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徽杭古道之——那些遗世的村庄

[复制链接]

49

主题

49

帖子

14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22: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杭古道一条被誉为“中国第三大古道”的崎岖山路。它西起徽州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原马啸乡),位于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侧,北靠黄山,南依天目山,全长17公里,是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纽带,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绩溪县境内的盘山石阶小道,是徽杭古道的精华所在。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唐代就已修成。徽杭古道是历史上徽商与浙商交流贸易的重要通道。
    今日的古道经过沧海桑田,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忙,但是依然为后辈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些村庄,那些景点,那些山脉,那些文化,那些特产,都是散落在古道中熠熠闪光的珍珠,请随我们,到徽杭古道走一遭,去品拾那些遗留至今的珍贵吧!
    现名扬溪村,这里历史悠久,古木苍翠,人文古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保存至今的古村落遗迹主要有韩世忠墓、孝子祠、五圣桥等,其中250年前的如来佛小公园还保存完好,另外还有古民居9幢,古井14口,古树30余棵。
    1.孝子祠:又名“永锡堂”,始建于明朝初期。该祠是义干村陈姓族人感动于村民陈斗龙的侍母孝行,请表皇帝,皇上赐封“孝子”而建。
    2.韩世忠墓:位于孝子祠后“韩坟山”上。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晚年隐居唐昌(昌化)义干,后病逝于义干村后山脚,因韩世忠后封蕲王,又称“王坟山”。
    3.郎氏馀庆堂:朗氏宗祠内设有“浙西民俗农耕园”,展示古代和近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4.五圣桥:是杭、徽通道必经之地,桥头“五圣桥亭”是来往行人小息纳凉之处。每年7月—8月间,义干村茶会备有茶具、购买茶叶,村民轮流烧茶供来往行人解渴,所以该亭又称“五圣茶亭”
    山边村
    又名“三鞭村”,据传600多年前,朱元璋经过这里,因神马停步不前,恼得他连抽三鞭而得名。全村的路都由石板铺成,村居大多依山而建,有着浓郁的徽派建筑风格。
    1.陈氏祠堂:陈家祠堂为陈氏家族家庙,堂号曰“怀德堂”。祠堂坐北朝南,面宽5间,进深4进,占地600余平方米,总体布局为檐廊—前厅—天井—中厅—天井—后厅。马头山墙,祠堂砖雕、木雕、石雕精良,文化内涵丰富。该祠堂是村里举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
    2.古道遗迹:现存有古道、凉亭等遗迹。
    浙川村
    被誉为“徽杭古道第一村”。村中一条很窄的小溪沟成为浙江和安徽两省的“界河”。村中一座古朴的石桥——永丰桥也是两省间的“界桥”,有着“一桥跨两省”之称,它见证了徽杭古道的历史,当年的徽商们就是从桥那头的羊肠小道过桥后开创了各自的辉煌事业。
    永丰桥:为单孔石拱桥,建造于明朝嘉靖年间。桥北为浙江临安地界,而桥南则是安徽绩溪县伏岭镇永来村辖区,桥虽不长,却是一桥连两省,故而得名跨省古桥或杭徽古桥。桥头有一棵树冠茂盛的木榧古树,被当地人称之为树神。树上挂满祈福的木板和红绿蓝多色象征长寿的“长命线”,每年春节,附近百姓都会来此祭树祈福。
    颊口村
    徽杭古道临安入口,村里保存着一段完整的石板路,据说是当年曾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捐赠,沿街的商铺、住户不少还保留着古朴的风貌。现存有古桥,茶亭等多处遗迹。
    徽杭古道之——那些造化的胜景:清凉峰和十门峡
    清凉峰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流域的最高峰,海拔1787.8米,为浙江省第二高峰,是全国第5家被正式批准开发旅游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连接二省五县(浙江省、安徽省,临安、淳安、歙县、宁国、绩溪),境内珍稀动植物众多,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尤其保存着世界珍稀濒危动物——华南梅花鹿最大种群(200余头),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银缕梅、南方红豆杉3种。主峰山顶是万亩高山草甸,下面便是在春末夏初时节百花盛开、广阔无垠的“天山花海”。
    还有坐落在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十门峡景区,曾为“唐昌十景”之一的“玉屏曲径”,位于浙西大峡谷最具神奇和魅力的第三景段——浙门峡内,是中国十大徒步旅游胜地——徽杭古道、驴友探险天堂——清凉峰、浙江著名自驾游线路——翻越浙西唐古拉山这三处特色旅游线路的交汇地和出发地。景区由剑门、虎门、龙门、象门等各个风光各异的景段组成。如天然石长城的巍峨山势蜿蜒起伏,长达近百里,尤为称奇的剑门奇观门距不足7米,高达91.7米,堪称“天下第一门”,龙门景区首尾相接的18条瀑布带如珍珠垂挂直下,宛如龙出升天,引人入胜。
    徽杭古道之——那些灿烂的文化
    大型广场舞《蕲王出征》由义干村村民表演,气势宏大,场面十分壮观,长号高奏,战鼓敲响,马蹄声声,刀剑飞舞,集中表现了蕲王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在出征抗金前操练兵马的壮观场面。这个舞蹈除在本地表现外,还参加了临安森博会,在浙江省农村文化活动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马啸山歌《李三宝》则由马啸山歌《十不亲》改编而成,曾由浙江歌舞团组队赴北京演出。
    还有目连戏《小媳妇卖身》,目连戏俗称“愿戏”,在农闲时节演出,内容多为劝人为善,宣扬善恶有报等观念,声势浩大,演出时十里八乡都会赶来观看,现在当地会唱的老人大多过世,只有诸儒村的一名老人还会演唱一些片段。
    昌化三遍茶则是在春节前后客人上门时,主人分不同时间段给客人送上的三遍茶。第一道是冻米茶,客人来时加糖用开水冲泡即可,冻米茶如梨花朵朵,软而不烂,香甜适口,寓意着新年粮食丰收,同时也因古道上的来客和走亲访友的宾朋路途遥远,旧时交通不便需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到主人家时多为饥寒交迫,送上的冻米茶既可解饥又可解渴;第二道上的是绿茶,当地人俗称清茶,是出产于清涼峰海拔1000米的高山云雾茶;第三道茶是客人即将告辞时送上的,当地俗称甜茶。甜茶就是红枣炖白果后再加上红糖,寓意早(枣)祝客人新年生活甜蜜。白与百字相似音相近,预祝新年山核桃等百果丰收入收,硕果累累,五谷丰登之意,白果又称银杏,同时也早(枣)祝古道上的商贾来客百业兴旺,财银广进,生意兴隆。
    马啸滚灯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500多年历史,是当地老百姓为迎接孝惠皇太后回乡所创作的。每12年表演一次,后因地方视其轻重原因,马啸滚灯开始断断续续,“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直到1983年通过收集、挖掘、整理后重新恢复。
    徽杭古道之——那些美味的特产
    “马啸狗牛肉”:又名马啸黄牛肉。当地村民将自家黄牛完全放养野外,牛型矮小,因其肉质鲜美而得名。
    马啸山核桃:这里的地理位置形成的气候特点使得当地的山核桃成果期比临安其他地区稍迟,农民自家大多用水煮、炭火烘焙几道工序制成的“水煮山核桃”味道浓郁。
    当地特色菜:隔壁红烧肉、蕨芝果、水旱包、腊肉刀面等,值得一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3 17:53 , Processed in 0.8157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