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景点] 照壁怀古

[复制链接]

64

主题

64

帖子

192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9:5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早就耳闻新安江综合延伸段有处恢弘、唯美而艺术感浓厚的照壁,一直很关注那段艺术长廊的建设,断断续续得知关于照壁筹建的各种信息,从规划、设计、出图到篆刻、施工、修饰等等。心中曾多次起意去那走走,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得愿。

  也许,心中常有向往;所以,惊喜就留到了最后。

  我喜欢建筑,城市建筑,尤其是城市雕塑,爱之为甚。城市雕塑是反映一个城市文化内涵或者城市灵魂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微观,却直观。每到一处,我总会用镜头留下城市雕塑的印记。前年有幸去了重庆交流学习,重庆解放碑的街头雕塑和洪崖洞的室内雕塑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解放碑的雕塑以反映新重庆的城市气息为主,洪崖洞则以反映老重庆的文化印记为主;两处的雕塑以人物居多,浇筑手法以写实为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离开重庆两年有余,那些雕塑依然鲜活地烙在记忆深处;留连那些雕塑扑面的艺术氛围和文艺气质,但又不脱离大众,做大众的艺术是件美好的事情。后来,去了景德镇,在景德镇一处街心公园里,也看见了若干雕塑,那是一组以制作瓷器为主题的铁铸人物雕塑。雕塑分成几组,按照制瓷步骤为序依次排开,有的在制胎,有的在拉风箱,有的在描色,各色人物神情极其传神,让我对景德镇莫名多出些好感和喜欢来。

  年初的某日,乘车从新安江畔过,突然看见了熟悉的印记,那是我喜欢的城市符号。车窗外,一组雕塑立于夕阳的余晖中,心中一阵悸动和欣喜。因为,从重庆回来后,心中一直念叨着什么时候我们那里也有既体现文化内质,展示城市形象,又有艺术水准的城市雕塑作品出现呢。然而,就在我痴望着窗外那抹夕阳的时候,不偏不倚,她出现了。那是种久违的熟悉,是种潜意识里的预约,仿佛,我知道她会出现一样。

  然而,这只是惊喜的开始。心目中的照壁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是通过一组相片,蓝天下,雕刻着各色徽州名人的照壁雄壮地矗立在新安江畔。震撼,感动。那清清粼粼的江水,瓦蓝瓦蓝的天空,三组呈弧形傲然挺立在我眼前的照壁,有种无法抵挡的气场,让我为之美,为之疼,为之沉醉,为了狂喜。

  照壁算是建筑的一种,但算不算雕塑的一种呢。在看了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的文字后,我觉得,它是了。因为城市建筑和城市雕塑从某个程度上说,其实是一个可以交叉的主体。有时候,建筑也成为一种雕塑,而雕塑有些时候也属于一种建筑。新安江畔的那组照壁,在我的审美世界里,就是一组有着厚重感、积淀感、沧桑感的城市建筑,是一处精美绝伦而大气磅礴的浮雕艺术。

  9月的那个晚上,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第一次走近照壁,走进照壁里的徽州人。经“林廊清影”,两排大红灯笼凭廊檐而悬,三五市民小憩廊中,不甚惬意。江对岸,“孙王阁”流光溢彩,仿佛“天上的楼阁”,有种恍若仙界的意境,使我有不想移步的念头。再往前,行至开阔处,地灯和霓虹映射下的照壁撞入眼帘,心往下一沉,有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只是怕旁人笑话,只得默默的欢喜,寂静的喜欢。

  南面照壁以徽州历史人物为主,属于人文系列。汪华是第一个我在照壁上看见的徽州名人,被徽州人尊为“汪华大帝”的汪华公排在第一,看来合情合理。朱熹,虽是婺源人,但婺源本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朱熹在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中国朴素哲学也有价值,去年得闲时,还邀得几人去寻过他讲学“紫阳书院”旧迹,想找点他治学的遗风。胡宗宪,也了不得,在军事上的贡献不可小觑,曾去过绩溪龙川的胡宗宪旧宅,很值得玩味。许国老、程大位、渐江和尚。一个叱咤明朝三代,歙县中和街上的许国石坊静默得述说着他政治上的成就;而程大位是位“精打细算”的人,还发明是世界上第一把卷尺,是为“卷尺之父”;渐江和尚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他的墓隐在歙县西干山的山峦里,也去寻过,很普通的一方土地,山中清幽逸静,正好适合他沉睡。惭愧得很,竟然不知道张小泉是徽州人,用的剪刀倒是“张小泉”牌子的,看来徽州人里不乏优秀的匠人。

  再说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看到这句话,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了,他是我们徽州理财学家,应该在照壁上刻下身影。黄宾虹的画现在拍的很高,收藏者甚多,可见他在近代画坛上的地位,他的成就还在他对绘画原理和技巧上的贡献。陶行知先生、胡适之先生,一位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位是北大闻名的才子、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这也是我非常敬仰和崇敬的两位先生,并以同乡人而骄傲。今年四月去天津开会,在夜间参观天津旧城改造纪念馆时,大家一听我是徽州的,只是围过来,问这问那。从徽墨问到徽商,从黄宾虹问到汪观清,从京剧问到徽剧,从徽州女人问到棠樾牌坊群,居然还有知道臭鳜鱼和石头粿的。彼时,除了荣耀、自豪,幸福指数高,还有对徽文化的一种无比的热爱,无比的想念。

  南面照壁的右侧,主要以徽商为主,“无徽不成镇”,曾经的徽商称雄明清数百年,赢来“徽骆驼”的美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歌舞剧《徽韵》中最令我有动容的便是演绎徽商创业的那段剧目。说到徽商,累计了巨大财富的他们,最重视的还是教育,所以“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徽商在外艰苦创业,诚信勤勉,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回乡后,铺路修桥、投资教育、修建祠堂,应该说,徽商为徽州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应当被镌刻在历史的长廊里,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于后人的记忆中。

  从历史的记忆中走出来的我,顺着“湿地栈道”来到马路旁,抬眼望去,“新安大好山水”摩崖石刻临江而立,据说那个地方早前是处地质灾害防治点,而现在却成了一处极佳的人文景致。大约,譬如危机,变危为机,只是看如何去思考和对待的了。

  查阅相关资料,照壁怀古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徽州照壁,是重要的“文化提升工程”。果然是大手笔,大艺术。照壁怀古会不会成为地标性建筑呢,就像提起“小美人鱼”就想到哥本哈根,想到“黄河母亲”就知道兰州一样呢。文化是软实力,还是双刃剑,用好了,是宝贵的财富,并且永远发掘不尽,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若不善于保护扬弃、开发利用、总结推进,它就很沉默,并且在若干年后要么被其他文化兼并融合,要么在孤独寂寞中溺没,再或者被外来文化不断冲击而异化,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见的。现在,有了这处记载徽州历史的照壁,有了照壁里了不起的徽州人,以及照壁后面数不清的故事,道不完的人文,说不尽的历史,那些徽州人一个个都从书本里跳出来了,变得立体、有形,不管怎么样,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只是,此行略有遗憾,因为时间有限,照壁北面还有新安山水胜景未曾领略,也许,留点遗憾也好,给下次去找个由头和念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23:16 , Processed in 0.7692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