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走祁门 | 六都拾遗

[复制链接]

80

主题

79

帖子

237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4:20: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听老人言:“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什么神奇之处,能在县志上书写辉煌一页。带着疑问,在洪军民陪同下,随林坚老师前往六都寻迹。




▲六都村居现景




▲六都村居旧图



六都,位于城北10来里,原名善和里,建村于唐,为程姓世居之地。史载东晋时新安太守程元潭,传至15世程仲繁时,任户部尚书,“携子令匪拒黄巢,始居祁北善和”。





▲祁门善和程氏宗谱



▲辈份图解



此地文风昌盛,历代文人墨客辈出,多高官显宦。

南宋武状元程鸣凤为祁门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武状元。
六都鼎盛于明中叶,出程泰、程宏、程昊、程杲、程昌等进士。
“致仕在家”的程昌,多有知府、士绅前来拜谒,求政问难,以其一言而定夺,乃至县城至六都的乡道,车水马龙,轿来轿往,好不热闹,“小小祁门县,大大六都村”褒奖之语由此而来。
“和溪桥”建于明弘治7年(1494),采用祁门青石所建,如今石桥健在,古风依然,小桥流水,情趣盎然。




桥头屹立宪伯坊,古朴雄伟,4柱3间3层,外向正中上层镌有“大宪伯”3字,两侧上中两层嵌有镂空浮雕,镌有龙凤花鸟图案,精美无比,为旌表程昌所建。



古桥古坊紧密相依,驻村口,便让人感受到六都的悠久文化底蕴。




六都祠堂,历史上有18座,现存3座。
承恩堂,建于明初,原名永安堂,因明代穆宗二弟朱玺赐书“承恩”而改名。祠内曾有曾国藩、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国民党元老柏文蔚、于右任等亲书匾额数十块,文革时均被毁掉。
祠前有卵石广场,拾阶而上,两侧是一对相峙的石狮,气度不凡,石狮昂头少髻,是典型的明代特征,异于徽州石雕。




善和祠堂与大宪坊、和溪桥相邻,古韵犹存,相得益彰。村人对善和堂稍加改造,便成了善和学校,历史上六都儿郎在此读书识字,据说上下几里地的孩子都赶到这儿学习。




六都牌坊,曾有15座牌坊,功德坊10座,贞节坊4座,门楼坊1座,人称“牌坊林”。名气大的有黄门坊、钟秀坊、世科坊、方伯坊、经魁坊、绣衣坊、会亚魁坊、参政坊、节孝坊等,如今多数不复存在,只保存宪伯坊、桂林坊和世美坊。

桂林坊为门楼式石坊,因村人程文于桂花盛开时中乡试而得名。坊上刻有“丁酉举人山东新泰县教谕程文”等字样,牌坊高约5米,宽3米许,文革后失于保护,坍塌损坏严重,亟待修葺。




世美坊座落于村前和溪河旁,建于清道光年间,为砖砌牌坊,如今是六都村庄门户。







六都民宅,据洪军民介绍,六都村曾有2000多男丁。在这小小山凹里,寸土寸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民宅不因地少而将就,做精致、成亮点、有特色便成了六都人的追求。

狭小的过道里的石花架、石质鱼缸隐藏着往日的繁华。





砖质窗户集采光、防盗、彩绘、养眼与一体,为巷弄平添了一美景。





简易的木棚亭,既是闲聊之地,也是休闲场所。如今的村落几乎没了此景,少了邻里欢聚气息。
 


人去屋空青草长,瞬间空寂寂冷清清,一种历史沧桑涌上心头,但掩藏不了昔日繁华与文明。







生活在这个村里,沿袭农村生活的人们,还在守护着村庄的荣光,来这走一走,看一看,就随处可见农村感觉。











据说:“村里的后起之秀,利用微信之功,拉起一帮家里家外的兄弟姐妹,东家两百,西家一百,凑上壹万伍千元,将村委会沿河到和溪桥的道路修葺一新,掀起一股爱家乡的壮举,为六都古村增添现代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0 02:00 , Processed in 0.0753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