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派宗祠里保存中原古建筑的印记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4

帖子

28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22:17: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篁墩程氏宗祠效果图

徽州古祠堂

  在查看档案馆内收藏的众多族谱时,不得不提到维系宗族的另一个纽带——宗祠。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掀起了一股建立宗祠的风潮。在黄山市档案馆内存留的明清族谱中,无不例外地在族谱后附上一份份宗祠结构图。明代以来,徽州地区掀起了一阵修建宗祠的风潮,这些来自中原的徽州人们,将部分中原建筑风格融入到了宗祠建设中,并且走到哪里,就将宗祠修到哪里。

  宗祠布局图中有中原古建筑的影子

  在屯溪区档案馆、黄山市馆内,收藏着数量庞大的徽州族谱,记者无一例外地在大部分明清族谱中,都见到了一份宗祠常见的布局图。

  在这些布局图中,作为一个家族祭奠祖先的宗祠,一般多置于村镇两端,选址都在傍山或有坡度的地方。从效果图上看去,这些宗祠的气势恢宏、庄严气派,宗祠的建筑结构少则二进,多则四五进,建筑依地形渐次高起,主体建筑置殿后,颇富变化。单面为中轴线上两个或多个三合院相套而成,四周民居簇拥,牌坊映照。建筑架构上,宗祠采用了与徽派民居相同的飞檐拱顶、天井、马头墙。

  黄山学院徽学教授方厉山介绍,包括宗祠在内的徽派建筑,也带着徽州人先祖们带来的中原建筑风格与习俗。在多山的徽州地区,土地比较紧促。为解决建筑内的通风光照问题,南迁的中原士人,根据中原的“四合院”形式,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转变。为了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他们将四合院形制,改变为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独特的“天井”结构。而徽州地处山区,建筑中又多木结构,房屋极容易遭受火灾,后人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在徽派建筑上产生了马头墙。

  方厉山说,中原移民的到来,带来了中原的建筑工艺,并将中原的风水文化和宗法理念结合在建筑中,使得后世的宗祠建设,都能看到中原建筑的影子,如徽州民居正屋是凹形布局与砖墙屋瓦显然具有北方特征。

  徽州的宗祠源自于中原“家祠”文化

  如今,在黄山市境内已登记在册的近200座徽州古宗祠,宗祠成为每个村落必有的建筑。徽州的强宗大族,历来是聚族而居,宗祠也成了他们维系宗族传承的最重要的建筑。

  在屯溪区档案馆内,翻看着一本本族谱上的宗祠图,屯溪区档案馆的研究人员介绍说,其实民间建设宗祠的高潮始于明代,但最初的起源还是源自于中原地区的“家庙”。在周代,只有天子和高官才能建家庙、宗庙,用以祭祀自己的祖先。到了汉代至宋代,就有了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只有达官贵人在建设家祠、家庙。尽管在这段时间里,社会不断变革,民间庶民建设宗祠是被朝廷禁止的。但是,这些进入徽州的大家族保持了聚族而居的传统,当地社会经过长时期的整合,至宋代已经形成宗族社会,宗族祠庙祭祖得到相当的发展。尤在南宋之后,特别是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重要影响,尊祖敬宗,崇尚孝道便成了徽州人的重要理念和宗旨,这也为后世兴建宗祠,打下了社会基础。

  据方厉山介绍,明代初期,朝廷对庶民修建宗祠的限制放宽,以至于明清时期,徽州曾经出现了一次修建宗祠的风潮,加上徽商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兴建宗祠成了他们发迹后最主要做的工作。现存徽州宗祠最早的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清代则多不胜举。

  中国最传统的宗祠文化在徽州得以保留

  行走在徽州古村落中,总能见到那些留存至今的宗祠。这些徽州古宗祠内的正堂,一般都要高高悬挂着各家族祖宗的肖像画。据徽州古村落黟县村民们回忆,在过去的时光中,每逢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时,在家里总要悬挂一些祖先容像,尤其是各姓的宗祠里,在祭拜典礼中,更是要挂一些家族在历史上卓有成绩的人物容像,一方面是供人瞻拜,另外一方面则是警示晚辈,让后人不断地仰视他们、敬重他们,也昭示着家族的根和荣耀。

  作为与中原宗祠文化一脉相承的徽州宗祠文化,为何唯独徽州地区至今保留着如此之多的宗祠。这一点,黄山学院徽学教授方厉山解释,并非中原地区的族人不兴建宗祠,而是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大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常年的战乱,加上连年的黄河水患,在中原地区,地面文物非常少,六百年以上的古村落几乎不可能找到。因此,古宗祠只在徽州地区得以大量留存。

  “徽州地区唯一一次浩劫就是清末的太平天国时期。”方厉山解释,徽州历来比较少战乱,从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宗祠保留了下来。方厉山说,徽州地区历史上唯一一次大的战乱便是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徽州地区的祁门县还曾作为曾国藩的大本营。当时的战乱之后,徽州的人口“十去七八”,房屋“十户九空”。但当时的徽商,以其强大的经济能力,在动乱之后,又在原址上修复了大量宗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09:29 , Processed in 0.76899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