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明代友松祠50根方形大柱尽显气派

[复制链接]

78

主题

78

帖子

234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10:37: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友松祠的大门是一个石库门坊,为最高规格的“五凤门楼”。

     建于明崇祯年间


  据婺源县委宣传部江国旺介绍,理坑村现今保留着120余栋明清建筑,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其中,以官员住宅最有特色,包括尚书第、大夫第、司马第、天官上卿府和官厅等。“官厅”指的便是友松祠,是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府第。


  根据《婺源县地名志》记载,官厅又名为友松祠,本名驾睦堂,建造于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主人为理坑村当地名人、广州知府余自怡。


  刻有当年崇祯皇帝亲笔圣旨的石碑如今摆放在正厅与天井的交接处,虽已残缺不全,但“圣旨”二字依然清晰可见,成为敕建官厅的存证。


  古时,能享受皇帝亲自下旨建造官邸如此高待遇的官员并不多。能得到这种殊荣,必定是政绩非常突出的官员,理坑村人余自怡就是这样一位。婺源县文广局的程晓军告诉记者,崇祯皇帝之所以亲自下旨为余自怡建府邸,正是因为他为官清廉、政绩突出。


  据介绍,余自怡是明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的进士,先后当过湘阴知县、户部主事、副都御史,后改任广州知府。有史料记载他“清冤抑,绝请托,严武备,饬文治,政声籍甚”。


  友松祠在理坑村120余栋明清古建中算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栋。据江国旺介绍,友松祠坐西朝东,整体占地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其规模和规格在整个婺源县都极为少见。


  其内部规模比较大,正厅的前部用三块巨石铺成,显得十分庄重。这三块巨石也不是普通的石块,据余文辉介绍,这是当年特地从九江星子县选定并运来的,花费了一番功夫。


  官厅楼层较高,楼梯设在天井右边,楼上是全家人居住的地方。这种建造方法虽然简单,但使得整个正厅的透光性能十分好,且非常通风。


  除了圣旨石碑,还有一件实物刻有证明友松祠是皇帝亲自下旨修建的,那便是官邸前部的“五凤门楼”。


  “五凤门楼”由水磨青砖和砖雕砌成,是一个四柱贴墙的牌楼,四柱三间,中间是门,门楣有樨头装饰。牌楼门罩重叠五层,挑出飞檐,鳌鱼戗角,最顶层中间原先镶嵌着圣旨石碑,现已损坏。


  圣旨石碑并不仅在“五凤门楼”处有,官厅院门内的一面设有木披檐,覆盖青瓦,檐下有四组木质斗拱,上下枋之间一块竖匾上隐约也刻着“圣旨”二字。


  作为官员的府邸,友松祠并不奢华,反而是简单庄重,是一个有着长方形天井的四合院,属木结构封闭砖墙围护建筑。其正厅中的柱子也十分有特色,并不是常见的圆形柱子,而是方形大柱,且多达50根。


  友松祠的天井内四周还有一圈排水沟,汇水口雕成钱币状,出水口雕成祥云状。这一巧妙设计正是“官厅”历经多次山洪仍能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25 00:56 , Processed in 0.76860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