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清山&婺源,不虚此行

[复制链接]

45

主题

45

帖子

135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11:09: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值风和日暖好日子,与同事们一道去江西三清山、婺源踏青。
  4月8日下午,当25个人聚集在一辆飞驰的大巴上,风驰电掣时。一种完全解放身心的率性,一种久违了的骨子里的张扬,开始萌生,一种陌生而又十分熟悉的情绪在车内荡漾。
  4月9日上午,三清山脚下,准备搭乘缆车的游人汇成一股汹涌的潮水,随着叫号声的此起彼落,有序地奔腾着。
  8分钟行程的缆车上,窥得三清山之一隅。当一片林立的石柱如巨型屏风挡在眼前,三清山才以最梦幻的景观之一“观音赏曲”,亮出了一张个性十足的名片,惟妙惟肖的观音造像,似乎要将人们引入另一仙境。
  现代人筑就的伟业——曲折蜿蜒的西海岸栈道,拾级而上的台阶,指引着鱼贯的游人。映入眼帘的美轮美奂的山峦造型,身处袅袅升起的团团雾气之中,仿佛得道升仙,如潮的游客忍不住驻足留影。
  三清山集天地之秀,纳百川之灵,是华夏大地的一朵风景奇葩。她兼具“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青城之清幽”,被国际风景名家誉之为:“世界精品、人类瑰宝、精神玉境”。她以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奇特地揉合在一起,就象一个外表刚毅、内心深邃的王者,散发着无法抵挡、摄人心魄的魅力。
  下午3点,来到号称三清福地的“三清宫”。道观破旧虽不起眼,但建造的年代(同治8年)让人驻足而视。十几顶帐篷和那些负重的驴友们,把曾经清静的修炼之地装点得别具一格。多云的天空下,不见东晋葛洪“结庐练丹”之炉的灵异之火;一口西晋时代的千年古井却丰盈如满月,喝一口井水,甘冽如常,竟品不出岁月的滋味。
  此时此地此景,抛开所有的贪恋、所有的沉迷,静思冥想,是否也能进入道家“天人合一”的奇妙之境?或者得到真“悟”,而找到内心的安宁和从容?……
  东方再次露出鱼肚色,在蒙蒙的细雨中,我们又开始憧憬下一个旅程,中国美丽的山村——婺源。也许我们的到来感动了上苍,阳光突破阴霾,露出笑脸。
  一个不起眼的河湾,竟然被凤凰卫视的主持在航拍中发现,并赋予一个优雅的名字——月亮湾。成排的车辆停靠在高速公路一侧,车内的人就是为了看看这个不起眼的河湾,这个曾拍过《闪闪的红星》一景的小河,“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声仿佛在此回荡。人们登堤远眺,拍照留影。
  走进婺源,白墙灰瓦的徽式建筑,温婉娇俏的小桥流水,不见历史的厚重,却有着超然于世的典雅。李坑、晓起……,这些连名字都十分别致的偏僻山乡,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青石铺就,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曲曲折折,回环缭绕,串起着几千年历史的更迭与人情冷暖。村中溪水贯通、九曲十弯,石、木、砖各种溪桥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
  婺源,处处散发着千年纸墨的沉香,却没有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落寞。
  李坑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还出了一位叫李知诚的武状元。
  轻抚门扉上精美无比的纹饰,几百年前那双手的温度,是否也刻在了木纹里?探视大家闺秀的绣楼,那个曾经抛下绣球的女子,是否也有过白了头的爱情?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远古归人的脚步,是否也似此时这般平稳?
  只是,“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传承至今!“女持家、男苦读”的风俗,至今保留!如今的婺源,年年向清华、北大输送一批又一批的佼佼学子。
  晓起村,素有“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与“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之美誉,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据晓川《汪氏宗谱》记载:“唐乾年间(公元877-879年)歙县篁墩汪万武逃乱,至此天刚破晓,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便搭草棚、起炊烟,而将此取名晓起”。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古诗就是对晓起山光水色的真实描述。在晓起,目及之地处处有樟,所到之处溪溪流水。更有那棵千年神樟,据说超过了1500年,被人们视为神灵,留下了绕树“一圈、二圈、三圈、四圈……”各不相同的说法,引来游人纷纷绕树而行。
  穿过一条条逼仄古旧的巷弄,推开一扇扇岁月斑驳的门扉,一方齐整的天井,一片磨得黑青的石板地,一架高高的木墙,一口粗石水缸,一张看不出年头的八仙桌,一根细长斑驳的竹杆,一块雕竹刻梅的窗棂,一眼透视历史与现实的小窗……处处让人惊讶的明清古迹,因颇染了烟火之气而尤显得温润可人。
  且不说古民居门楣上的牌匾,厅堂里传承几代的家训,宗祠木柱上款款楹联;单看那久享盛誉的“三雕”艺术(即石雕、砖雕和木雕),那些满刻花鸟人物的一石、一砖、一木,蕴涵着人们朴素而美好的精神寄托和人生祈愿。生活的凡俗与精神的雅致,在婺源的砖瓦中得以最极致的展现。
  婺源的美,在于她是既可以放在手中捧读的经典,又可以放在嘴里咀嚼的生活。这是人们最企盼的一种意境,较之三清山的超凡脱俗更让人感到平实、亲切。
  婺源,不枉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5-19 15:03 , Processed in 0.0760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