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漳溪王氏祖孙三代在浙岭建亭修路

[复制链接]

29

主题

29

帖子

8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09:38: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村中的老人们讲:婺源漳溪以北至浙岭,所有路上的石亭都是我们先祖所建或修建。老人们特别提到的是在浙岭的山脊有一座石亭,上面有落款是“漳溪王□□”,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是谁。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我和哥哥一起驾着摩托车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终于来到浙岭山脊,来寻找先祖的踪迹。

所幸的是,没有让我们失望。在与安徽休宁交界的地方,有一排石头古驿道往休宁方向去,古道很荒凉,很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行走了,我们顺着古驿道往上行走十来米左右就看到一座石亭,亭是个倚路亭,均由青麻石条垒砌而成,东西俩门额上均有石头刻的匾,上面题有“同春亭”三个大字,匾额左边题有很多小字,上面记述着“同春亭”捐建历史及捐资人等。我们搬了个大青石头立在门口作垫脚石,看上面的小字,虽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但字迹仍然较清楚,而且是楷体字,上书“此亭自乾隆乙亥买山拓址凿石,迄今丑春告竣。避北风而就南囗,寒春回庶于行人,稍有禅尔云耳。又感亭隔旧庵,邻武息,肩于此者矣,汲饮不便,后于亭东垒石墙并屋数椽,另置田租供茶济渴,凡此皆仰体先大夫冰心公未了之思,而免为成之者也。旧庵墙垣经先王父缔造,坚固所费不赀于今,以免飘摇,详碑记不赘。乾隆丁丑年季春月漳村王文德立”,最左边自上而下还有三个印章,前两个看不太清楚,最下一个是“王文德”的钤印。

从这段文字记载来看,此亭原是王文德之父“冰心公”所建,只是年久失修,王文德是为了了确父亲未了之愿,从而在乾隆丁丑年重修此亭。据我从《武口王氏金源山头派宗谱》中的“漳溪世系”里考证王文德之父,名为王士镜,字明远,号冰心。文中的“冰心公”正好与此吻合。

据说古时候浙岭每隔五里便有一亭。
从浙岭山脊的“同春亭”顺着古驿道往休宁樟前村往下走,在半山腰处有一座名为“继志亭”,亭为一进三开间,座东朝西,也是由青麻石垒彻而成的石路亭,亭两头的门楣上方各镶有一块亭名碑,上书“继志亭”,小字为“乾隆已酉(1789年)冬月吉旦”,落款是“漳溪王廷享”,“嘉庆壬申年(1812年)重造”。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有此亭,只是后来才知道的,很可惜没有去。王廷享也是我先祖族人,是王文德次子,官至工部虞衡司员外郎。

浙岭,为春秋吴楚划疆之地,为鄱阳湖与钱塘江的分水岭,系新安江四大源头之一。在古代为徽饶驿道,有七省通衢之称。从前婺源人,或赴京赶考,或外出谋生,或入仕为官衣锦还乡,或经商成贾光宗耀祖,均由浙岭往返。据《徽州婺北镜心堂重修浙岭征棺录》载:“古徽六邑,居万山中,通衢率多峻岭,婺之岭较他邑多。自东至西缭绕如羊肠,约千里有奇,而其高也,则巍巍乎,鸟道之不可攀焉,前人取石为级而造之,而修之”。由此可见,浙岭之高、之长、之险。高高的浙岭,成了婺源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也许我族人外出做官或经商,曾在这段路上历尽艰辛,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年,并没忘家乡的困难而改善家乡的道路,从而为家乡外出的士子或商人提供方便。

注:王士镜,字明远,号冰心。由贡生考授县丞,敕授修郎,以子贵诰赠中议大夫。
王文德,元名淳,字晋三,号衣园。附贡生,官山西平阳府同知(正五品),历摄万泉、介休、霍州、隰州、沁州诸篆,署平阳府事(正四品),乾隆丁卯科内监试官军功加一级,诰授朝议大夫(从四品),以子贵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晋赠中议大夫(从三品),行详郡邑志经济传,安徽省志宦绩传暨后传志。著有《衣园诗草》。
王廷享,字于庭,号愚溪,一号约斋,附贡生。官工部虞衡司员外郎加三级,例授奉政大夫,以子贵诰赠中宪大夫,前协修武口总谱,行详郡邑志孝友传及后传志.著有《约斋诗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0 15:09 , Processed in 0.4596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