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找寻徽州的历史碎片:延村 儒商第一村

[复制链接]

78

主题

78

帖子

23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1 17:51: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延村被称为儒商第一村,村中的村民自古就非常重视教育,这一点在村口所立的硕大算盘就能看出,昭示着村民在耕作之余也重商。村中现保留着100多幢以商宅为主的古民居。白得刺眼的墙垣,黑得彻底的屋檐,格外瞩目,那苍老了的屋子,长着一丛丛的青苔,下过雨的巷子里,青石板泛着油光,村子里的梅酒,散发着很淡的酒气。


儒商第一村" title="找寻徽州的历史碎片(十)延村 儒商第一村" action-data="http%3A%2F%2Fs13.sinaimg.cn%2Fmw690%2F006ajTeLzy7alm9ZDA07c%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list-style: none;">





        据介绍,延村建立至今约九百余年,也算悠久,至明朝洪武年间,延村的金姓从婺源的沱川迁入,后来金姓人丁渐渐兴旺,占到了全村人口总数的八成。居民中第一大户金姓是来自北方的匈奴人,我更为自己的向往自豪,因为这么美好的徽州古村落,居然也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移民所占据。延村也被古建筑专家们称为“清代庄园”,因为现在村中的民居大多都是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鼎盛的时候,村中有祠堂四座,房屋上百间,后来经过历时和自然变迁,很多村民都迁出了这里,一些房屋也破损了,但保存下来了五十多座清代商宅,一间祠堂和像“馀庆堂”、“聪听堂”、“训经堂”、“笃经堂”“明训书院”这样的经典建筑。










       走进翘角飞檐、黛瓦粉墙民居是馀庆堂,典型的徽派民居古建筑,石库门坊,结构似一个“商”字,意为主人当年经商致富而建,后堂镇宅缸作用奇妙,麒麟石雕寓意深长。房屋老主人金文谏是个大茶商,早年经商于南京,为江宁商会会长。由于经商得法,颇获盈余,屋子命名馀庆堂,徽商的特点就是以文化为底蕴,古时重农抑商,朝庭规定,商家大门不能朝正南开,将朝南的大门用围墙封起来,而从偏门进屋,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组成,统称“门罩门楼”。上方的门罩重瓦铺盖,翘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可以增加美观和气势。飞檐下面的门枋雕刻着华丽精美寓意吉祥的锦文图案。整个门面,颇象一个商人的“商”字,门罩门楼组成“商”字的上部,青石门枋,是个“口”字,门枋外砌筑青砖,形成“门”字,整个就是一个完美的“商”字。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徽商模式:太师壁上悬匾额,下掛中堂画卷,两边则为楹联。案桌上摆放着长鸣钟、花瓶、玻璃镜,这叫“东瓶西镜”,谐音“东平西静”,是对经商主人的美好祝愿。徽商很爱钱财,但用钱财打造出了一种儒雅的徽文化,并不背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东方传统道德,不但不像夏洛克、葛朗台、阿巴贡、泼留希金等西方富豪那么吝啬可憎,而且特别注重整个家族的共同富裕。








  训经堂是全村惟一一座坐东朝西的房子,建屋的人名叫金銮,是出名的大茶商,出身书香门第,思想开明,通晓洋务,懂得英法日多国语言,与当时南通实业家光绪状元张謇以及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首领多有来往。他的“鼎盛隆”品牌绿茶饮誉欧美,曾与茅台酒一道在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中西合璧的“训经堂”房子地基,正处在村中一个“火”字型的交叉路口,而且正对着村前的“火把山”,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在这里建房屋,会遭灭顶之灾,所以他把朝向改了,改为坐东朝西,没有传统的天井,厅堂的屏风门镶的是从法兰西进口的变色玻璃,配搭传统图案的木雕,窗棂上雕刻的图案,有葡萄,桃子,苦瓜和辣椒,寓意人生的“酸甜苦辣”。这座房子的用处也是行善,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颐养天年的养老院。




  我来到了“镇宅井”,六角形的井台,井台上镌刻着“道光甲午年冬月重造”的字样。古井建于明朝正德年间,道光甲午年重修,井深七米,宽一点一四米,它建在大路口的“火”字头上,起着镇“火灾”的作用,意保全村居民的平安。历代规定农历七月初七日,把井水舀干、洗净,提供村民用水。如今又成为旅游村的一大景观。
 







     聪听堂的主人是木商,民居建于康熙年间,屋内正厅梁枋两厢的木雕装饰图案精细完美,人物形神兼备,鸟兽动态逼真,花卉情趣盎然,充分赋予房屋建筑以美感。这是村里的书香门第,房主金嘉藻虽为木商,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金嘉藻育有十子:金佩鱼、金佩绅、金佩爵等,现在的屋子为老八金佩苓之孙金桂熊一家居住。“金氏十家”不但人丁兴旺,而且个个是读书郎,交往的多有儒学大家。如今,屋中仍保存清乾隆年“桐城派”首领,著名儒学大师姚鼎的墨迹匾额。由于重视文化教育的家传,金氏十家是人才辈出,涌现了一些著名教授、学者和科技精英。我国城建学科的创建人,著名的同济大学教授金经昌就出于“金氏十家”,或许正是因为有着徽文化的基因,才使并不出生于延村祖籍的金经昌也继承了一些徽派建筑的传统理念,认为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不应轻易否定,而应采取严肃慎重的态度。首先保护好原貌,留待后人精雕细琢地去规划设计。聪听堂堂前的木雕,多选用戏剧人物典故。两厢隔扇门上雕刻着《西厢记》关于“莺莺焚香拜月,张生隔扇窥玉”的故事,中间的锁腰上对衬雕刻着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四句诗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刻工细腻,手艺精湛,各种形象,惟妙惟肖。









  留香闺楼,是清代才女金环秀读书的地方,现在这里成为了酒坊,但宅子中还保留着课堂、会馆、卧室、早读楼、花坛和“敬惜字纸”炉等,飘荡着昔日的书卷香气。名训书堂,是清代秀才们秀文著书的地方,从门口穿堂入户,书生们雨天衣服也不会湿,也体现了延村曾经“群屋一体”的规模布局。

       匈奴本是游牧文化的民族,但在匈奴后人为主的延村所有的建筑上,丝毫见不到游牧文化的影子,因为在历史上,无论是被汉民族征服的匈奴、突厥,还是征服了汉民族的蒙古、满族,最后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分子,并成为自觉传播中华文化的传人。北方人的老家很多就在南方,而南方人的祖先很多来自北方,北方人也好,南方人也好,谁又能分得那么清楚,又何必分得那么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5 03:00 , Processed in 0.0769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