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春到皖南----关麓“八大家”(2)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313

帖子

93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15:08: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麓,又名“官路”,一来是因其处于武亭山及西武岭(西武雄关)的东麓,二来是曾为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驿道(官路)。作为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的千年古村,关麓的聚族者为越国公汪华第七子汪爽后裔汪振美的后人。据说,关麓自建村虽世代相承,在唐、宋、元、明时期却无多大变化,以至清初时,关麓还只是黟县怀远乡(即今西武乡)的一个小村落。一直到了清乾隆时期,村里才出了个多子的徽商汪昭敩,生了八子,依序为汪令銮、汪令铎、汪令鋠、汪令钰、汪令镳、汪令钟、汪令錄、汪令鍠。这汪氏八兄弟均在祖屋“春满庭”成婚居住,后大多外出经商,生意兴隆,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八家”子弟因贩运了一批皮油(柏脂、制造蜡烛的原料)而发了大财,相继围绕父母的春满庭老屋建造房舍,从清顺治、康熙年间起建,至咸丰、同治年间竣工,前后经历200多年,才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占地约6000平米的“关麓八大家”联体古民居奇观。

“关麓八大家”是个比南屏“迷巷”更让人发晕的地方!

这个联体古民居与现代的联排别墅不同,虽户户相联、自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庭院、花园等,却又互为贯通、浑然一体。就如同一个由八个小单元围合而成的大单元,八小单元中又分成了N个小小单元,而这些大小单元之间,又通过明门、暗门、偏门、上下楼梯、私家巷相互联通着、串接着,关上门各自独立,打开门则变成一体。结构之复杂,贯通形式之多样,不要说外人进入“家中”如入迷宫,据说就是在“家”中长大的人也很少能确切了解其中全部结构的。

不仅是八家的结构让人发晕,关麓的参观方式也让人“找不着北”,虽貌似走了一遍,却始终搞不清谁是谁。游览关麓,不能自由行走,更不能想在哪停就在哪停,必须由导游带着。迷宫式的“八家”本就让人犯晕,再加上“家”人忙于生计、房中无人,只能由路熟的导游拿着一串各家各户的钥匙,领着游客从一个门穿到另一个门,明的、暗的、正的、偏的,门穿多了,自然也就分不清谁是谁,更何况讲解完后,不做停留,锁门走人,你想再返回去细看,没门!

更有意思的是,回来一查资料、游记等,竟发现凡涉及关麓的,居然用的都是同一段文字介绍!这不仅让人哈哈大笑!一来验证了那个“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结论,二来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那就是或许真的谁也没转明白!正因为都转晕了,才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听所见表达出来,无奈之中,只能从网上抄些个“简介”“介绍”什么的,以至于在无意之中竟把“关麓”统一成了一个规范的文本......

晕,就晕着来吧!反正看资料上介绍的那一连串的名字(资料:以清代著名书画家汪曙故居“武亭山居”为首,自北向西依次为“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双桂书室”、“门渠书室”、“安雅书屋”、“容膝易安”小书斋),仿佛我没看到几个。

吾爱吾庐


这是老大汪令銮的家,外面依旧是八字门。


老大家的院子相当的开阔,让人印象深刻。


“ 吾爱吾庐”为书斋式建筑,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吾爱吾庐”的门额为清末书法家赵之谦所书,其意典出于陱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仲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内设正方形天井及回廊,正厅外门雕花并镶有玻璃,上挂葫芦形的“易安”匾额。正厅两侧回廊左有画帘门、右有树叶门。




正厅回廊顶部的彩绘颇为精彩,底纹为驼黄色的菊花。据说“菊”在当地方言中发音同“足”,画菊寓意着知足常乐。底纹之上的图案有山间茅屋、姜太公钓鱼、进京赶考、大肚佛、荷花牡丹等,图框有方形、树叶形、宝葫芦形、圆形、画轴形、团形等等,彩绘方向正反相间,既方便正看,也方便反观。




画帘门相当的窄,我试了一下,背着包已很难通过。如此设计,除了很有画意外,恐怕生活起来并不方便,且不说搬运物品不方便,仅仅是对穿行者的身材也应有较高的要求。可见当时的当地人多为瘦小身材吧。




这个枊叶门也是行走不便,头宽脚窄,稍不注意,脚下就绊着了,可见,兼顾美而实用还真是不易。


回廊顶部的另外三侧,在菊花底纹之上则绘有素雅清淡的象征富贵的蓝色牡丹和象征幸福的各色蝴蝶。



淡月山房  




  仿佛匆忙之上只见到了这个介绍,却没见着“淡月山房”的匾额挂在了何处。


这里哪一扇雕花门也搞不清楚


顶上依旧有彩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2:16 , Processed in 0.7623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