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歙县:小溪村外 丛林寺|使徒行记

[复制链接]

31

主题

31

帖子

93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4:53: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小溪就是这个村子的名字,丛林就是村边上这座寺庙的名字。据明清文献记载,丛林寺旧称小溪院,唐太和五年(831)倡建。 宋宣和四年(1122)迁建, 明天启六年(1626)大修 ,清同治七年(1868)大修。




2015年7月,我们一行人去徽州测绘调研,测绘的对象本是徽州地区的祠堂建筑,因为研究对比的需要,另外找了徽州文保单位中的寺庙类建筑。一共只有两处,其中一处便是丛林寺。


丛林在佛教中通常指禅宗寺院,乃僧侣聚集、修道之处,故又称“禅林”。禅宗初期,僧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律宗寺院。后来因徒众日多,便逐渐聚于一处修禅问道。唐代百丈怀海见这种形式不合传统礼法制度,尊卑难分,对说法住持等多有不便,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结合儒家伦理观念,别立禅居,成为丛林的最初形态。丛林的意义,据说是喻指草木的章法有度,不乱生长。


・・・・・・


2   


丛林寺距离小溪村外约一公里,于一座小丘的山脚处。丛林掩映,古意盎然,开车经过时并不容易一下子发现,即便看到了寺内的歇山屋顶,亦需要琢磨一下入口在何处。





丛林寺的大门常日里是不开的,因为这里早已没有香客进香,寺内亦连一尊神佛塑像都没有。现时居住在内的,是一位叫“释也农”的老人和他的妻子,见到“释”姓,又居寺内,便能猜到他应该当过这里的和尚,询问后得知,在这里当过和尚的是他的父亲,解放后还俗、成家,有三个儿子。他告诉我们,丛林寺解放后做过村里的学校,后来就一直空着。他父亲一直义务看守、保护寺院。其父过世之后,他继续留在了寺内。平常除了耕种自己的几块田地,也负责清扫寺院、防火防盗防虫,还在寺院前后种了许多树木。






明初,歙县共有十大丛林(一丛林管十寺),小溪村丛林寺为第十丛林所在。寺院兴盛时,有文殊院、大雄宝殿、普贤行宫、晨钟楼等,现仅存大雄宝殿和残破的僧房。











进到寺内,虽有人烟之气,却掩不住的破败和荒凉。主人家的豢养的几只家鸡,就在这大雄宝殿内和殿外的草地上信步游庭。










・・・・・・


3   


在开始测绘工作之前,我们通常会巡视一下这栋建筑的大观,虽然已去过不下五六十座的各类徽州祠堂,且规模通常不会小于这座郊外的野寺。但进入丛林寺大殿的时候,那种现场的震撼感却是从未有过的——殿内中间四根柱子上架横枋,枋上由十二座斗拱托起的方形藻井,天花木板上仍留有依稀可辨的云龙彩绘,周边低一层级的天花板,则根据向心远近,绘以凤凰、大雁和各类祥云。一座三开间的小庙,在踏入殿门之前谁能意料到他内在的气势和它完美的空间布局。


















丛林寺剖面



丛林寺平面



据明嘉靖《徽州府志》卷之二十二「寺觀」中记载:“小溪院,在仁愛鄉,唐太和間建。” 大殿布局简洁、统一,平面呈正方形,坐北朝南,三开间,每边长约为9米,绕以敞廊,歇山顶。藻井做法在南方本就稀有,在歙县这也是我们看到仅有的一例。



明嘉靖四十五年序刊本《徽州府志》二十二卷,明汪尚宁等篡修,藏于东京东洋文库


・・・・・・


4


绕过影壁,壁后有一大幅罗汉壁画,但已漶漫不清,仅能从一些墙角的片段残余中,还可窥见一丝云林仙境。左右四面墙上另绘有水墨观音共24幅,皆为圆构图,内容为“童子拜观音”,“渡海观音”等。白描观音姿态各异,端庄凝重,山水、花木皆工,其笔法之流畅,勾描之精微着实让人叹为观止。在这样一座乡间野庙里发现如此高超水准的壁画,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但激动过后旋即而来的是强烈的不安——这样的文物精品,竟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保存,画作多已被墙上霉斑侵蚀,墨迹暗淡,几乎无一张完整。丛林寺虽然偏僻,但毕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对文物的监管保护。













丛林寺观音像壁画


关于丛林寺壁画我们查找了许多资料,在清乾隆《歙县志》卷之十九中有记载:“小溪院,唐太和五年建,殿後有丁雲鵬水墨羅漢。”再查阅清道光和民国歙县志中都有相同记载。

这个丁云鹏到底是何许人也?

丁云鹏原就是徽州休宁人,明末画家。他的诗画俱佳,因潜心佛教,所作之佛释、人物,尤其神采焕发,董其昌不但以摩诘相拟,并盛赞丁氏为「三百年无此作手」。他的人物画,上承吴道子、李公麟传统,又工禅月、金水两家,别具风格。早期衣纹线条圆润细劲,好似行云流水,设色雅淡,丝髮之间,眉睫意态毕具,存世作品两岸故宫都有收藏。如果丛林寺的壁画真为丁云鹏所绘,那这极有可能是他传世仅有的壁画作品。



丁云鹏,三教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神态与眉目的画法与丛林寺观音像极为相似



清乾隆三十六年序刊本《歙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张佩芳等篡修,藏于东京东洋文库




在与寺院主人的闲谈中聊起往昔轶事,说有关丁云鹏的记载,只知其生辰而不知其忌日,乃是他晚年反清,因躲避清军追杀而匆忙出逃,从此便不知所踪,而当年的出逃之地正是这丛林寺。丛林寺壁后的罗汉像,亦成了他最后的未竟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6 19:29 , Processed in 0.7103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