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 宗族寻根和篁墩保护

[复制链接]

70

主题

70

帖子

21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08: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地球北纬三十度紧邻长江的皖南丘陵上,古徽州之域丛山环峙,高台城垒,名山秀水,相对封闭。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古徽州自古就成为最佳宜居之地,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中原世家大族和四方族姓纷纷入徙徽州。在徽州最大的月牙形盆地中端偏西,徽州母亲河新安江边的富仑山下,有一个叫篁墩的地方,在两千年前就是各方氏族始迁徽州时的一个重要聚居地。
                          篁墩的前世今生
    篁墩这个徽州古村落,原属“歙之西南隅,去县治三十里”(1)。篁墩位居徽州心脏地带,山川形胜,“天马列其前,石壁拥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心后镇,居然一澳区也”(2)。这里最早可能是姚姓祖上先在此聚居,因此最早此地称“姚家墩”(3)。东晋时黄元集当新安太守,殁后葬此,后黄姓子孙在此安家发达兴旺,宗族此长彼消,由“姚”而“黄”,村名渐渐成了“黄墩”(4)。而更多地是传说唐末人们为避黄巢兵乱,说是凡黄姓村庄可以免杀戮之灾,于是这里就改成了“黄墩”。而同样是东晋时候来新安任太守的程元谭,勤政爱民,百姓请留,被赐第于此,子孙繁衍,此后程姓显祖程灵洗保境安民,官至高位,此地渐渐成为徽州程姓最旺盛的发始之地。明代的程敏政对“黄墩”提出考证,认为此地实应名为“篁墩”。(5)
    篁墩不仅村名历史沿革扑朔迷离,而且其宗族聚居的历史盛况特别引人瞩目。许多徽州文化研究者在探析徽州宗族迁徙历史时都惊奇地发现,北方中原世家氏族汉以来陆续徙入徽州,竟大多都以篁墩为始居地,由此而先后向徽州各地、大江南北扩散迁徙。根据许多徽州宗谱、家谱和地方史志文献记载,“始迁篁墩”、“祖居黄墩”的徽州氏族,像姚、黄、程、朱、戴、毕、江、汪、王、李、方、许等等,至少有二、三十个族姓,有的考证甚至说有三、四十个族姓。(6)正因于此,篁墩古村在徽州宗族徙迁史上地位特殊,有民谚云:北有山西洪洞大槐树;南有武夷宁化石壁村;中有徽州古篁墩。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是明代中原氏族移民的集中基地,那里承载着中华民族许多族姓先祖的历史记忆,民谚云:“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南方福建武夷山下宁化府的石壁村也曾经是许多氏族南徙的重要聚居地;而篁墩则在汉代相当于公元零年前后,即渐渐成为中原氏族的始居地,比大槐树早上千年,难怪有人称篁墩为徽州的“耶路撒冷”和“麦加”,誉其为“徽州文化第一村”。
    尤其让篁墩在海内声名远扬的是,徽州程姓显祖程灵洗业绩辉煌,殁后被民间奉为传奇式神灵,在其居地篁墩留下了“射蜃湖”、“相公湖”、“鼓吹台”、“洗马池”、“铧卜桥”等等故迹遗址,而北宋大理学家、河洛之学的代表人物程颐、程颢又认篁墩程为其宗祖;此后集孔孟儒学大成的理学大儒朱熹,其徽州始祖又在篁墩。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巨大的影响,地以人贵,使得篁墩古村也让世人刮目相看,朝廷赐称“程朱阙里”,皇上亲书“洛闽溯本”。篁墩不仅是程、朱寻源敬祖的圣地,也成为世人崇仰膜拜的一个儒学精神家园。这里曾建有程氏忠烈庙,(二程、朱熹)三夫子祠,有朱家巷遗址,更有徽州文化的标志石坊“程朱阙里坊”,还曾专门编撰过一本影响很大的《程朱阙里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兴废更替,篁墩古村变化很大,古建筑风貌已基本消失,铁路穿村而过,马头墙早已褪尽了昔日铅华,只有几座苍老的明代古石板桥在几棵古树边静静地伴着溪水流淌。
                          篁墩的发展机遇
    历史风雨的冲刷,使篁墩成了目前这样有点衰败的不起眼的小村子。但是,在小溪环绕、绿树浓荫的后面,篁墩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市以旅游和综合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在继续做好黄山风景区旅游的同时,努力发展徽州文化旅游,把徽州古村落文化旅游搞活、搞动成为一个主攻目标。按照孙起孟老人的告诫:善用徽州文化资源。我市依托徽派建筑风貌优美的徽州古村落空间,近些年徽州乡村写生旅游经济逐渐发展;徽州乡村油菜花和竹海、红叶摄影旅游经济也渐成规模,乡村休闲养生旅游也正在有序起动。而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寻根溯本,认祖归宗,宗族探源也渐成热潮。而正如前所述,篁墩古村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
    现在篁墩古村至今仍留存着“程氏祖墓”墓碑、程氏显祖墓遗存;明代官方所立的“朱夫子祖墓”石碑仍在,黄氏祖墓、毕氏祖墓、朱氏祖墓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程朱阙里”石坊部分构件还在,十九件之多的关于篁墩的历史碑刻文物也陆续得到发掘和收藏,《程朱阙里志》及许多家谱、族谱文献也为篁墩的宗族寻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线索。篁墩古村完全可以借势运作,发展成像山西大槐树那样,吸引内外宗亲趋之若鹜的祖源村。
    我市旅游发展,目前亟需审时度势,淡化门票经济,破解古村落旅游同质、单调的困局。要用好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借国家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春风,高度重视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徽州宗族文化之扬弃性利用。对内外中华宗族寻根问祖热潮的兴起,善于引导,善于为我所用,似应以同情的理解,宽容的热情,良好的服务,正确的导向,助推我市宗族寻根旅游经济的形成。四面八方的宗族纷纷来徽州,来篁墩寻根问祖,溯本穷源,报本尽孝,无可厚非。市里人来得越多,吃、住、行、旅、农家乐就越繁忙,这是好事。篁墩村紧靠中心城区,水陆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完全可以在助推宗族寻根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
                          篁墩的保护利用
    篁墩在徽州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早已为徽州学界和社会各方面所关注。刘伯山等徽州学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努力为篁墩的保护和利用奔走呼号,做了许多实事。市、区、镇历届领导,像前李宏鸣市长、市有关部门领导等,也曾多次亲临考察,多有谋划思考。而屯溪区政府、屯光镇政府以及村两委等也一直把篁墩村的保护和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规划,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有许多保护举措。安徽省原副省长、安徽省朱子学会原会长龙念曾亲率调研人员入村考察,对篁墩徽州文化遗存和生态空间保护写出了专题调研报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朱佳木教授也曾亲临篁墩考察,对篁墩村的保护和发展有很好的想法。最近省朱子学会还将继续作篁墩徽州文化生态保护专题调研。我市程朱理学研究会近二十年来一直把篁墩的徽州文化保护利用作为重头学术研究和活动内容,竭力支持对篁墩徽州宗族祖遗文物进行发掘保护,多次组织徽州学专家学者论证篁墩保护利用规划谋划,协助组织篁墩宗族寻根问祖活动,帮助建立篁墩文化陈列馆,等等,做了许多实事,并且尽力给予资金支助。篁墩村的程文俊等村中长老,也为篁墩徽州文化的遗存保护、为宗族寻根的开展热心奔忙。由于篁墩傍山面水,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山渐江风景名胜区”内,又是屯溪的大水口,加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近年房地产大兴,盖房卖屋赚钱的大风潮中,不少开发商也盯上了篁墩这块宝地。有的虽然也曾做过一些漂亮的规划,但基本上离“篁墩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的要求甚远。篁墩的保护和利用,明天的发展,确实需要有一种“文化”的战略眼光。
    篁墩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提上了议程。这里应该有一个依托篁墩徽州宗族徙迁史、依托丰富人文遗存的徽州宗族博物馆,可以建立集查寻、交流、研讨、祭祖、联谊为一体的徽州宗族寻根文化园,逐步形成提供内外宗族寻根服务、祭祖服务、家谱族谱编印复制服务、宗族联谊、商贸交易服务的综合体系。因此,应该把篁墩村的保护列入“百村千幢”工程,把屯溪东边的水口,建设成徽风徽韵浓厚的又一个徽州文化承传和弘扬基地、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示范园,和屯溪西边的徽州文化艺术长廊相呼应,把我市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一步步落到实处。


注释:
(1)(2)赵滂·程朱阙里志【Z】(卷一)·地灵志·明刊本
(3)黄生·篁墩辩
(4)(5)程敏政:“其地故多修篁蔽瑛,因以篁墩名”·程朱阙里志【Z】·地灵志·明刊本
(6)程氏宗亲网·远逸逍遥网民文载:新安琅琊王氏迁徽始祖王壁先迁篁墩苦竹巷;唐昭宋子李佯迁篁墩;济阳江先祖江尚质唐末迁篁墩;萧江氏萧祯唐末隐篁墩,墓塟南溪南;汪华第八子俊迁篁墩;徽州胡氏始祖胡瞳唐时迁篁墩,甲道张氏始祖避黄巢乱隐篁墩;叶氏始祖叶翥官歙居篁墩;项氏始祖项明远唐天祐间迁篁墩;徽州望族许氏先祖许儒梁时迁篁墩;曹氏先祖葬篁墩;毕氏先祖毕师远宦新安葬篁墩;姚氏先祖姚旭唐末避黄巢乱迁篁墩;黄氏先祖黄璋唐神龙年间迁篁墩;戴氏先祖戴英唐广明年间迁篁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0:52 , Processed in 0.6010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