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收藏大家 --- 许承尧

[复制链接]

79

主题

79

帖子

23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6:5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7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的第10年,许承尧出生。就是这场战争,葬送了他家12条人命。我一直以为,许承尧的这时出生,仿佛苍天着意安排他来为文物之海的徽州作最后一次清点。
      一,写经收藏  拉开了他收藏人生的序幕
      许承尧小时受到了家庭的着力培养,31岁考中进士,点了翰林,是我国最后一批进士。然而受新潮影响,他旋即回到家乡,与志同道合者黄宾虹、汪鞠友等一起兴办学校,秘密结社。与此同时,民族危急的严峻形势引发了他们对明末遗民的研究兴趣和感情共鸣,由此开始了对明末乡贤手迹的收藏。
      民国后的1913年,许承尧以不惑之年,受甘肃将军兼督军张广建之邀去了祖国的西北边陲,出任甘肃省政务厅秘书长等职。尽管这次随张广建和他赴甘的还有一些合肥和徽州人,但或许他们缺失的正是许氏的文化使命,尽管后来他们也都各各携带了一些写经回来,但这种看似相同的行为却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境界。许氏的甘肃十年,曾有几百卷古代写经伴随着他回到了家乡。他曾对这些写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断代研究,据说连王国维自叹弗如。
      敦煌写经的出现,之所以引起国际学术界的轰动,是因为战争等原因,人们所能见到我国的纸质文献,唐代的已是凤毛麟角,而敦煌藏经洞一次出现几万件晋魏隋唐纸质文字,由此可以想见在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了。许氏于其中选出书写最佳及有年份的精品40件,庋藏于老家大厅楼上,榜之曰“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裹以黄绫缎套,储以小形檀木匣中,妥慎珍藏,而将其他一些变换成晚年出游的资斧。据季羡林出任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介绍,许氏是我国敦煌写经主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他所售出的写经后为叶恭绰、龚钊等购得;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台北中央图书馆、日本天理图书馆,以及安徽省和歙县等博物馆也皆有收藏,这有他的一些题识和印记可知。
      在此有必要介绍其中的《二娘子家书》。
      一般说来,我们所见到的唐代纸质,民间家信极为少见。而这封家信是许氏从所藏的敦煌经卷背纸剔得,当是经卷残破后,为时人随手粘补。信是一位名为二娘子写给母亲,报告随天使司空的丈夫到了洛阳所过日子安乐的平安家书。内容虽简单,但无意中保留了下来,成了一件奇珍,许曾有诗 “千年遗此纸,珍异抵琅环”,以记欣喜。同乡好友汪鞠友填《八声甘州》一词相贺,小跋有“千年俗书,较名笔历经尤久,亦足宝已”。此物列为珍品曾记载在邓之诚1933年印行的《骨董续记》中;在许氏的收藏目录该条下也写有:“奇品,唐人家信,旷世所无”字样。安徽省博物馆曾将这一珍品带往日本展出,大为轰动。
      许氏曾就唐人写经多有题跋,以笔者所接触到,深感研究深矣;即以书法见解看也颇高致,可开敦煌写经书法研究之生面,可惜未能系统整理,致使少人知道。
      许氏以敦煌10年,拉开了他收藏人生的序幕,从而为他奠定了即将开始的徽州收藏一个相当高度的起点,为他成为一位名闻遐迩的收藏家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天赐良机  文物之海中如鱼得水
      1924年,当许承尧以知天命之年回到家乡,迎接他的正是徽州文物一个大流散时期,许多文物因太平天国战争从深宅大院流出,一直归宿不定。此时他不仅具有一定的财力,还具有超群的学识和眼力,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当他下到了这一文物之海,真无异于如鱼得水。
      许氏后人保管有一册许承尧的收藏笔记,虽然不是全本,但收藏之富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了。除敦煌写经一项外,接着记下的是大堂幅、中堂幅、立幅、横幅、屏幅、对联、册页、扇面,大概当有上万件之多,还有金石拓碑和近人书画等门以及珍贵的典籍善本,不胜计算。
      许氏有个习惯,在他家乡大厅及两旁廊庑所挂的书画,大都为明代以前的作品,间有少数清代及近代特有价值者,如石涛、石溪、查士标等人的条幅二十多幅;而郑板桥、赵之谦等人作品则似乎还只能藏之橱柜,难得有挂出的机会。近人书画多挂在书房及卧室中,据其文孙许克定告诉,青年时他经常爬上高梯为祖父调换这些立轴。许氏有《咏斋中挂壁书画八首》,举了十幅书画和他们的作者,这就是方环山的画、朱竹垞书、王阮亭的书、吴梅村画并书、施愚山书、梅瞿山画、董其昌画、吴中道画、章太炎书、龚半千画,这是常挂在他书房的作品。它们之所以为许氏喜欢,即是因为这些书画家都是饱学之士的缘故。
      今天我们来到唐模,参观那已辟为旅游景点的许氏故居,但见大厅所挂的只是一些当代人所写的对联条幅,仅是补壁而已。其中一些许承尧对联,听同族之许士曙先生告诉,也皆是因为补壁需要和游客心理,受有关人员委托由他所仿。换句话说,在当年收藏丰饶的许氏故居,如今连一幅古迹皆难以见到;即是一辈子写了无数字的许承尧,如今在他的故居竟难以见到他的一幅真迹。我每次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状况,常悲从心来。那位当年经常在祖父指指划划下爬高爬低张挂字画的许克定先生,也于前两年带着他的美好回忆离开了人间。
      许承尧的收藏,新中国成立后,绝大部分运到了省博物馆,《安徽省文物志》和《安徽馆藏书画》都曾作过不少介绍,然而这与许氏的一生收藏尚不过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
      许承尧的每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
      就说他所收藏渐江的《晓江风便图》。两三百年来,渐江的这一名作曾牵动着多少人的心。明亡时,因为不甘心于异族统治,渐江出了家,常住歙县河西披云峰下的五明寺中。《晓江风便图》就是他在去世三年前,画给将要去扬州的西溪南好友吴伯炎的一幅长卷,这是他晚年的一幅精品。流出吴家后曾为一位在扬州的程姓徽商收藏,石涛看后跋了一段敬仰之语,以后再就不知下落了。过了两百多年,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一名作为汪鞠友访得,继为上海地产巨商歙人程霖生收藏(此人曾资助过陶行知办学和陈延年革命等)。后程霖生破产,由黄宾虹介绍许承尧以500银元收得。黄给许氏信有“《晓江风便图》能入尊藏,可谓得所”。如此心领神会、心心相印,真是一对难得的藏友。以后,许氏也确将这一名品宝如头目。1946年,许氏去世,此画由其在上海的长子许伯龙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许伯龙因伪职而被关押,因病提出保外就医,歙县政府即以其交出《晓江风便图》为条件,终使这一艺术瑰宝又回到家乡,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三、特色收藏  一辈节衣缩食留文脉
      需要指出的是,许承尧的收藏特别重视徽州特色,凡前代乡贤遗墨,片纸只字,他都着意收藏。明亡后徽州有气节的遗民大约四百多人,他大多收集了他们的遗墨,并装订成册,题名“乡闾拾零”,达数十册之多。还有一个《玩芳亭卷》,全卷20余人作品,皆为明弘治中的歙县诗人及书法家手迹,初为黄宾虹所得,后归许氏,以为故乡之藏,此卷现存故宫博物院。又据村老说,当年抗战中,国民党第23集团军司令唐式遵驻扎歙县西乡,曾聘罗长铭、鲍君白、张君逸等才隽为其搜集书画,然而他们大凡收到徽人作品都要先让许承尧挑过留下,然后才交唐氏,这在唐氏来说虽然有些不快,但碍于许氏的社会影响及与之交情,最后还是满足了老人的心愿,并由此达成了默契。
      还有一次许氏发现宋代朱熹像,高兴给黄宾虹去信:“里中又出一奇物,乃宋画朱子真象,有绍定御赞,赞缺数字,玺存,画微缺,可补,有朱氏祠记,足证真确,毫无疑义。惜已出百元尚未得,不敢再加,加则更居奇矣。大约迟旬日,或可就绪。此件如得,则可为弟所藏徽州文物之冠。将所有拟编一目录,求公作序跋,将来即可为徽州图书馆之基本物矣。”许氏对这幅朱熹像看得如此之重,一在于朱熹的思想文化地位,其次也因是我徽州前贤,以故许氏以为“所藏徽州文物之冠”,将来可为徽州文物馆之“基本物”。
      又有一次,许氏高兴的得到徽派朴学的江永、戴震、金榜、程瑶田四家墨迹以及他们的手校书,高兴不已,写信给黄宾虹,“近弟得汪雙池、江慎修手校书,汪雙池及江、戴、金、程四家遗墨俱收全矣,告公一慰。弟近年得乡里珍籍颇多,不忍散失,将来拟捐存徽州公共地方。”后来许氏想和姚文采等一起筹建一座黄山文物馆,但以时局动荡未果。
      因为种种原因,许氏的公藏理想终未实现,这不能不让他颇多遗憾。1946年,许氏临终前,遗命以全部藏品设立“檀干书藏”,由其长子许伯龙综理。据说匆匆订了章程,立了遗嘱,要求子孙作永久庋藏打算。这里的檀干者,即是唐模许姓村人的一座园林,俗称小西湖,许氏有一枚“檀干村人”的闲章。以后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天翻地覆,“檀干书藏”渐有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县政府根据老人生前遗愿,决定接收“檀干书藏”,并打算成立专门文物馆保护,但终因经济和人才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老人的这一遗愿。以后由省博物馆接收。
      许承尧在他1930年的一册收藏笔记前写有一篇小序:“此小册所录亦费十余年精力,耗资二千有奇,娱老不能无嗜,姑以是养欲耳。”当时的计币单位为银元,十多年里用了二千多银元已不是一笔小数字,然而这无不是他节衣缩食所得。而从1930年到1946年去世又是十多年时间,想他为了收藏当又有更多的耗资,然而却不改其志,想的就是为故乡多留一些文脉。
      面对这位情系故乡的老人,我等确是好生惭愧啊,他以个人之力做了政府应做而未做也做不了的事,我们却连他留下的这份家底茫无所知,如今离他去世又62年矣。许克定和汪世清二先生生前皆有过许承尧收藏情况的介绍,然而也仅是管中窥豹而已。于是笔者有想,要是省博物馆能将许承尧的收藏印出一册目录来、抑或分门别类地举办一些许氏藏品展,或将许氏收藏辟一专馆,集中保护、供人研究,如此等等,则不负许氏生前的一片心愿,也算是我们对许老先生的一个交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08:57 , Processed in 1.5740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