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翅膀的痕迹——皖南纪行

[复制链接]

72

主题

72

帖子

216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2 10:0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出行

      一日日循着惯常的轨迹,在单位和家的空间里重复时间的瞬间和冗长,心如止水。总记得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一句话:在生命日趋庸常的日子里,我依然渴望飞翔。对于我,飞翔的具体含义似乎就是旅行。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用心灵去验证和体会书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感觉现实之外的美好。然而总有一千个理由和羁绊,把自己蝉蛹紧紧裹在茧里一样地束缚在原地不动。今年五一休假,终于下定决心,和女友冲出了藩篱,象放飞的风筝一样,飘荡到皖南这块丰饶、湿润而又宁静的大地上。
    远离了所有日常的琐碎,犹如脱离了凡尘进入真空状态,这对很少出门的我和我们多么难得。我们没有跟团,选择自己随意走走看看的散漫状态,选择火车。说来好笑,直到排队排到售票口,才最后确定目的地。火车,那深沉低重的呜咽般的长鸣、“哐珰哐珰”的撞击声,总是让人想起离别和团聚,有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欢喜。乘车外出,总是和离别团聚有关。列车在铁轨上运行,而我们,却是脱离了日常行驶的轨道。这种出轨的破坏感让我们不带走一片过去的云彩。
    贪婪地看着沿途的风景,看着由南至北植物风貌的变化和不同。窗外,满眼的翠绿飞快地扑面而来又一掠而去。北方多是高高的笔直的白杨,后面是大片的麦田。
    车过芜湖,长江以南,景物明显起了变化。水田多了,漫坡紫罗兰色的野花恣意怒放。不时看到漂亮的白色或黑色小鸟落在路基旁的电线杆上,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
    宣城往后,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在中学的地理书上学过,这一带都属丘陵地貌。火车在中间穿越,时不时进入一条漆黑的隧道。忽然就想起有个晚上朋友在火车上给我发来的短信:过隧道,火车象蠕动的毛毛虫。
     这里的植物多是竹子,如此葱茏茂密的气派让人惊讶。细碎的竹叶挤挤挨挨,似乎能听到有风吹过那细雨一般的沙沙声。碧绿在山脚下绵延,和铁轨一起往后延伸。竹林时常掩映着三两户人家,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有窄窄的小路通向山坡。好安静的居处啊。我们都感叹和羡慕这方不受外界干扰与世隔绝的地方,说自己在这里有一座房子该多么好。然后又笑,住在这里,可能一年就象一百年,没有任何变化,这,我们能接受吗?结论是,任何向往的事物一旦成为生活常态,就都不以为然了。
    印象中的竹子都是瘦瘦高高的,叶子稀落(其实那多是国画中得来的),以至于最初我根本就没有认出这就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竹子。这时听到旁边的男人对他的家人说,看,这是竹子。啊?我贴近窗玻璃,仔细打量,可不就是嘛。又听他说,86、87、88、89这四届大学毕业生,都要搞社教,他就是那时候到宣城的。他的话吸引了我,我开始注意这一家三口的邻座。
                                二、邻座
    车到合肥,上来这一家三口。女的问,旁边有人吗?回答没有,热情地说声“谢谢”便在两侧坐下。
    女的挺漂亮,三十五六吧,卷发披在肩上。她有一种天然的唇红齿白,皮肤很好,光洁透亮的白,就是颧骨有些斑点。看起来干练开朗而不失温柔。男的四十左右,圆脸,头发有点稀疏,戴着眼镜,总是笑着,一副好脾气的样子。一路上他们不停地交谈。
    我悄悄对女友说,这对夫妻感情不错,就象好朋友。
    “你怎么知道是夫妻?”很要好的男女,通常人们常会想到婚外恋。
    “我听到女的对小男孩说,你爸什么的”。
    我们感叹,夫妻做到这个程度,应该是比较完美的了。
     车过宣城,我们有种想和他们攀谈的愿望,笑望着他们,女友先开口,“你们去哪里?”“绩溪,”男的笑说:“我们到上庄胡适的家乡,然后再走走徽杭古道。”
    胡适,写《兰花草》的胡适,晚年漂泊在孤岛上心系故乡的胡适。他的恋人曹城英,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情感轨迹,还有与之相关的湖畔诗人汪静之。
    我和女友同时产生想与他们为伴的冲动。
    他们的话让我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好感,谈话就此热烈起来。
    告诉他们,我们的目的地是歙县,但我们很盲目,对那里所知不多。女的就对我们详细介绍歙县。说,那里不错,她们单位三八节去过那里。
    说到离歙县很近的黄山,我和女友都觉得黄山已经被商业宣传到了极至,以至于对那里没有多少好感。男的和女的连连否决这种看法。
    男的说,黄山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女的说男的已经去了十几次了,以后还会去。男的说,如果你去一次还想去第二次,二次还想着三次,以至于四次五次,那么你就没有白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应该在山上呆一两个月,看遍山景。女的说,黄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都有不同的景色,每一种景致都值得一看,美不胜收(这让我想起史铁生的地坛)。
    他们说,每年全家都外出几次,从不跟旅行社。今年夏天,已经定好奥运门票,看完奥运,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呆半个月。
    天哪,好令人羡慕的旅程。
    去年他们全家去了四川康巴一带,行程一二十天。康巴俩字让我想起书里说的康巴汉子,他们黝黑健美骁勇,还有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
    “看,那个帽子就是在康巴买的”,男的和女的笑指着男孩手中的帽子,驼色、两边向上翻卷,就是藏人常戴的那种形状。
    他们介绍了十岁的儿子,在搜狐开博,名字叫“一条超老的鱼虫”。一路上他们叮嘱他注意观察,要写文章的。回来后我就搜到了他的博客。小男孩果然了得,参加英文演讲比赛、奥数比赛什么的。他们说,从小就带他出来,是为了开阔视野,这样,会不计较身边的琐碎,会变得大气一些,“这也是一种投资”,他们说。我暗想,这种投资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和命运,小男孩会因着见多识广而沉稳持重坚定,长大了会成为有气度有内涵的男子汉。
   男的一说话就笑,眼睛眯缝着,象极了娱乐节目主持人刘仪伟,以至于我现在想起他脑子里出现的却是刘仪伟。
    男的说,要随遇而安,不要苛求吃饭住宿条件。女的对我们说,出来玩玩的就是心情,心情好就都好,不必急着赶路。说,到藏区,看人家做粑粑很好玩,男的一下午哪里都没去,就帮着做粑粑。又说,小男孩到一处,帮老奶奶剥豌豆剥了三个小时。
    说完大家一起笑起来。我们笑是因为这些话新鲜有趣,他们的笑有所不同,包含着对旅游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产生的默契。女的笑得灿烂美丽,男得笑得开心自得。
    这是一对多么和协幸福的夫妻!夫妻能做到这份上,该称为神仙眷侣了吧。
    他们不见得喜欢文学不见得常写文章,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对事物敏锐的感受,不亚于任何用文字表达的人。我们被那溢于言表的热情和通达感染着,感动着,有些依恋他们起来。
    车到绩溪,他们要走了。我和女友都觉得依依不舍。我说,不知还能不能见面,他们说,返程的时候我们会乘同一列车,说不定还能碰上呢。我们都知道这个机率很小。好在有小男孩的博客,就象有一根风筝的线连着,我们总会知道他们的行程和踪迹。
    道别之后,我们看着窗外,安心地等待即将到来的目的地歙县。
                             三、歙县
    歙县古称徽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享有盛名的是古民居、牌坊群、歙砚等等,一些历史名人也使这座古城名声大震,比如陶行之、朱熹。我们不想赶时间走马观花地面面俱到,只是想慢慢地走和看,体会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和宁静。坐了整整一个白天,晚上七点多到站,先买好返程票,才安心地往县城走去。
    远远地看到县城,灯火通明,高高的古城墙横亘在眼前。一条小河从城中穿过,桥上拱形排列的灯光梦一般的幽蓝。傍依着河流的地方总是充满灵动、温润、祥和,我想只有流水经过的处所才能称为“人杰地灵”。路上人少,车也少,美丽、安静,毫不张扬。我们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县城。
    找个宾馆安顿下来,简单吃点东西拿着相机兴致勃勃地上街。
    我们很想拍桥上的夜景,可惜该死的相机出了问题,模模糊糊的只有点灯的轮廓,站在那里的人连影子都没有,“怎么找不到人啊?”
    找不到人是很生气的事,可当时居然没完没了地傻笑起来。这个笑是因为隔绝了和过去连在一起的日子而羽化升仙的彻底放松吧。笑得我肚子都疼了,想起难怪黛玉要“揉揉肠子”。
     第二天一早来到离住处不远的徽园,在门头上看到,奥运火炬的传递再过28天将从园中经过,古老和现代连接在一起,这是此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骄傲。园里是商品街,我们大老远的,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选购上,只是信步走。走过街穿过巷,找不着北了。一抬头,啊!“斗山街”的匾额出现在眼前。这不是火车上那对夫妻介绍的一个景点吗?我们歪打正着,连门票都没买就混进来了,甚是得意。
    鹅卵石的小路,窄窄的巷,高高的白墙,卷起的屋顶的飞檐,时有当地人漫不经心地路过,和电视里看到的、想象的古民居一模一样。拍了几张照片,算做到此一游。
    中午十二点结帐,下午的行程是唐模。
                               四、唐模
    这两个奇怪的字到现在我都没有弄懂它的来历,顾名思义,也许因为始建于唐朝。刚走进它就喜欢了,如同年轻人对美丽的姑娘一见钟情。眼前是潺潺的溪流和绿树。门口有棵千年香樟,华盖成荫。大概人们认为它已经具有某种神性,上面挂满红绸带,写着内心的祈愿。驻足看了几条,都是关乎爱的,对恋人,对家人,却没看见只关心自己福禄的。我想在无私的神面前,人们把自私也抛到脑后了,心中只有爱他之情。
    唐模是一个村庄,依水而建。一条小溪流贯穿东西,两旁的人家隔溪相望。石板路,粉墙黛瓦,青山绿水,典型的徽派村落。时有小燕子在人家的屋檐下飞来飞去、进进出出。让人想起那句古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找了一户农家安顿下来(40元,实在不贵),便开门转悠去了,一个女子的歌声吸引了我们。
                                A 、唐模的女人
    出了住处的大门,左走几步就是个小茶馆,古色古香的屋檐下挂着一个“茶”的幌子。这个楼阁一样的茶馆建在桥的中间,在古时该是人们歇息、纳凉的地方,现在还保留着古老的遗风。
    歌声就是从那里飘出来的。
    男女声对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女声高亢嘹亮,字正腔圆,似乎受过专业训练。男声差远了,声音单薄,时有被劈开的感觉,高音上不去,还有些跑调。难听的男声就像舞台上的配角,为了衬托主角的完美。
    忍不住驻足,很想看清女的模样。想象是着浓妆艳抹或者略施粉黛、衣著华丽的女子。
    她背朝着我们,只能看到侧影。
    出乎想象地,她是那么平常,和普通的村妇没两样。三十多岁,风吹日晒的黯黄脸色,化纤的衫裤,没有任何修饰。长相也极为普通。
    她唱得那么认真、投入,一举手一抬头都很到位,是一种物我两忘的陶醉。
    一瞬间,我似乎能够感受她的生活。
    应该是留守女士吧,丈夫外出打工。她每天伺候公婆、照顾孩子、下地干活,家里家外的操持。只能在这骄阳的午后歇息片刻,当她被大家邀约到这里,这个以她为中心的茶楼里时,一抹亮色出现了,生活的艰辛、劳累和不如意统统消褪。这是她歌唱的舞台,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她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沉浸在少时的梦想里,也沉浸在角色规定的情景中。只有此刻,她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也是完全遵从内心的。
    她仿佛一下子就变了,眼睛流光溢彩,神色生动活泼,和平时不声不响做事的样子判若两人。
    这样的时候,她快乐着、美好着、憧憬着。
    人们不时报以掌声。我想这对男的是鼓励;对她,则是享受了美妙歌声后的满足和赞赏。
    听完了歌,我们掉头往右,走进唐模的植物里。
                              B 、唐模的植物
    唐模的绿荫里,始终散发着一种香气,密密地包裹着我们,在暴烈的阳光下,浓郁极了,象是包不住纸的火一样,四处恣意燃烧。是一种长着枝枝杈杈的大树,开着白色细碎的小花。不知这是什么植物,女友说象米兰,香味象,花的形状也象,可这么高大,又实在不象。
    奇怪,一闻到这个香味,我的脑子里立刻毫无来由地、本能地跳出两个字——木樨。对木樨我不甚了了,可就是直觉。再想,好像印象中木樨就是桂花树嘛。春天哪来的桂花哪?可是我就是认定了木樨俩字。
    后来从当地人那里得知,这就是桂花,月月桂,春夏也会开花。当然,也叫木樨——没错!回来以后,一打开电脑,就上百度寻查。甚至想,如果我没搞错,从此我就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直觉对我的引领。嘿,女人的感性思维有时近乎可笑。
    有一棵树很好玩,很高,枝干时有弯曲,上有数个又大又园的节结。听导游说,这是百年榆树。看到上面的疙瘩吗?人们常说的榆木疙瘩就是这么来的。听的人都笑了。很多树游人都喜欢摸一摸,这棵树却无人去碰,显然谁也不想做榆木疙瘩。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种树是:
    ——紫薇。
    紫薇树姿优美,枝干屈曲,也叫痒痒树。轻挠枝干,树梢的枝叶就会怕痒一样地抖动起来。
    多么富有灵性的生命!
    紫薇,这两个字优雅高贵,如同一个女孩子的名字,如同一个文静安详美丽的女子。读她的时候,略启唇舌,就可发出这两个好听的读音。怎么舍得对她吆喝、对她粗暴呢?怎么舍得对她忽略、对她伤害呢?无意中轻触树干,枝叶就会轻轻摇动震颤不已。她是这么羞涩这么敏感这么无措,来自外部任何小小的刺激都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她只能在大自然中安安静静地存在,不要打扰,也无需拜访。仿佛一个终日沉缅于安宁、忠实于内心的端庄女子。
    导游说出树的特性之后,几乎所有的游人都在枝干上轻轻抓挠几下,只见树梢连续不断地颤动,像在无助地躲避。啊,紫薇,她痒了,她和人尤其和女人一样,有生命有感觉,有喜有悲亦有体悟。
    可惜还没到开花的季节,我们无缘看到满树繁花竞相怒放的豪奢场面。这也没关系,仅名字仅性情足以让我倾尽全部喜爱了。我只想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吐出:
    ——紫薇,紫薇。
   在被称为小西湖的湖边转了一圈,在祠堂里浏览一遍,在亭台楼阁里坐了一会儿,快五点,我们被阳光和热气逼回到屋里,睡觉。六点,再次出来。我们走进了唐模的黄昏。
                            C 、唐模的黄昏
    太阳落山了,暑热已经散尽,夕阳把她美丽的红衣裳慷慨披散到目所能及的地方。四周弥漫着植物的清香和水流的凉爽,三两个小鸭子撅着屁股、扁嘴插在水底觅食,它们只顾着吃和玩,安静地一声不吭。女伴说,连鸭子在这里都这么幸福。
    一天的疲劳消除在这清新的空气里了,心情象着初夏的傍晚一样宁静,充满了莫名的愉悦。
    沿着水的方向信步往前,走出古民居来到田野。这是一片绿的海洋,行道的树和田里的稻正在蓬蓬勃勃地生长,几乎能听到植物轻快的呼吸和絮絮的低语,它们呼吸的口腔这般清洁芳香,絮语的情话又是如此缠绵细致。我们忽然诗情大发,在这蛙声四起的时候,开始高声朗诵喜欢的古诗词,想起一段背一段,也不管哪是哪: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高兴,又想起《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则已。”
     再一高兴,从头背起: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天色慢慢变暗以至于漆黑一片,向来路走去,很远都不见一个行人。没有路灯,很黑、很静。古民居的院墙都是深宅大院,一路走来闭门锁户,没有泄漏出一丝灯光。我俩不吭声,脚下越走越快。心里都有些怕,又不敢说出这个怕。尽管从来都是无神论者,还是深怕古宅里会飘出幽灵和鬼魂来。直走到有灯光有人声的地方,才松口气。
    一家小店门口聚集了三五个人在说话。我们也在门前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唐模处处都是古迹,这木制的长椅油漆脱落,少说也有几百年了,建在临河的栏杆上,想来也是古人纳凉、聊天的去处。坐在上面,看着静静的流水。我们有所思无所思地说着什么,不想这个美好的夜晚马上结束。
    好心的房东已经在门口等着,她怕我们摸不着家门。
                              D 、唐模的夜晚
     天还早,才九点多,在大城市夜生活刚刚开始,这里却象是夜深人静了。
    据房东说,这里平均每户只有一人,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难怪人少声疏呢。我们只能洗漱、早早地上床。
    躺下不久,就听到外面的声音:
    哐——珰珰珰,哐——珰珰珰,哐——
    悠长、响亮的铜锣声在安静的黑夜里回荡,经久不散。
    巡夜的来了,他敲锣告诉人们:入夜了,该休息了。注意啦,防火、防盗啊——
    天哪,居然有巡夜的。这对城市哪怕对通常的村庄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们被这声音感动和震撼了。
    连忙跑到阳台上,黑黢黢的什么都看不见,只有巡夜人叼着的香烟,那红红的光点,在夜色中慢慢移动,依稀能看到人影。我老想能看清他的模样,想象巡夜工作就像扮演一个古老的角色,该有特定的服装和道具什么似的。
    房东告诉我们,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一直保留到现在。
    真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啊!
    一走进唐模,就有一种感觉,象是来到一个大家庭,似乎有位很有威望和能力的家长在掌管着整个家族的运行。每个家庭都是亲戚,彼此友善和睦。在这“哐——珰——”的锣声中,似乎我们也是被接纳的家里人,被关心和保护的成员之一。
    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不就是陶渊明“不知有魏晋”的世外桃源吗?
    我们住的这条街被称为“水街”,门前流淌着小溪。这条小溪是古时为了灌溉引流而建,它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流往下游。平缓低浅的溪水本来是没有多大声音的,但恰好在这里有几十公分的落差,形成一个小小的瀑布。
    唐模的夜静极了,没有任何声息,门前的流水声格外响亮。
    哗哗哗哗——
    小溪已经流淌了一千多年,还在继续下去。不知道源头在哪里,也不知会在哪里蒸发。这声音那么好听,轻柔而又激越。象梦中人耳畔的倾诉,也象像风过林梢的喧响。这声响让人安心而踏实,让人想起日子平和朴实的本质。
    枕着水声入眠——邻水而居的人们有福了!
    可是我睡不着,这夜、这流水、这割断了过去和以后而独立存在的好时光,都让我睡不着。当然,这和日常的失眠完全不同。
    在黑暗中,摸索着开了纱门站在阳台上。
    繁星满天!
    这乡村夜晚的星光啊,如此耀眼眩目,它们密密麻麻地挨得很近。在幽蓝的天幕下,每一颗星星都钻石般地熠熠闪光。那星星似乎离我们很近,近到触手可及。在城市,星星也黯淡以至于无。而唐模的星星,这么真实清晰,就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女子,这才是她美丽的真面目。
    这个天宇的幕布,正在演奏着优美的旋律。这不是提琴的如诉如泣,也不是管乐的低徊婉转。就象是吉他,那颗颗星辰,就是弹拨琴弦时指尖上迸溅的音符,撒落满天。这里正在演奏的,该是那首好听的吉他曲《镜中的安娜》。忧伤、空灵,让人想起过去和除了遥远以外一无所有的远方。
    在流水声中,在古屋飞卷的屋檐之上,在弥漫着安宁祥和的夜色下,满眼金色的星星,这有声有色的一切,就象一个电视画面——定格。
     点起一支烟。我的红红的烟头大概也象一粒星光。是地上的一粒星光。
    在旅行途中,为了怕闻烟味的女伴,我不再抽烟。可站在阳台上,黑夜里冥无一人,也没有窥视;而那一刻,那夜晚涨满心胸的情愫,是那么强烈,不沉浸在烟雾里,简直是浪费和对不起这奢华的心情和时光。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我们,我们的生着和活着,何其渺小和微不足道啊。
    我想在我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时时会想到这定格的画面,这会使我安静和平息那不平的心事。
    第三天一早,三轮车司机就来接我们了。目的地是,呈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00:57 , Processed in 0.7763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