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品黄山,天高云淡

[复制链接]

2038

主题

2046

帖子

750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5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6:5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拗不过儿子的坚持,今年暑期排除多种设想,最终还是带他去了黄山。

黄山,于我是如梦魇一般的名词,提起它,十三年前的精疲力竭,那面对无止尽山路时的无助,以及从黄山下来后的瘸脚,这一幕幕情景,虽然已像旧电影的胶片一样,被时间刻上道道痕迹而显得不甚清晰,却依然能缓慢而执着地在我眼前放映,提醒我当年留在黄山脚下的那一句誓言:“这辈子,拿枪抵着我,也不再上黄山了。”

然,纵是那般的心不甘情不愿,却还是敌不过身为人母的名份,不得不再重走黄山路。

定于周三上午出发,一路疾行,于沿路的美景之中,我却无心欣赏,心头只期待着,经过十数年的风雨沧桑,黄山是否在岁月的冲刷中低矮些许,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少担些累,然而上帝大概没空聆听我的祈祷,当黄山重现我眼前时,它依然高峻、挺拔而伟岸。

次日凌晨五时,金杯面包车载着满满一车的兴奋,在盘山路上逶迤前行了约二十分钟后到达云谷庵索道站,很幸运地排在第一梯队,但却因误入“贼”道而还是在排足两个小时的队后,终于以腾云驾雾的姿态到达白鹅岭。

山上山下不过千百米的垂直落差,居然营造出两重天,山下已是一派雨后初霁的景色,山上却是狂风大作,浓雾迷漫,于是,既便眼前的云雾比周杰伦口中的未来更为薄如禅翼,却也成功的阻止了我一睹黄山奇松的机会。古人来到始信峰才相信黄山确实名不虚传,我也是站在始信峰峰顶才终于开始相信,我又一次踏踏实实地站在了黄山上。因为,除了黄山,谁还能这样子一照面就给我一个下马威呢。

都说朦胧产生美,但于朦胧中游美景,却绝对是对黄山这一人间尤物的糟蹋,但幸喜的是,这样的浪费还不算多。在游完狮子峰后,黄山,终于还是以其名山的风度,包容了我的小人之心,接下去的行程里,它一直以一派风清云淡的气象回馈我的满腹抱怨,以至于,最终让我不得不感化在它的美色中。

西海大峡谷有黄山梦幻景区之称,堪称黄山之精华所在,但穿越峡谷全程需要五六个小时,考虑到需节省体力留待明日登天都,所以,我们走到一环就折回了,但这区区不到二公里的路程,也已足够让我领略了它的秀丽、深邃与险峻。

来到位于峡谷入口的排云亭,展现在我等眼前的即是一卷气势磅礴的泼墨山水,只见眼前群峰竞秀、千仞壁立,放眼望去,沟壑纵横、石壁如林。由于少了旅游团的足迹,所以,这样的黄山更显其宁静幽远,只闻虫鸣鸟叫,而不见人迹,使人感觉到仿如置身于仙境中一般。人行如此美景间,也已不觉得累,不知觉已出得峡谷。

按照时间安排,此时该去飞来石赏晚霞。但当我们爬上飞来石时,离六点四十五分的日落还有近二个小时时间。于是,生平第一次有了出手阔绰的行为——“一寸光阴一寸金”,按照这样的公式计算下来,我在海拔一千七八百米的高度,于簌簌山风中挥洒掉的该值多少黄金。可悲的是,我这样的洒脱却只值堪堪收回本钱,由于少了云霞的映衬,我苦候多时的落日显得单调了些,于是,只有将那颗渐渐没入地平线的明珠抓拍了几张靓照后,便趁着暮色尚存,匆匆赶回西海饭店入住。

据宾馆的日出预报,第二天的日出概率是50%,根据前人的经验,这样的概率,意味着明天有懒觉好睡了,但心有不甘的我依然将闹钟定在4:00整。所以,当张学友磁性的歌声将我从酣睡中唤醒时,窗外的点点繁星不啻是此趟黄山之行的最大惊喜。一骨碌儿起身,顾不得洗漱,穿好衣服,抓起御寒的羽绒服就冲出宾馆。

早起的鸟儿确实有虫吃,当我们摸黑在山路上行走二十分钟到达清凉台时,占据了第二排的有利位置。此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我必生难望的景象。头顶上,满天星斗挂在深蓝的天幕上,宛若被不小心撤在黑金丝绒上的钻石般闪出清冷的光线,生生耀得人眼迷离。远方天地相接处,一抹暗红的霞光将云层与天空分割开来,衬着那天空从靛到紫层层递进,霞光流幻,确有“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的意境,也将白日里的一幕幕“十八罗汉”、“童子拜观音”等印象画勾勒成巨大的剪影。在寒风中等待一个小时后,远处一丝红光钻破云层,预示着久等的朝阳终于姗姗来迟,站满山头的人群竟然发出一阵欢呼,而我,居然也被这缕红光烫得心头一热,于是乎,在激荡的情绪中,用数码空间保存了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的日出。但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片刻后,太阳已全部钻出云层,这时太阳的热情真让人受不了了,收起行头,意犹未尽地随着人流走回宾馆去补回笼觉。

吃过早餐,退了房,抄近路登上光明顶,再下天海,这一路的风景美不胜收,但由于心里惦记得当天的重头戏,所以,我的表现更像一头负重赶路的驴。因此,在继相机的内存不足之后,老驴的内存也严重不足,望着眼前走不到尽头的路,我只觉得最后一丝力气也被抽光了。

在用机械一般的动作走到玉屏楼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于此处的一茶座里用方便面慰劳了饥肠辘辘的五脏后,先来到名扬四海的迎客松前留影,无奈迎客松前人山人海,无处立脚,无处可抒我“到此一游”的感言,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掏出相机,既然黄山松不容见证我到此一游的光辉形象,便让名松到我相机一游吧。

将行李寄存在茶座后,终于来到的关键的时刻,我全副武装地站在了天都峰脚下。可是,当我望着眼前七八十度角的石阶,忽然间我培养了许久的勇气顿失,这时我只羡慕起“蜘蛛侠”来,幻想着也能用一根吹弹即破的蛛丝在林间岩上攀藤挂树,片刻间就掠过层层石阶攀上峰顶,但人家那毕竟是科幻,现实中的我唯一能做的只剩下学老祖宗的模样,手脚并用地爬上去,纵然不甚雅观,但必竟这是唯一能上天都峰的办法。

然而事实也证明,这一“爬”的过程,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没有在“山”前加一个“爬”字更能体现出登山的艰辛了。由于使用了正确的“工具”,我们只用了三十五分钟就登上了天都峰顶,站在海拔1810米的高度,放眼环顾,四周群山逶迤,确实有“海到无边人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但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渺小,所以,这样的高峻是不适合渺小的我,于是匆匆在“天都绝顶”的石碑旁留下我簌簌颤抖的丽影后,便结束了我一生中伟大的壮举。

但这一次爬天都的“壮举”,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生至理:无论前途如何崎岖艰险,只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秉持这样的理念,所以,即使是在走素有黄山第一险的“鲫鱼背”时,我是心无旁骛地盯着脚下路,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我的心理极限。

下得天都,坐玉屏索道平安到达山脚,结束了我的第二趟黄山之行。此时我的心情与上山前已截然不同。

此行黄山,天高云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2 16:24 , Processed in 0.73136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