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健行渐美,岭下苏村

[复制链接]

57

主题

57

帖子

171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2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健行渐美,一生太平,美好的八月,从旅行开始,这个八月我们带大家来到黄山太平,在这里,我们的主持人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又会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等着我们呢?今天,就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领略一个美丽的地方——岭下苏。


在了解两位大咖之前,我们还是先来说说这岭下苏的地理方位。岭下苏村隶属太平永丰乡,位于黄山区西北部,南倚太平湖,距城区52公里,地处“黄山—太平湖—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腹地,与青阳、泾县相邻,是衔接黄山区各景区与佛教名山九华山和泾县的中转驿站。


永丰乡有岭上苏村和岭下苏村,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只有一个姓苏的人家,而且还据说,这个姓苏的人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的后人。若干年后,苏家发展成方圆几十里的望族,富甲江南。
想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脉络,祠堂是必须要去的,苏氏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之后因战火而被毁坏,于清末同治年间重建,该祠有三进,进深38米,宽15.3米。前进门厅为五凤楼式,檐下木构件雕有人物山水、楼台亭阁等图案,雕饰精美;第二进两边墙上绘有山水壁画两幅和朱熹书写的“忠、孝、节、义”四个黑漆大字;第三进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相接,有青石浮雕栏板七块及八根石狮子望柱。


行走在祠堂里,你能感受到历史尘埃的气息,你也能因为年代久远而发出的吱呀声感受千年的文化,扑面而来的古韵让人沉醉,文化的传承,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敬教兴学”四个大字恰恰证明了苏氏家族注重教育的一个理念。


聊了这么多苏氏祠堂,当然是因为我们的主持人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培养出了苏雪林这棵文坛常青树的,对于苏雪林,其人其事,我们充满疑问,更充满敬仰之情。


说起苏雪林,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在这里,小编掉个书袋,给大家普及一下,苏雪林(1897年2月24日-1999年4月21日),原籍安徽太平岭下苏村。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50载,创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1998年,101岁高龄的苏雪林还特意回到岭下苏,回到她儿时的地方,回忆往昔,思念故人。


眼前的这栋建筑就是海宁学舍了,它是原来苏氏家族的私塾,也是苏雪林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海宁学舍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均用砖木砌筑隔间,雕有花格子门窗。大门上方有青石镌刻的“海宁学舍”匾额,系当时省长马振宪所书。院外两株丹桂古朴参天,院内紫薇映窗,屋后紧靠山川小溪,潺潺流水从窗下流过,八月丹桂香飘数里,使学舍显得特别优雅宁静。当然,也是这里,苏雪林先生,启蒙,成长,走出大山,开眼看世界。我们也趁着这个机会,在这里感受下当年苏雪林学习时的环境和氛围,不知道提笔写字之后,会不会也成为一名文坛巨匠呢~

苏雪林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对于暑假期间,有意探究先哲思想,品味不一样的文化气息,岭下苏村就是您不得不去的地方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0 04:51 , Processed in 0.5382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