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安源头埋忠魂

[复制链接]

36

主题

36

帖子

10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1:52: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这几年,记者每年都要去休宁县鹤城乡几次,对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并不陌生。陵园坐落在鹤城乡新安源村冯村村民组村头,旁边一条小路通往六股尖瀑布。这里是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三江源头”之地,也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或许是因为军人情结,每次经过这里,记者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到陵园内缅怀先烈。
       作为鹤城当地知名的“乡土记者”,盛红兵曾多次向记者讲述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及其背后的故事。“陵园自1995年公布为休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每年都有全县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党员同志前来,这里也成为休宁县党员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盛红兵说。

       相关资料记载,1934年7月,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配合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并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出发,转战皖赣边界。1935年1月,在怀玉山地区遭遇7倍之敌的包围,不幸失败,余部改编为皖南红军独立团,继续坚持在赣东北、皖南一带开展游击战。1935年4月底5月初,熊刚、刘毓标率皖南红军独立团进入六股尖一带活动,建立地方党组织,开辟鄣公山革命根据地。
       1935年12月,由熊刚、刘毓标率领的皖南红军独立团在江西境内遭国民党围剿,被迫转移。在从江西鄣公山经六股尖山脉到安徽鹤城一带活动途中,翻越六股尖时,遭遇暴风雪封山,缺衣少食饥寒交迫,30多名不知姓名的官兵被活活冻死饿死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次年春,村民进山时发现,战士们或立、或躺、或手握钢枪怒目圆睁……不胜悲伤之中,他们将烈士掩埋。
       2001年5月,为褒扬这批无名无姓的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休宁县政府决定在鹤城乡六股尖山脚下的冯村村头,修建无名烈士纪念碑,并将碑址选在1936年牺牲的中共四门区委书记花机关及区委委员余茂兴、谢兆先等3名革命烈士的墓后。2008年,休宁县政府再次出资征地2400平方米扩建纪念碑前广场。整个烈士纪念陵园为青砖地面、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回廊式结构。纪念碑整体以块石垒成并镶嵌大理石碑面,主体高度达8米。
       2010年,鹤城乡党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碑前文化墙,并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了浮雕,再现了当年的悲壮场景。同时,在烈士陵园的正门竖立了青石碑坊。无名烈士纪念碑建成以来,吸引了各地党员、干部、军人、群众和中小学生前来凭吊,每年接待人数近5000人次。

     “一江新安水,源自六股尖;饮水思源,我们今天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牺牲换来的。所以不管从母亲河的角度,还是从尊敬先烈的角度,六股尖都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地方之一。”王军响说。王军响是鹤城朱家坑人,退役后经营茶叶生意。据其介绍,在部队时,他就带领官兵前往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祭扫,瞻仰革命烈士,现在每次回鹤城依然要去看看。“都说军人有英雄情结,所有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他们都是英雄,陵园里这30多位无名烈士,与那些有名有姓的革命英雄一样,都应当受人崇敬,应当永远纪念。”王军响说。
       据盛红兵介绍,六股尖海拔1629.8米,是怀玉山脉的主峰,南坡是江西婺源县的沱川镇和鄣公乡,北坡是安徽休宁县的汪村镇和鹤城乡。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附近,青山环抱,是藏在深山的瑰宝。这里既有三江的源头瀑布,又有今天名声在外的新安源有机茶。所以每年来这一带的游客很多。“因为工作原因,我常常去采访游客,到一些景区景点拍照,发现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不仅本地单位的人会来,一些游客在经过时也会主动走进陵园祭英烈。”盛红兵告诉记者,游客自发祭奠让他受到很大的启发,更加觉得这些宝贵的红色记忆具有挖掘和纪念意义。“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弘扬他们的精神,更好地传播革命先烈的事迹,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盛红兵说。
        据悉,2006年10月,六股尖烈士陵园被黄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月公布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黄三个部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随着一批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展开,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红色的沃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6 14:21 , Processed in 1.7981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