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感悟徽州:品味徽商大宅院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6

帖子

1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18:37: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商大宅院坐落在歙县县城,整座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徽商大宅院又叫“西园”,是将散落在歙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二十多座明、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按照“复原”的原则,整体搬进了"西园”建筑的大宅院。




       来到大宅院前,一座飞砖碑楼样式的门楼矗立面前,这便是徽商大宅院的正门。门楼正脊站立四只脊兽,两端鳌鱼挺立,飞檐翘角,中枢高耸,东西夹峙。上额枋嵌镶四块元宝人物花砖,秀丽逼真,雪白的匾墙中间,镶以汉白玉“徽商大宅院”匾额,两边衬以红黑双色的墙头山水画。东西边楼呈现八字形,楼墙上嵌镶两幅巨大的龙凤祥云石雕图,宽阔的门楼,精致的砖雕,巍峨壮观。




        进入大门,一连排开的是三座门楼,左右两座清新雅致,而中间的五凤楼却气势磅礴。进入五凤楼是气宇轩昂的正厅,分上、中、下三进,可称得上徽派建筑第一厅。而徽商大宅院内所有的建筑,如桂溪桥、杨柳快晴阁、梧桐夜雨斋、蔷薇露舍、椿簧馆、茉莉香屋、芙蓉小殿、红蓼廊桥、花信坊、百合轩等建筑均以大厅为中心点向四周延伸。而与这些富有诗意的名称相符的不仅是那名至实归的建筑实物,更有代表徽派建筑文化的木雕、砖雕、石雕、碑刻,令人赞叹不已、拍案叫绝。





    大宅院内在前庭院落的两座门屋后,有茶源石板甬道。甬道中间的东西两边各立一座古牌坊,庄重肃穆,巍峨壮观,东边是“双寿承恩”坊,西边是“程朱阙里东南邹鲁”坊,两座石牌坊对称峙立。牌坊上雕刻有巨龙飞腾、麒麟曜日、双狮戏珠、飞马行空、神鹿奔驰、仙鹤展翅、凤穿牡丹、鲤鱼腾跃、鸳鸯戏水。在云霞缭绕,花草蓬生中,有佛祖说法。院内的一座四角仿古石坊,可与许国石坊相媲美。






  在大宅院中,精致石雕不胜枚举,石凳、石鼓、抱鼓石、坐马石、身背扁鼓石猴、扁鼓上雕龙凤呈祥和鲤鱼跳龙门与飞马腾云的黑色麒麟,雕刻各式图案花纹的石础,随处可见。两只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的下为莲花座、周边有鸳鸯戏水和喜鹊登梅的圆形大鱼缸,官厅天井里用大理石雕刻二龙戏珠和汉白玉雕有双狮滚绣球的两只方形大鱼缸,十分罕见。






  大宅院的每座楼宇都嵌镶有精美的砖雕,进入大宅院,仿佛来到了一座精美的砖雕艺术陈列馆。大宅院内现有门楼二十多座,多为砖雕门楼,它们都是精致秀美的艺术珍品。除了别致的大宅院正门楼外,绿梅疏影馆、杨柳快晴阁、魏紫馆、芙蓉小殿、双桂轩等门楼的砖雕各有特色。尤其是双桂轩的十三龛式门楼,各个门洞里的两扇门都有花纹,并能随风摆动。“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孔明兵出祁山”,小额枋上的雕刻更是栩栩如生地反映了蜀国当时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这座青砖门楼的整体布局整饬大气,刀法圆熟,装饰纹精美,具有大富大贵人家的气象,可谓是存世之绝品,被誉为“天下第一楼”。






  大宅院内,木雕构件形式不一,题材多样,雕法各异,不同的部位配以不同内容的雕刻,显得格外情趣盎然:栩栩如生的凤凰,振翅欲飞。舒展自如的菊花卷草,加上飘飘然的“八仙”,“喜鹊登梅”、“三英战吕布”、“单骑救主”、“凤戏牡丹”等故事图案,其中人物表情、故事情节、环境氛围、表达得精巧细腻,生动活泼。大宅院里的大戏台,装修古典雅致,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戏台,似乎让人多少看出了一些徽州商人文化精神的影子。






  大宅院内的建筑各成院落,并设有“天井”,三间屋的“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的“天井”设在厅中,这是徽派民居的一大特色。“天井”一方面可以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另一方面是徽商要借此讨个好口彩,就造天井,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而顺势纳入天井之中,名曰:“四水归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在中国古建中,没有一种构思是为了纯粹的装饰,它背后必定有着实用的价值。徽派建筑多为木结构,防火重中之重,天井收纳的雨水在园内构成了一个循环水系统,以保证不时之需。流觞曲水滋润着园内的古树、花蹊,再配以水池、假山和亭阁桥榭,便营造出一方灵动幽静的小天地。或登楼眺望,或穿行于回廊,自然景致总伴在左右。








  当我走出徽商大宅院,回首仰望“徽商大宅院”的匾额时,蓦然升起一缕对徽商兴衰的悲凉。这里的徽商大宅院虽然承载着徽商鼎盛时期的家园风貌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彰显出历代徽州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但被作为文物而保护,未免令人遗憾。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不赞称拆除真文物,异地建筑假文物的搬迁。古建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建筑群所形成的整体风貌,它是和当地环境相融合的财富,必须展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形成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7 05:20 , Processed in 0.7254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