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安七姓之戴姓

[复制链接]

335

主题

334

帖子

100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11:0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戴姓起源 第一个:出自子姓,为商汤之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把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子姓)分封到商朝旧都(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公元前799-公元前766年在位),史佚其名,只有他死后的谥号——戴公。宋戴公传位于宋武公(名司空),其子以谥号“戴”为氏,形成戴姓。第二个:出自姬姓,属以国为氏。周武王灭商后,大封宗族子弟和异姓功臣,封姬姓的王室之弟于戴国(在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戴国位于郑、宋两强之间,常遭欺凌。鲁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郑庄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周王之命灭掉戴国(一说为宋国所灭)。姬姓戴国灭亡后,戴国子民以国为姓,以纪念故国,形成戴姓的另一支系。
    戴姓发展与迁徙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到了汉代,戴氏逐渐向豫南、江浙、山东等地迁徙。据考证,两汉时期戴氏的迁徙,主要由河南兰考和商丘,扩展到河南正阳、河北成安、江苏沛县、山东宁阳、会稽上虞等地。秦汉时期姓氏合一之后不久,姓氏贵贱之风陡起。始于西汉末年的门阀制度经东汉初步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而登峰造极。曹魏初年建立的“九品中正制”为望姓大族专政打开了通道。一些望姓大族世代身居要位,无比显赫;同时,他们世代聚居在一地,以形成郡望。从而造成每郡都有显贵家族把持一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之时。在这一时期,戴氏的发展与其他姓氏的发展轨迹一致,其子孙长期居住于谯郡、广陵、清河、齐阴四地,逐渐形成当地的望姓大族。明清以来,戴姓子孙走向全国更广阔的天地,特别是清代,戴姓子孙飘洋过海,迁居到台湾,甚至有的还走出国门迁居到日本等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山戴氏。他们的后裔现居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一带,其地处高盖山麓,高盖山又名诗山,故有诗山戴氏之称。《元和姓纂》列出的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又据广东蕉岭县《戴氏族谱谯国堂世系源流》载,蕉岭一世祖为戴玉麟,原居福建漳浦县,于元代徙居镇平(今蕉岭)招福乡黄泥崛,子孙蕃盛,传至12世(约当清代),有仁忠、仁恭兄弟一同迁往台湾屏东,13世、14世又有数十人迁往台湾,后裔分布于台湾之高雄、美浓、内埔、桃园、新竹、苗栗等地。清代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
    戴姓分布及名人  戴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100个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0.39%,即每1万人中,有39个姓戴的,相信超过500万人,居全国54位,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约占戴姓人口的53%。戴氏名人辈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入戴氏历代名人175名,占名人总人数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位;戴氏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2%,排在并列第六十七位;戴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2%,排在第六十五位。历史上重要人物有:春秋宋大夫戴恶。西汉信都太守戴德,九江太守戴圣,御史戴遵。东汉司徒戴就,学者、雕塑家兼画家戴逵。唐朝宰相戴胄、戴至德,诗人戴叔伦,画家戴嵩。南宋诗人戴复古。元朝文学家戴表元,诗人戴良。明朝画家戴进。清朝学者、大师戴震,画家戴本孝、戴熙,大学士戴衢亨,数学家戴煦。民国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小提琴家戴粹伦。当代真菌学家戴芳澜,诗人戴望舒,建筑学家戴念慈,作物遗传育种家戴松恩,天文学家戴文赛,核物理学家戴传曾,法学家戴修瓒,舞蹈家戴爱莲,天津市市长戴相龙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04:23 , Processed in 0.53882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