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1|回复: 0

[历史] 松潭

[复制链接]

306

主题

306

帖子

91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8
发表于 2018-6-26 14: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水口林,我就想起了松潭。

松潭在祁门县的祁红乡,是一个被绿树包裹的山村。进入秋天,松潭的红枫就像一面旗帜,引得一批批发烧友扛着“长枪短跑”往山里钻。

松潭,最早名叫断竹坦,后又改拜堂石,明代的时候为本地人江氏居住。清初,江氏迁至祁门县芦溪中港村,便将村基和山场典卖给黟县三都古筑的戴宗全、戴宗良兄弟俩。戴氏初来时,居住在村西南脚梅岭溪边,后来感觉人丁不旺,多代单传。于是,请地理先生指点,地理先生岭上岭下跑了两天,说是梅岭发财不发人。有钱没人又有什么用?戴氏将村子搬到了梅岭虎形山半腰,也就是松潭村现在的位置。

为了保护水源和防止风灾,戴氏便将村边虎形降上的140多亩天然林封禁起来,还在降下边的石壁间,凿出一方水塘,形似墨砚,与虎形降上的笔形松树呈“笔砚”之势,以此期望村中出“文魁星”而发迹。从此,将村子的名称拜堂石改名为松潭了,意为“松树常青,潭影清雅”,图之吉利。水口林由戴氏宗族世代管理,每年均出告示加禁,严禁携刀斧入林,仅许孤寡老人徒手拾拣林内枯柴,违者按族规惩办。300多年严格管理,时至今日,松潭风水林古木森森,浓荫蔽日。

徽州风水理论认为,草木郁茂,吉气相随。树木兴,则宅必日旺;树木败,则宅必消乏,大栾林大兴,小栾林小兴。说明林木茂密就是好的风水环境的表现。《周易》“林”卦就是这种观念,“知林,大君之宜,吉。”可见古代先民们早就认识到林木植被对调节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因此,松潭人把禁止砍伐森林看作是“吉”的表现,把肆意破坏森林看成是“凶”的行为。

松潭人和其他徽州地方一样,因势利导,借式造景,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松潭就有“拜堂奇石、清雅砚潭、西岭日落、东山月阑、古木通幽、笔松擎天、田园叠翠、山茶向晚、秋枫流金、冬桦杉银”十景。这些景自然是妙趣天成,只是加上一些人工点缀,然后请一些文人骚客取个风雅名称,就形成了十景的,再配上诗,誊写上宗谱。这些景致当然是离不开山林树木的,比如古木、笔松、叠翠、山茶、秋枫、冬桦、杉银等等。如果你在这里小住几日,你便会欣赏到“西岭日落”那霞光万丈,遍布山林,如镀黄金景颜色;还有“秋枫流金”山林百色,姹紫嫣红,唯君流金的枫情;你也会聆听到“东山月阑”山林初觉,月阑天明,百鸟清脆,鸟鸣山幽的弦音。

山高林密好藏人,咸同之乱,徽州遭受大劫,人们躲避兵燹,松潭就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是祁门本地人,也不仅是松潭人的亲朋好友,就连徽州他县的人也常常到松潭避难。上海徽商黟县人余之芹就在这里躲过,他在《经历志略》一书中,就有关于松潭的记载:“避乱时,最稳之地在祁门之深山,名曰松潭,俗呼拜堂石是也。时金达五姊丈,即邦平等之祖,避乱于此。先严率阖家亦到其处先住,姊丈家后赁屋分居。其村在半山之中,须越数岭,始到松潭山麓,上山向高处行约五千七百余步,嫂与姊艰行号哭。先母系天足,抱负而行,居住此村前后二年,发匪官兵均无到过,无异避世桃源,民情浑朴,有老妪不识洋银为何物者。

深山植树种竹,出笋时禁约掘食,家中如查见笋壳,则罚。待将成竹,鸣锣择日开禁,以未成竹之笋任人掘食,腌笋之味甚佳。隙地栽食芭萝,即珍珠米,以之制成糖及粉松等食品,味亦佳。又产茶叶,名曰毛尖,遐迩驰名,得价最高。山中无市肆,如买豆腐,在山下数里,如买肉,须越岭行三十余里。先严欲买肉制走油蹄,以飨山中诸友,命予偕堂侄往购,晨去,至上灯时始归。”

从《经历志略》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环境状况。松潭山村太平军是没有到过,这里无异逃避战争的世外桃源。而且松潭民情浑朴,一些年纪大的老妪都不知道洋银是什么东西。那时松潭村规定,冬笋是禁挖的,如果发现哪家有笋壳,就要惩罚。只有到了春天,不能成竹之笋才任人掘食,腌制的笋味道特别的好吃。山中的空地可以种植玉米,可以熬糖做苞芦松。松潭产茶叶,名称叫毛尖,在当时已经是遐迩驰名,是徽州地方价格最高的茶叶。松潭地处高山,没有市场,买块豆腐,也要下山数里才能买到。如果想吃肉,必须翻山越岭三十余里,往往是早上去,到了晚上才能回来。

松潭是绿色的,同样,松潭也是红色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祁门县的松潭、棕里,休宁县的流口、田里、石屋坑,江西省浮梁县瑶理一带是红色根据地,陈毅、李步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打过游击。松潭村中有个铁匠叫戴富孙,1929年在江西省景德镇瑶里参加了红军,自此,松潭开始有了红军往来驻足。1935年初,红七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松潭成立了农民团,选举戴炽昌、戴佛林为正副团长,松潭人为红军做向导、探敌情、传情报、买物资、安排吃住、缝衣采药。松潭村成为红军、游击队来往的中转站、茶水站和宿营地。村中祭祀汪公的太阳庙是红军开会的地方,村后和左前方的山降上建有碉堡,发现情况可以电话联系。村里最高的一栋房子是红军的服装厂。1939年冬天,中共赣北特委成立了松潭村党支部,戴声鸿任支部书记。红军在这里兴办夜校,筹集资金,储备粮食、收治伤员,将小村庄建成了游击队的大后方,山村松潭也为中国革命做出来巨大的贡献。红军战士在村中墙壁挥墨写下《告拜堂石村民书》,号召村民联合起来,上缴私藏猎枪,共同抗日。至今戴氏宗祠的两侧还有宣传画,一副红军战士为了保卫“万里长城”,一副为“抗击来敌”,画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革命战争时期状况,富有典型的时代风格。不过,村中现“戴氏宗祠”旧址,已经随着宗族制度的衰落而为时间的尘埃所湮圮。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一天悄然倒下,只露出石木结构的一些筋骨,任凭风吹雨打。只有那些精美的石雕让人联想松潭宗族昔日的辉煌与气魄,可惜的是这些革命文物也因“戴氏宗祠”的倒塌,而危在旦夕,成了人们访古探幽一个目标。夕阳透过山峦照耀在残垣断壁,有一种沧桑凄凉的美感。

走在松潭村中的石阶上,常常会发现一些祭祀的碑刻,有光绪三十年的“孤坟总祭”,民国二十四的“殇魂总祭”,民国二十八年“孤坟总祭”,还有一块不知年份的“孤坟总祭”残碑。我们知道“孤坟总祭”碑是徽州民间的一种习俗。过去,人们以为“阴司”里鬼的生活是由其子孙从“阳间”送去的供品维持的,因此,没有后嗣或者是客死他乡的“野鬼”,而不能享受祭祀的“孤坟”过着悲惨的生活,它与亡魂、怨鬼和冤魂等一并成为“游魂”,彷徨不定,给村镇带来疾病与灾难。所以,在我们古徽州的一些古道旁,或者村庄的水口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孤坟野鬼”碑刻,它们的名称一般是叫“孤坟总祭”或者“孤坟总汇”。

为什么松潭村有这么多的祭祀碑刻呢?除了上述习俗以外,民国二十四的“殇魂总祭”,是因为那年松潭村发生了一场特大的火灾。由于民居建在山坡上,屋宇相连,鳞次栉比,山风浩荡,大半个村庄毁于一旦,不少人未来得及逃脱,被火魔无情地吞噬了。为祭奠那些老老少少的亡灵,祈求这些冤死鬼魂的谅解和庇佑,也使山民能生生相息,村民们,请来和尚,在戴氏宗祠里大做法事,让那些亡灵在僧人的超度下解脱出来。此事不仅记载戴氏族谱里面,而且还在村口立了这块“殇魂总祭”碑。民国二十八年“孤坟总祭”碑,则是为了战争而牺牲的革命战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企图扑灭革命,消灭共产党,残酷地镇压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在皖浙赣边境的游击战中牺牲了许多革命战士,为了悼念这些牺牲的革命战士,松潭人也在村口立了“孤坟总祭”碑。“岁岁清明,莫奠黄鸡之酒?年年寒食,孰烧白蝶之钱?”足见松潭人对客死他乡革命战士的感激与敬畏之心。

松潭自戴宗全、戴宗良兄弟清初迁居这里,至今已传了十四代。战争之后的松潭,这里依然是个“世外桃源”,尽管一些村民到外面打工挣钱,山村生活依然富足。茶叶、毛竹、油茶、木材还是松潭的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茶叶由于山高林密,茶质清香,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今年70岁的戴祁务说,松潭的茶叶种在高山密林之中,烟雾缭绕,土壤肥沃,品质好。我们村里的茶叶比别的地方茶叶好,价格要高几十元甚至是上百一斤,而且市场是抢着要。除了春节,山村的茶季是热闹的,那些打工的村民都纷纷回来采茶,小伙子不仅带回外地姑娘,而且是一个比着一个漂亮。

留守在家的老人们,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悠闲自得的生活,钱有儿孙们从山外源源不断地打进来。他们才是城里人追求的真正慢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菜,养猪,放蜂,晒太阳,带小囝。他们动也风情,静也风情,就好像是一副山居图画,一年四季述叙不同的故事与情节。就是这样一个宁静的山村,不断地有山外来客寻找那一抹无法忘怀的乡愁。

每到春天或者秋天,松潭杜鹃与枫叶绯红,层林尽染,红绿相映,浓重色彩直撞眼球,汇织成一片彩色海洋,再加上青砖小瓦马头墙的清一色房子和民风淳朴的憨实村民以及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和袅袅炊烟,构筑一幅“村在山中,人在画中,秋染金红,红绿掩映”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绝美画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3-29 21:13 , Processed in 0.07453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