐壁,气势恢宏。一室之内竟珍藏历代书法大家世擘之精品如此之多,简直像一个书法珍品的博物馆,可见徽商经济的繁荣和由此带来的文化昌盛。据悉十年动乱时期,此亭当作了牛栏,才使这些无价之宝幸免于难。



      同胞翰林石坊是为纪念清康熙钦点许承宣、许承家兄弟俩同入翰林而建,因其工丽典雅,雕刻精美,被誉为唐模的门户和象征。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县县城,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



      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是将散落在全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大宅院内的古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多达14000多处,其中有不少是近20年来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散件。



      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三雕”精品比比皆是。



       最后一站是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是国家AAAA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



       徽州古城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徽州古城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3 17:43 , Processed in 0.0706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