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古村落璜蔚

[复制链接]

20

主题

20

帖子

60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0:37: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黄山知名导游 于 2018-2-7 10:41 编辑

文化融合是铸就徽州文化的核心因素。徽州文化并非中原文化单纯的传承,而是居有新的特色。徽州文化既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儒雅风范,又渗透着山越文化的刚强气质。大规模移民活动促成的文化融合,以及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孕育了具有特色的徽州文化。


——栾成显


一、历史的辉煌


在歙南,有一古村落,璜蔚。


自唐高崇总章戌辰年间(668年)就有燕氏、李氏、苏氏等先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村落,现在的胡姓为外姓入居,也是宋朝的事情了。


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偌七年)由胡氏一世祖常侍公自咸阳,经婺源、绩溪大石门转徽州迁定潭居璜田,而后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5)第二十八世思文公迁居璜蔚,为璜蔚村胡氏始祖。



璜荆坪村 图/把手给我


璜蔚村名先前有佳溪、蔚川、蔚水、街川、黄郁等称法,民国四年(1915年)胡氏修谱,畏记“黄郁从璜蔚记”,将村名统一称为“璜蔚”。


璜蔚所在的“60里街源”一带则是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因山高雾浓,茶质特别好、茶园广产量多,天然的环境培育出优质上乘的名茶“街源烘青”,也是黄山毛峰的原产地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徽州茶商控制着中国大部分的茶叶交易(绿茶)(这个在电视《新安家族》就有详细的介绍)屯溪在当时就是徽商收购茶叶的大本营。


明末清初,徽商鼎盛时期,璜蔚也有不少以茶木为主的商人走南闯北。于是璜蔚古村就以其秀美和“街源烘青”、“江南第一茶市”的名气而在解放前享誉全国。随之诞生了许多老字号的茶商品牌,如老焕茶号、永济生堂、则贵茶行、玉泰茶行,他们修祠建庙、铺路修亭,构筑成一寺六庙六洞七亭十八桥,将璜蔚古村装点成“小桥流水人家”。



璜蔚也就成了那个时期茶农卖茶的集中地,包括深渡以下的小川、小洲和街口以里的长陔以及与浙江交界地方淳遂安的茶叶都到璜蔚卖。


茶行有天津的“政记茶庄”,上海“正兴德”茶行,山东程记茶行,璜蔚胡妙禾玉泰茶行、玉昌茶行则桂茶行,还有当地的许多茶贩、茶行百余号,收购街源及周边的茶,由于茶商激活茶乡,形成皖浙交界集市贸易中心。同时,外地的小商贩涌入小山村,安庆、永康小五金匠制作工艺师傅有几十人,银庄2个,布庄10个、盐店、米店甚多,药店四家,杂货店、山货店等,村中还开有赌场,妓院,甚至连外地乞丐也有百余人,住满街川亭台庙阁。可见当时璜蔚村的繁华程度。由于商品流通频繁,故享“小屯溪”“小上海”之美誉。


在重农抑商的时代,相对封闭的地方往往不会很穷,璜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加上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也非常充分,所以在当时,璜蔚的生活条件应该是比较富裕的。


璜蔚的地图也很有意思,似一片树叶子,意为开枝散叶?






二、朱元璋与洪武古道


要想成大器,同志须努力。君若称皇上,请走洪武道。


“洪武古道”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元末率兵南下征战,从徽州府歙县沿新安江走向“天堂寨”、“下朱岭”,入“琴溪峡谷”,再登“万岁岭”屯位“大天岩”,操演练阵战元军,出“鸠坑”再到杭州的长征古道。道中有许多遗址古迹,其中有些景点系他南下途径赞美与军师朱升命名的天然景致。沿途山色秀丽、群峰林立、古木流莺、名泉瀑布、奇石怪洞。古道将翻越两座大山(海拔800余米),涉足山溪、跨渡江河。年轻一族,既可重略当年朱元璋率兵南下征战的艰难险境,又可观赏大好山水风光。



洪武古道 图/把手给我

该道从新安江畔的“月亮湾”入口——“天堂寨”——巨(牛)岭——巨源——“琴溪峡谷”——“前坦岭(至善亭”——“一品石”——“卧龙照镜”——璜蔚古村(一村十八桥)(五凤楼)——“阳坦庙”——“柿木坪”——“万岁岭(又名一脚踏三县)”——“大天岩、大铁岩、操演坦”——“囡妮坟”——“万岁桥”——鸠坑口。

洪武古道景点来历与故事传说: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凤阳人。元至正12年(1352)参加郭子兴率领的红中军起义,在韩林儿称帝时任副元帅,龙凤三年(1356)元璋率领部队攻下南京,称吴国,废除苛政,实行屯田,接受徽州问政山人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并聘其为军师,壮大自己的军队,先后战胜陈友谅、张士诚的割据势力,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统治,逐步统一了中国。



洪武古道 图/把手给我


洪武古道跨越两省、两县、两乡镇的两座大山,两条江源之艰苦旅程。朱元璋从新安江沿线南下,前往街口古镇的三港,为绕道而行,避开元军追杀,进入“月亮湾”、上“天堂寨”。军队到三港并陇口时,月亮升起,此处形似一弯月亮月影倒挂,江水泛波。两山地势险峻,便于隐蔽行军。军师朱升便传令:“趁月光,入深山,翻上大岭再歇兵”。军队从月亮湾入深山上座卡,山腰海拔约800米,群山雾漫,月色迷蒙,真有人间天堂意境,朱升赞道:“天堂啊,美哉!”军队人马也已疲惫不堪,朱元璋就下令:“今住天堂”。次日越至怪卡岭(后人为纪念朱元璋越过此岭而改名朱岭,因朱元璋系明朝开国皇帝,地名不能犯上,故将朱岭改为巨岭,顺源出口前往雁州,该源称为“巨源”、口子上称“巨川”。



洪武古道 图/把手给我

军队行到璜蔚口,是沿大河而进,还是朝“琴溪峡谷”而入,军事需要,还是走走小源街川而入爬山涉水、攀崖登山。他们一路行军,一路发现“琴溪峡谷”怪石奇光:在“弓形峭壁”下有“一品石”,给予指方向,“八怪潭”,“仙女潭”还有“卧龙照镜”等,对秀丽山川赞不绝口,“大好河山何日统一。吾等必朝南下征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啊!”朱元璋自言感叹,霎时陈有谅带领一批元军朝璜田翻牛岭横截追赶而到,一场鏖战在前坦岭脚打起。朱元璋部英勇抗击,因寡不敌众,被元军打散队伍,朱元璋也被追杀得落荒而逃,一气逃到黄坑口看见有一个汪公大帝庙,躲入庙内汪公大帝像后,庙内蜘蛛又结好网,看似原样,元兵追赶到庙内,只见汪公大帝雕像,眼珠狰狞,怒斥元兵,吓得元兵只好扫兴而去。人们都说菩萨保佑朱元璋,他实是真命天子啊。后来汪公大帝庙一直香火旺盛,直到文革时期被当四旧而破毁,现存遗址。



朱元璋得救后,其他散兵集聚璜蔚村落,然后整编好队伍,在村中停驻了几天,招兵买马,纳贤进才,尤对村中八景及胡源、胡怀抱配景诗,赞不绝口,族人献粮捐钱,青壮年也有许多踊跃参军,为避免元军追杀,第三天带领队伍向源头出发,爬上一脚踏三县(歙县、淳安、遂安三县)的谷雨岭,现叫“万岁岭”。相传这“万岁岭是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封的。这里地势险峻,遍山树木,便于隐蔽,能攻能守,在此休整数日,不料被黄江潭的一个大官得知,就调遣一批元兵,企图一举消来朱元璋的军队,朱元璋得知此事就与军师商量对策,朱升说:“凭谷两岭这样的地势,抵挡几个元兵不在话下。”于是,就在这里筑起了“打天岩”、“打铁岩”、“牧马岩”三个寨。“打天岩”供官员商议军机大事,“打铁岩”用来锻造兵器;“牧马岩”作屯草放马。朱元璋亲自领兵在大天岩前那块平地上操兵练阵。没几天,元兵果真追杀到来,岭上只有一条通道,朱元璋等元兵过了山岔,就用树段、石头切断他的退路。当元兵快接近练兵场时,突然战鼓雷鸣,埋伏在四面的义军勇猛出击,刀劈剑戳,万箭怒发,杀得元军叫爹哭娘,溃不成军,死伤无数。残兵见退路已断,更是惊恐万状,见无处躲身,到处乱钻。这一仗杀得元兵尸横遍山,无一逃生,只可惜,朱元璋的战马被元军毒箭射死,朱元璋很是心痛。

朱元璋在这谷雨岭重整旗鼓,旗开得胜,扭转了战局,从此节节胜利。后采纳康茂才“且耕且战”之谏积极推行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九字方针,屯兵休整操练,招贤纳才,得民拥戴,从“万岁岭”发兵到鸠坑攻打威坪镇及淳安县城和桐庐县城,再战金华,攻下杭州,于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统治,逐步统一了中国。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他还常想起谷雨岭这块圣地和被射死的战马,特派人来厚葬战马,并把这谷雨岭改名为“万岁岭”。军师朱升也派人在练兵场推起了108个土堆,并把一面金锣埋在其中一个土堆下。相传,如果谁能一口气数出了108个土堆,谁就会得到那面金锣。如今万岁岭演兵场上,108个土堆还清晰可见,皇上所埋的金锣正等待着你的开采。




万岁岭 图/把手给我

说来也怪,万岁岭凡在朱元璋义军所屯演战斗过的地方,山石都有灰矿、煤矿、银矿、铜矿、钼矿(稀有金属价值比黄金还高)。璜蔚源头村民和鸠坑山民近几年随便敲打捡拾的矿石都可卖得几百上千元。有的农户获采矿收入达数万元。人们还洋洋得意地夸耀“洪武金锣实难找,万岁山上到处宝。当初众民助皇上,今朝回报世代好。”

万岁岭山下的老林坞有一座无碑坟,当今人叫他为“囡妮坟”。据说,坟里葬的是朱元璋的女儿。当义军出兵南下,军队行至老林坞时,只见古树参天,山势险峻,加之高山晨雾弥漫,像走进了山涧水潭中。朱元璋见囡妮落马下水,勃然大怒,心想:吾刚出兵,囡妮落涧,不吉之兆,带女出兵不利,碍于大事。于是他一气之下,就杀了自己的爱女。当他百姓感动,就把朱元璋囡妮就地砌了一坟。“囡妮坟”现经此道可观瞻怀念。

“万岁桥”位于翠岭村,全长9米,高4米,元代为木桥,当年朱元璋在万岁岭屯兵时经常走此桥,称帝后改建为石拱桥,并刻“万岁桥”三字于桥上。1998年桥面浇筑水泥加固,“万岁岭”三字仍保留可见,石拱犹存。属明朝建筑。


三、徽戏“无街不成班”



徽戏(建国后定名徽剧)传承悠久,徽班巡演大江南北,徽戏名扬京城,故有徽戏“无街不成班”之说。众多徽剧名家程发全、王进同、余银顺、方妙桂、胡志鹏、程松顺等百余人均出自歙县街源地区的韶坑、程家、长标、璜田、璜蔚、街口等几个古村落,其中,徽剧发源最早、传承最长的当属璜蔚村。



徽州最早的南戏杂剧剧作家苏万六 (?—1334)就出自璜蔚。明代邻村的毕尚忠(1416—1497),编有《七国志》《红笺记》,广为梨园传唱。

璜蔚村有个被称作“母大花”的胡广荣(1876—1936),谱名胡世馨,字润华,号佩兰,光绪丙子年生,新庆班班主。自幼拜师学戏,先工青衣旦行,后改工花脸,故有“母大花”之称,以铜锤见强。 1899年歙县渔梁唱对台戏,对台双方都派人雇轿子到璜蔚请其出演花脸戏。八仙桌上双方的银元越垒越高,争执不下。胡广荣耐心地说服双方收起银元,答应一家唱一出,一家唱《探皇陵》,另一家唱《大保国》。经过他的斡旋,对台双方握手言和,此事在当地轰动一时,传为佳话。胡广荣德艺双馨,享“盖歙南”之美誉。新老四大徽班都曾约其入班演戏。 1912年至1930年,胡广荣组建“新庆班”,自挑大梁,演职员达五十多人,名伶云集。徽剧名家王进同、方妙桂等均是该班学徒。 1918年曾应邀率班到淳安县威坪唱对台戏,载誉凯旋。从此该班唱红徽浙两地。



著名徽班男旦演员方妙桂(1898—1964),又名庙贵、玉洪,歙县蜈蚣岭人。幼时入璜田“尚刚班”,师从胡文时,17岁又入璜蔚“新庆班”学艺,班主胡广荣、胡德路。因为方的体形适度、扮相秀丽,故被名旦胡文进收为徒,习花旦,兼青衣。所学《喂药》《乌龙院》《山伯访友》《兰桥会》《荡湖船》等旦戏,深得其师真传,是徽州一带著名的花旦。曾主掌过“大舞台”“新和春”“庆春和”等班社。

璜蔚村戏班上至宋元杂剧,下至今天,历久不衰。徽班传人在建国后与时俱进,既能演徽剧,又能演现代京剧、黄梅戏。该村代表队多次参加县市戏剧汇演,并获佳绩。现在仍有徽剧传人十多人。

璜蔚徽剧名家多,梨园世家故事也举不胜举。如:乾隆年间曹家庆升班率先进京庆圣演出,首得徽班徽戏御赐;清末民国,璜蔚胡志鹏擅长演猴戏,被称作“南猴王”“草上飞”,在嘉兴、上海等地办班,一家四代十人均为梨园弟子,其孙胡慧春幼时与六小龄童同台演出,幸得领导人的接见合影;被称作“活周瑜”的胡在源,家传“四代周瑜”,出身于歙县的名家许承尧曾题联相赠;长春班班主胡康泰和一代教育大家陶行知是好友,陶曾赠其《康熙字典》;健在的长春班演员胡在煌一家号称“三代三花”,祖孙四代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19:06 , Processed in 0.55717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