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州人家之《红色石屋》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40

帖子

42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20:5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在很多有关徽州的文字中,都在极力地表达这样的思想:逃离尘世和血腥,守望贫穷和欢乐。现在的徽州十五姓,大抵为中原名流,迁徙避难进入徽州,就是为了远离永远停歇不了的战乱和血腥。而徽州大地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成了人们自我保护的最好掩体,躲在这样的深山里,虽则贫穷却是欢愉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暴发,地处休宁西陲的石屋坑,被摸索进村的一支红色队伍打破了固有的宁静。
   石屋坑,地处六股尖山脉南麓,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源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史料记载,当时的人口还不足百人,即便现在也就200人左右。进村的红色队伍,被热情的石屋坑人包围了,热水热饭热坑头地招待着。领头的叫方志敏。那是1934年。审视的眼光搜集到的数据,传输给大脑之后,便有了决定。事过一年,石屋坑成了当时皖浙赣省委所在地。一间盖于20世纪初的三层砖瓦房,被历史赋予了特殊功能,染上了红色。一层是裁缝铺,若有敌人前来,便是掩护的前沿阵地,以事先说好的暗号通知二楼的领导人迅速撤离。三层的窗户开了不少,一个六角窗能俯瞰大半个村子,是瞭望台,又为安全加了一层保护。撤离的线路就是三层与后山有一个梯形通道,知道内情的人少之又少。当我们站在这幢标志着“皖浙赣省委旧址”的老房子里,听着当地熟知历史的老人的讲述,心头依旧翻滚着阵阵热浪。这样一个深埋在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却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大背景下,为了掩护和保卫红色力量,20多人遭国民党逮捕后严刑拷打,其中7人牺牲。鲜血染红了三江源头的天空和土地,石屋坑从此烙上了红色的印记。
   石屋坑的红,首先占领的是视觉。红军屋上的红五星,一桥相隔茶叶初制厂上的红五星,虽然日久色褪,可暖人的力量丝毫没有减弱。因为这是你在其他村子里看不到的。别的村子在红色席卷全国的大背景下,也有过这样的红五星,却在保存上出了问题。石屋坑人的红色情结,烙进了心坎,让他们的后人更加珍惜。
   记得第一次来石屋坑,是2011年七一前夕。当时休宁大地刚刚经历过“6.9”,“6.10”,“6.14”三场洪灾,沿途村级公路冲毁得厉害,虽然颠簸却不影响行进,只是多费了些工夫。当时的村支书姓吴,引着我们绕着村子走了一圈。石屋坑村名由来,怕是有一幢或多幢石屋,行走中没有看到,却并不等于没有。老支书如数家珍般讲述了石屋坑的来龙去脉。一个来自婺源的少女,在石屋坑迷了路,多次试图逃离失败后就暂时定居了下来。一日少女在溪边洗漱时,遇一巨蟒,正在危急时刻,一狩猎少年手持钢叉将巨蟒刺杀。之后,两人结为夫妇,垒石为屋,育四男三女,石屋坑也渐渐繁荣壮大起来。
   自然,这样的传说大抵杜纂成份太浓,只是增加一些大山的神秘罢了。说起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峥嵘岁月,老支书的语气虽然平淡,却掩饰不了其中的暗潮汹涌。有一点是值得自豪的,那就是全村近百人,没有一根软骨头,在这里工作的省委领导没有受到敌人的任何迫害。那7位牺牲的村民,在死亡面前,依旧高昂着一颗头颅。他们坚信,村子里的红军是全村人的救星,是更多穷苦大众的救星。只要星火还在,就能燎原,就能烧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多少年了,七一前夕,无论农活多么繁忙,石屋坑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都要来到村子的后山。这里发生过一场战争,为了石屋坑的安全,红军在后山山头上坚守了数个昼夜,御敌于村门之外。在当地镇政府的支持下,添置了数十套红军服。再去后山山头,那阵势,就是一支崭新的红军。与我一起来采访的女同事,红装外套上武装,戴上红五星的帽子,敬上一个礼,活脱脱一个女战士模样。村民们穿戴整齐后,在红旗的引领下,进军后山。
   只是一次寻常的沿着红军足迹的行走,跟着村民组成的队伍,内心的感触却如泉涌。宁静的村子染上了红色之后,必定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7个村民的鲜血,并没有吓退石屋坑人,而是让其他的人更加坚定地接过烈士没有来得及完成的遗愿,继续为革命前仆后继。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由得便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句。这样的诗句适合任何一个红色的村落。
   近几年,石屋坑的名头越发响亮。这些得益于日益增多的驴友们。2013年,安徽电视台摄制组曾到石屋坑做过一期节目,以徽州古村落为主线,从民风民俗入手,多层面多视角展现了这个掩埋在深山里的古朴红色村庄。随着名头一样越来越好的是石屋坑的改变。村口的红军雕塑,村子对面硕大的红五星和简易广场,嵌在石壁上的“红军从这里走过”的毛体红字标语,让一个村子越发红了越来。若要拍摄石屋坑全景,从村口过桥上到村庄对面的山上就行。这条山道由石头砌成,连接它的就是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全村。这个时候的石屋坑是安静详和的,如果没有了解过村子的历史,任谁也无法想像其中的伟大。
   之后的日子,由于工作原因,我曾多次造访石屋坑。每去一次,都要登到高处,静静地看上一看。那是一个傍晚,夕阳正好。通红的余晖照耀下,古老的石屋坑越发灿烂通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07:34 , Processed in 0.7072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