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静的山野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帖子

3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21:2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乡村的富庶,不仅体现在山野田园,连雨水也特别多。隔着裔村路亭的檐水,刚才还在雨雾中的五龙山瞬间不见了,只留下茫茫的一片。我一路担心的阵雨,还是遇到了。雨,落在亭瓦和树叶上,滴答滴答地发出不同的声响。好在,阵雨不长,半个时辰左右就随着云团走了,留下的只有空气中的潮湿,以及山路上的水凼与湿滑。路边,一尊尊石人石马的雏形,斜斜地躺在水坑口,路边的石场已被灌木和青草遮蔽,铁锤与钢凿的雕琢声,在遥远的年月沉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蝉与鸟竞相的鸣唱。雨水洗过的林相,看起来过瘾,放眼都是一片片泛起的亮绿,风一吹,宛如山野的百叶窗。不知何时起,山坞里冒出了一团白白的雾气,随着亮亮的绿飘飞。这样的景色,足可以醉心。





荒草簇拥的石板路,路边除了野生的茶丛、秀气的灯芯草、挺拔的芭茅,还有缠绕的茶菩藤、萝嘟藤。山岭虽是青石板砌的,有些路段却已损毁。随着山谷与山体蜿蜒伸展,荆棘、檵木、金樱子,以及猕猴桃藤交合一起,自然生成了路上的绿荫。檵木花小巧,白里透黄,一穗穗的,花比叶还盛;金樱子花花蕾紧结,盛开得平展,宛如白瓷小碟中托着金黄的花蕊;而猕猴桃藤呢,还结着绿豆大小的芽苞与果柄。清新的草木气息里,盈盈地溢着淡雅的檵木花与金樱子花的芬芳。贴着山谷而淌的涧水,也只能听见潺潺的水声,却不见水影。





山里的阵雨来得快,天放晴得也快。阳光一照,又是往上登山,身上开始汗津津黏糊糊的,草上的雨水把裤腿与鞋也打湿了。香樟、枫香、楝树、松树、杉树、毛竹,以及高低不一的灌木,组成了山脚的林相;山腰则出现了粗长的老藤,高耸的栗树、枥树、槠树、檀树。骑在路上的岭脚亭、半山亭、辛苦亭,虽然都是青石砌的,却梁朽瓦落,破败得不成样子,有的已坍塌得不成光景,石缝里长满了石韦与爬山虎。当地人称上山的岭为廻岭,足可说明曲折环绕,峰回路转。有的岭上,横着荆棘、腐丫、段木,有的还淌着一层从石缝里流出的水,自然,原始,寂寥。转到山涧,就有了突兀的青石与跨涧的石桥,就有了随石而淌的涧水,还有流泉与飞瀑。这样的涧水,仿佛是从树的根部和石缝中滤出的,清冽,明澈,无时无刻不让人有俯身畅饮的冲动。在半岭的地方,早年还有山民人家,如今残基都让荒草覆盖了。山上的莲花庵也是杂草丛生,成了一片废墟。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庵中还有为过往路人烧茶济茶的。曾经的茶香已成往事,路边的野茶正在抽芽。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廻岭也是进出婺源的主要通道之一,也算是“官道”了,怎么说荒就荒了呢?


前夜与裔村种山的老林约好,中午赶到他的山棚吃昼饭,即便是遇到了阵雨与蚂蟥,我还是喘着粗气按时赶到了山腰上的山棚。老林的棚里极其简陋,杉木板铁钉钉的木板床,小饭桌小板凳也是,炊具只有泥炉、铁锅、钢精锅。老林是山下的裔村人,他在山上种山已经好几年了。没想到,老林叫我去他山场转圈的工夫,昼饭就煮好了。他变戏法似的弄了酒糟竹鼠、煮香菇、炒小笋,还有一碟辣椒酱。


喝了酒,老林就欢喜和我讲古,说裔村的祖先是越国公汪华,村中的汪帝庙与正月“迎十八”的风俗,都是最好的诠释。俗话说,自古名山皆有寺,五龙山也不例外。山下的钱塘寺与净慈庵,已很难找到踪迹了,只留下一些残基与断续的传说。这些,都是五龙山与裔村自然地理之外的又一源头。其实,老林所说的汪帝庙、禁止岭、石拱桥、水碓,我都一一去看过,而留存他记忆中的这些人文景观皆已拆的拆、倒的倒,只能给我留下一个唐末建村的村庄影子,以及一个远去村庄的想象空间了。


老林年龄长我一肖,人实在,他一定要撂下手中的事陪我上山,被我婉言拒绝了。老林用镰刀给我削了一根木棍,说是上下山杵着防滑,万一碰到蛇,也好有个帮手。


近几年,我找到了贴近乡村自然的方式,把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田野调查与山野徒步上,每年徒步保持在3500公里以上。实际上,我在不同年月的不同季节都登过五龙山,山上的杜鹃林与山楂树所处的位置都一清二楚。五龙山也不是没有热闹的时候,比如挖笋的,采茶的,砍竹砍树的,还有摘山楂摘猕猴桃的,都碰到过。更早的年代,山上的半岭、万洋庄还有几家住户。不像现在,上山连人影都见不到一个。


龙,在民间一直是一个神秘的符号。而五龙山的山名,旧志上很明确:“山高大岩险,尽日云烟,状如五龙起舞”,应是属于象形吧。地方志上说,婺源境内的山脉是起源于中国三大山脉之一的南干山脉的分支,它从浙江开化的大举源、古田山入婺源境至石耳山、大鳙山。然而,五龙山与石耳山大鳙山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一直怀疑前人在说南干山脉的分支从浙江开化入婺源境时,是否将五龙山遗漏了,却苦于还没找到精准依据。箬叶与杜鹃,仿佛是五龙山山腰之上的植物标志,越往山岭上行进,箬叶与杜鹃就越多。箬叶叶面宽大,杜鹃花花朵硕大红艳,满山遍野。走到廻岭洞,就到了婺源与休宁的分界线,走过洞口,手机就显示安徽的信号了。洞是青石砌成的,呈拱形,洞顶和洞壁的青石匾额上,分别刻有“挹峡”“南干挹峡”的字样。我想,这石匾刻着“南干挹峡”的南干,是否与南干山脉是一种对应?如果是,婺源编辑地方志的先人真的是把五龙山遗漏了呀。


洞顶潮潮的,有水在不停地滴落。洞口不仅有石块被挤出,还挤出了缺口,仿佛洞顶有随时坍塌的危险。相对于洞外的阳光,洞内就显阴凉幽暗了,时时都有风呼呼地从洞口灌进灌出。


植物的神奇,让我惊异。廻岭洞口有一棵碗口粗的五谷树十分繁茂,叶的形状似榆钱,花开得细绵。相传五谷树结的果实年年形状各异,有时像小麦,有时像水稻,有时像高粱,有时像谷子,有时像荞麦,遗憾的是,我在春日只能见到五谷树宛如飞雪的花,却无缘看见形如粮食的果。面对神奇的五谷树,我想它在野生的本性中,散发传递着的应是人间烟火的田园气息吧。上五龙山莲花顶的路,就隐在五谷树的背后,由于草木茂密,很难发现找到路径。山土松软,易滑,我向山上行进还需借助路边的植物攀缘。一路上行,返身回眸,方才发觉自己是在杜鹃花的花海中穿行。杜鹃花红的妍丽,紫的素雅,一树树簇簇怒放,蓬蓬勃勃,盛开得近乎奢侈。


登上莲花顶,忽然开阔平敞了,有碑刻标着“饶河发源地”“海拔高程914.20米”等内容。这样的一串数字,仿佛铭刻着地理与时光的温润。五龙山主峰海拔1468.5米,莲花顶离主峰还有500多米的高度……


连绵隐秘的五龙山,是耸立在婺源东北部与休宁接壤的山脉,往大处说,五龙山还是赣晥两省的界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8 14:13 , Processed in 0.8784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