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美丽乡村 叶村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4

帖子

312

积分

穷酸秀才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4 10:11: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cache.tv.qq.com/qqplayerout.swf?vid=x03175z9gcg



叶村在黟县的东南部,距离西递景区3公里。盛夏时节,这里更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轻拂,生意盎然。绿的那头,一弯河水绕村而过,古风隽永的徽派意象,不经意间,就被晕开在画里乡村的纸卷中。

叶村不仅历史悠久,在祖辈们智慧的恩泽下,还流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手工文化。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利源手工制麻工艺和余香石笛制作技艺就是其中的代表。

“余香石笛”既是实用乐器,也是石雕工艺品,它的流传历史已有300余年,相传为清乾隆年间叶村府君的石雕大师余香所创。余香石笛以当地石材“黟县青”为材料雕琢而成,吹奏起来,音质比竹笛更加浑厚。据《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记载:余香,匠心独运,所制石笛,石箫皆中律合调。作细巧物件,上刻书画,人称绝技。

旧时的黟县盛产麻布,而黟县纺织麻布,又以叶村的利源最为著名。早在元代,麻布的制作工艺就传到了利源村,从那时起,利源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织麻布村。民间有歌谣唱到,“源头十八家,家家织麻纱,脚一踩,手一捋,钞票就到家”。建国以后,黟县的苎麻和麻布生产进一步发展,曾一度在西递成立苎布厂,后又成立县麻纺厂,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麻布制作已成了一项古老的非遗传承手工技艺,被装进历史的陈列室。



每一处古民居都是一扇窗口,望山看水,承载着乡愁。利源村在2015申报成为中国传统村落,结合着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村里在注重古村落完整性的同时,细化项目,恢复古迹建筑,加强文物保护。奔着这个目标,村里目前正在着手修复利源古祠堂,准备把它打造成为集建筑文化与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展示区。



蚕桑养殖是叶村的一项特色产业,在村里,绿油油的桑园随处可见。这里有连片的桑园1200亩,是省级“一村一品”蚕桑产业特色专业村。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叶村就以巩固蚕桑产业,做强特色经济为目标,巩固发展了叶源片千亩优质桑园基地,改善并加强配套生产设施,改良优质蚕桑200亩,新建12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实施桑园生产作业道和灌溉排水沟渠建设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化合作发展,巩固“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链条。

小蚕共育技术是为了降低投入,提高产出,由村里统一订购蚕种,把蚕龄在1龄到3龄的小蚕放在恒温室里集中养殖,等小蚕过了3龄以后再发给农户自行饲养。在保证了蚕种品质的同时,也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



汪素玲是村里的养蚕大户,家里有7亩桑园,每亩种植桑树1000多棵。从开始养蚕到现在,差不多已有20多个年头了。她说,在“大包干”时期,村里的干部外出考察,发现养蚕是一个很好的农副产业,收益高,并且很适合这里的气候、土壤,就引进到这边。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栽桑养蚕,2012年最高峰时全村一年养蚕共计3227张。

在新的形势下,曾经的主导产业面临着发展瓶颈,面对蚕桑经济依靠传统经营模式所取得的收益日渐下滑的现象,本着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兴业富民的愿望,叶村也在努力尝试,谋求新的发展思路。



身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递的腹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成了叶村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在优势。如何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成了叶村在产业转型中的新课题。对于大周山石林景区的开发,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大周山原本是叶村的一处山地,整座山由无数奇峰异石构成,或相互连接延绵逶迤,或一座座傲然伫立。这里的石林景观在地质学上属于喀斯特地貌,清朝时期黟县地方志就有关于它的记载,“石壁幽峭,芳丛兰坂,香洁静明,延伫者忘疲矣。”

大周山上的石林分布面积达32公顷,如此独特的景观资源,曾经却一度处于闲置状态中。经过西递镇政府和叶村村两委的努力,大周山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了西递石林景区,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做足生态文章,打造景观亮点,也是叶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目标。依托徽文化的底蕴,利用独特的景观资源,实现资源变效益,叶村的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叶村自从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点以来,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紧抓“石林开发、蚕桑产业提升和公共服务提升”三个重点,累计完成投资2800万元,完成美好乡村建设项目15个。

其中,拓宽村庄道路500米、改造危房50户、改徽35幢;安装路灯110盏;清淤沟渠2400米,建设挡水坝4座,新增景观绿化美化带2000米。建设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站1个、垃圾收集清运站1个、垃圾池3座,添置垃圾桶180个、垃圾清运车6辆、配备保洁清淤员6名,落实了“日常日清”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同时,紧密结合本村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新建农民文化乐园1座,并在村中心打造建设约3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文化戏台、休闲长廊、景观墙、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今,叶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正在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借鉴这里蚕的精神,为了目标不懈地努力,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破茧成蝶,在黟县的画里乡村中,翩翩起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7 13:54 , Processed in 0.58473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