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裁剪锦绣张小泉

[复制链接]

53

主题

53

帖子

159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23:4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杭州张小泉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的“张小泉剪刀博物馆”内,陈列着唐宋以来各个时代的剪刀实物,其中就有清同治四年“张小泉招贴”、光绪“永禁冒用”石碑、国务院嘉奖令、中国驰名商标证书等,甚至还有毛泽东主席当年语录“……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张小泉,明末清初黟县人。他的父亲张思家,在“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回到黟县,在城郊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张小泉自幼跟随父亲在铺中帮忙,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自己细心琢磨下,也学得一手锻制剪刀好手艺。他对剪刀的锻打、出样、泥磨、装钉、抛光各道工序,都非常熟练,很快能承接上父亲,在黟县颇有名气。明崇祯末年,灾害频繁,烽烟四起,社会混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张小泉带着儿子张近高逃难来到杭州,在吴山麓大井巷觅地一块,搭棚设灶,仍然挂起“张大隆”招牌,以锻制剪刀为业。在杭州,他进一步研究制剪工艺。吸取龙泉宝剑的铸造方法,选用浙江制造“龙泉”的优质钢,镶嵌于剪刀刃口;再用镇江特产的泥砖研磨,因此刃口及其锋利,经久耐用。由于张小泉制作认真,质量上乘,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又是杭州商业中心,故而生意兴隆,利市十倍。这时,同行们为争夺盈利,也纷纷打出“张大隆”招牌,一时间,杭州城到处都是“张大隆”剪刀店。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防止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而坏了自己的名声,张小泉便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张小泉”,并将字烙在剪刀上。
张小泉过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维护自家剪刀利益和信誉,张近高又在剪刀的“张小泉”三字之下,再加上“近记”两字,以便顾客识别。即使如此,但仍然无法制止别人冒牌仿造。乾隆年间,张近高的儿子张树庭受业时,适逢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州。据说乾隆曾微服到“张小泉近记店”买剪刀,事后责成浙江专办贡品的织造衙门,进贡张小泉剪刀为宫用之剪,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更为大振,生意越发红火。此后年代,“张小泉”剪刀相继传于张载勋,再传张利川。光绪二年(1876年),当传至张永年时,永年尚幼,便由其母孙氏掌管店务。光绪十六年,孙氏为控告别人冒牌曾拦轿告状,时钱塘知县束允泰出布告,题“永禁冒用”,并刻石碑立于店门,石碑一直保存至今。宣统元年(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张小泉锻制剪刀技术在杭已传八代。张祖盈以“海云浴日”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商标上还加上“泉近”字样。
“张小泉”剪刀的锻制工艺,在杭州代代相传,产品质量与款式均越来越完美。宣统二年(1910),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获得银质奖;民国4年(1915),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二等奖。民国6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更受顾客的欢迎。民国18年,张小泉牌剪刀又在首届西博会获得特等奖。从此,张小泉剪刀蜚声国内外,誉满全球。建国以后,“张小泉”剪刀曾三次在全国民用剪刀评比均获第一名。如今,成名于1663年的张小泉品牌,已经成为我国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著名戏剧作家田汉先生曾赋诗赞誉张小泉剪刀:“快似春风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随着张小泉剪刀的驰名,张小泉名字也随之流传三百多年而经久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11:37 , Processed in 0.0680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