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徽剧的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5

帖子

19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14:35: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剧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也是闻名全国的一个大剧种。婺源徽剧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徽剧剧目通俗易懂,声腔艺术雅俗共赏。徽剧传播地域广泛,不仅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它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徽剧,亦称徽戏。但旧式的“徽戏”是指一种声腔,而徽剧的含义则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皖南一带,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逐渐融合奠定了徽剧的基础。在婺源地域形成的徽剧,多属“石牌”流派,以弋阳腔、老石牌(即老吹腔、高拨子)为底子,吸收了目连戏的高腔、下江调,并结合了饶河戏的弹腔及婺源民间小调,逐渐融合发展并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地方剧种。
  婺源徽剧的独特性在剧目上的表现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婺源徽班所演的剧目极为丰富,据说有一千多出,“文革”后尚存300多出。一些保留剧目,是观众以自己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进行审美选择的结果。自清光绪元年至光绪末年,徽班剧目多以徽昆戏为主。
  从剧本内容上看,徽戏剧目有的出自观众熟悉的古典小说,有的取材于历朝历代的逸闻趣事,有的反映民情风俗和市民心态。婺源是朱熹故里,儒家道德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因此反映忠义的三国戏、隋唐戏、杨家将故事的剧目,在徽戏中占有很大比例,如关羽的红生戏就有《北河祭旗》、《水淹七军》、《古城会》、《关公训子》、《水擒》、《斩颜良》、《战长沙》、《单刀赴会》等。
  《汾河湾》是经常演出的隋唐折子戏,长期以来为徽剧观众所喜闻乐见。婺源徽剧团初成立即排演该剧,当时分管业务的副团长崔月楼饰演薛仁贵,他极见功力的表演深为人所称道。1959年,《汾河湾》曾代表婺源徽剧随江西省古老剧种汇报团赴京演出。
  徽戏的剧目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徐珂撰的《清稗类钞》说:“徽戏情节,凡所注重者在历史,而惜非真历史也。”徽班艺人根据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不断调整剧目的演出。他们还从市民风俗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将一些普通群众十分喜爱的“时尚小令”编成反映民意风俗和市民心态的戏,如《一匹布》、《张三借靴》;表现社会政治斗争的剧目《昭君和番》、《清风亭》;还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花果山》、《安天会》等。
  《张三借靴》是一出丑角戏,通过秀才张三向财主刘二借靴以及刘二“祭靴”、“找靴”、“背靴”等情节,塑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吝啬鬼的故事,情节荒诞,语言夸张,唱腔通俗易懂。徽班为什么会出现《张三借靴》这样的剧目?戏里的刘二与徽商一掷千金造福桑梓的“善行”和“义举”相比,确有天壤之别。但是像刘二这样爱财如命的,徽州也不乏其人,徽商在借本经营时也许曾遭遇过这样的财主。其实,节俭也是值得推崇的徽商精神之一,有些资财雄厚的徽商仍然保持着俭啬的生活习惯。徽剧《张三借靴》显然是作者对徽州生活的有感而发,观众对这种无情的嘲讽自然心领神会。
  徽戏剧目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戏”的成分多,戏剧冲突激烈,生活气息浓。现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充分肯定了徽戏特点,说二簧戏所以盛行,它本身的优点起着决定的作用。二簧戏结构比昆戏简练,词句少、动作多,容易提起观众的精神,且词句通俗,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白。
         徽戏的独特性还表现在武功技艺上。武技主要包括把子功、形体功和毯子功等基本功。舞台上凡用刀枪剑戟等古代兵器进行对打或舞蹈的程式,称为“把子功”。把子功分为大刀枪、双刀枪、单刀枪、双枪、十八棍等。毯子功是徽剧演员各行当均需掌握的表演技艺,泛指演员掌握和运用翻、腾、扑、跌各项技艺(即跟斗)的基本功夫。旧时徽班艺人的武功以高、轻、稳著称。仙舞台徽班擅长武戏的“武旦宜”,翻打扑跌,耍枪弄剑,无一不会,演《泗州城》时,能连续翻30 多个“乌龙搅柱”。武小生汪灶喜能从八张桌子垒起的高台空翻而下,继又打几十个“旋子”。解放后婺源县徽剧团成立初期,崔月楼扮演《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当时40多岁仍能稳健地翻腾空跟斗。
  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其特点是排场宏丽,武技高超,风格朴实。徽剧艺人十分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注重对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情感体验,常通过一些写意的动作,以简练的姿态表达内涵丰富的神情。如《水淹七军》关羽和周仓在战前观《春秋》一场戏,演员通过各种观书的动作,表现出两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动作性最强的是武戏,这些高超的武艺技巧在徽戏中延续下来并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徽戏剽悍粗犷的风格。徽戏讲究身段、亮相的造型,让人产生一种雕塑形态的美感。徽戏的独特性在声腔上的表现是,曲调“高、昆、乱”俱全,腔类繁多。徽剧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剧种,它曲调丰富,其中有曲牌体高腔、昆曲;有属板腔体吹腔、拨子、西皮、二簧;还有兼于两种体制而有之的昆弋腔,以及杂曲小调等。徽昆的唱腔曲牌较苏昆粗犷强烈,以演武戏为主,多用大小唢呐伴奏,配以大锣大鼓,气势宏伟。
  “文革”前,婺源徽剧团挖掘整理的491 个剧本中,属于高腔的201 个,属于吹、拨、皮、簧的290 个,属于昆曲、皮簧混唱的17个,属于花腔小调的26个,属于梆子腔的8个。属于曲牌类的唱腔220个,其中场面伴奏用曲牌92个。
  婺源徽剧声腔有曲牌体、板腔体声腔、板式变化体等三类唱腔结构体制。其中曲牌体声腔有高腔、徽昆、徽戏三个主要部分。
  高腔部分:徽剧高腔又有三种类型,一是目连腔——婺源早期上演的目连戏,用次大锣、大鼓伴奏,无管弦乐,除滚唱外,句尾均用人声帮腔,观众谓之为“目连腔”。此类高腔比较古老,尚保持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特点和较完整的曲牌体制。一是岳西高腔——用小锣、小鼓伴奏,个别曲牌用唢呐或笛伴奏、人声帮腔。一是徽州高腔——后期的徽州高腔又称四平腔,用笛伴奏,部分已取消人声帮腔,用小锣、小鼓配合动作。
  徽昆部分:婺源早期的昆腔戏,常用大、小唢呐伴奏,夹以大锣大鼓,气氛热烈而喧闹,与苏昆迥然相异。
  徽戏部分:包括吹腔、四平调、拨子、二黄、西皮等板腔体唱腔。吹腔委婉柔和,加上青阳腔、二黄、徽剧西皮及花腔小调等,使徽剧声腔成为表现力丰富、别具特色的完整体系。拨子曲调高亢,可表现激越、悲怆、凄凉等情怀。有导板、回龙、原板、叠板、摇板等板式。
  早期徽剧的民间小调十分丰富,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但留存下来民间小调的戏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09:32 , Processed in 1.0254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