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州刻书发展提要

[复制链接]

73

主题

73

帖子

21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2:01: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州刻书纸墨版式

  安徽刻书与中华文明一样,历史绵长而悠久。安徽刻书是安徽传统文化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安徽历代所刻之书深邃而广博,几乎涉及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既有供文人操觚射鹄的经史文集,又有供平民日常应用的类医卜算。不仅流派纷呈、成绩斐然,而且英才辈出,影响巨深。

  安徽刻书初始于中唐,后流行渐盛。至南北两宋,安徽地区形成了以徽州为中心的沿江府州刻书带,梓行日趋繁荣,此时的安徽地区,版书鳞萃,益蔚奇观。到了元代安徽地区亦富剞劂。尤为可贵的是,元大德二年(1298),旌德县令王祯首创了木活字印刷术,印刷自纂的《[大德]旌德县志》,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用木活字排印的书籍。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士林繁茂,著述弘富,为安徽刻书提供了丰富的稿源,刻书范围进一步扩大,遍及全省各地,使刻书业达到鼎盛。不仅艺术品味高崇,而且文化意蕴丰厚,宋元两代无可比拟。无论是官私刻还是坊刻,皆名版迭出,琳琅满目,享誉全国。尤其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徽州刻书,“剞劂之精,不下宋版”,更兼校雠精细,徽州也由此成为全国的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以“文献之邦”、“东南邹鲁”著称的徽州六邑,自古崇尚文风,典籍如林;大批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徽商介入,为刻书提供了雄厚的资金;长期形成的镌刻队伍,为刻书提供了精湛的技艺,带来了刻书工艺的迅速发展。当地凡是有力好古之家,均以著述刊书为荣。因而隆、万后迄清末,徽州家刻一直盛而不衰。据嘉靖《徽州府志》记载,当时徽州“刻铺比比皆是,时人有刻,必求歙工”。尤其是“套印”术的创制与“饾版”、“拱花”二法的发明,使镂刻精致逼真,设色浓淡妍丽,所刻之书美仑美奂,展卷令人赏心悦目,把徽派版画技术提到了艺术的最高峰,迅速形成中国古代刻书史上独占鳌头的徽派时代。

  历史典籍是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它记述和阐释着古老的丰韵与光彩。刻书业的兴盛促进了中华古籍的积淀与传承。安徽省图书馆古籍书库珍藏的地方刻书文献,见证了安徽刻书的兴盛与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徽地区在印刷史、科技史、经济史、社会学史等诸多方面的流变与发展,为多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信的史料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20:02 , Processed in 1.2034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