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勤俭经商与侠义心肠— “三言二拍”中徽商形象的解读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110

帖子

33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22: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言二拍”是我国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徽商则是在“三言二拍”中是常能见到的角色类型。

  在“三言二拍”共计198篇白话小说中,共计有16篇涉及徽商,这个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商帮在同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比例。这毫无疑问从侧面反映出了明清时期徽商的影响力,以及徽商作为一个地域性的形象的深入人心。以此来了解徽商的经商传统和研究徽商在当时民间的主流形象将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徽商之所以成为历史上的煊赫商帮,自然有其道理,他们勇于开拓、吃苦耐劳、儒道经商,以“徽骆驼”的形象闻名于世。顾炎武在《肇域志》中道:“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他把徽商富有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勤俭”二字,这是一种很好的概括,徽商的勤俭在史料中大有记载。

  徽商的勤俭品性在艺术作品中也多有表现,但是经过艺术的夸张后,“勤俭”往往以“吝啬”的形态来凸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中有“元来徽州人心性俭啬”的句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中说得更清楚:“原来徽州人有个僻性,是‘乌纱帽’、‘红绣鞋’,一生只这两件不争银子,其余诸事悭吝了。”这些方面反映了徽商的勤俭在外地人看来过犹不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对徽商的误解。

  当然,随着徽商的发迹,经过数代人的经营,不少徽州人移民江浙,定居于城市,传统品德渐渐淡漠,奢靡之风盛行。《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蒋兴哥的妻子王三巧留薛婆吃饭时,“只见两个丫鬟轮番的走动,摆了两副杯箸,两碗腊鸡,两碗腊肉,两碗鲜鱼,连果碟素菜,共一十六个碗。婆子道:‘如何盛设!’三巧儿道:‘见成的,休怪怠慢。’”蒋兴哥在当地只是普通的商贾人家,一顿饭菜就如此丰盛,不难想象巨富之家的奢侈。《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孙富,“积祖在扬州种盐”,用今天的话形容应该是“富N代”了,他的所做所为也表明了他是个善于欢场买笑的纨绔子弟。

  徽商豪奢的渊薮当然是扬州。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嘉间,扬州盐商豪侈甲天下,百万以下者谓之‘小商’”。出于自身享乐和结交官方的需要,一部分发达后的徽商穷奢极欲,其中也有很大的一部分消耗在文化产品上。这些也从客观上全方位的拉动了扬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戏曲、饮食、医药、图书、沐浴等等。

  历史上的徽商修路建桥、赈灾救济、资助文化等也极为普遍。在文学作品中出于推动情节的需要,徽商善举更多的通过支持地方建设和侠义心肠的举动来表现。在《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中,作者在头回中讲了一个故事,某徽商因为听说了真武殿的灵异,于是“舍施千金,于殿前堆出一石假山,以为壮观之助。”在《警世通言》卷二十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有一个徽州盐商为求子嗣,舍银若干,建造了陈州娘娘庙。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侍郎婢作夫人》头回中,某徽商见有妇人因误收假银而投水,慷慨解囊用二两银钱救了一家三口的性命。

  由此可见,“三言二拍”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徽商形象,代表了民间对这个庞大的区域商人群体的主流看法,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徽商精神,它可以概括为:勤俭经商与侠义心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2 13:36 , Processed in 1.14013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