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婺源鄣山村原始丛林穿越 | 六股尖-五谷尖-禅林寺-瑶里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6

帖子

198

积分

VIP驴友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7 10:34: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婺源丛林秘境 | 生存大考验之极限穿越

起点:鄣山村(六股尖)终点:(五股尖)瑶里

全路程:30公里





六股尖简介:


六股尖又名擂鼓峰、三天子都。位于古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的婺源),是怀玉山脉的最高峰,海拔1629.8米。 六股尖东北坡为钱塘江正源―新安江的发源地,有“三江源头”(“三江”系指:新安江、富春江和钱塘江,它们的干流均在浙江省境内)之称。六股尖占地24平方公里,因主峰由六大支脉汇聚而成,故名。六股尖的西南面不远处是皖山区另一著名山峰---五股尖 。





六股尖山高林密,风景绝佳,拥有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峡谷幽深、峰石峥嵘、溪流明澈、瀑布飞泻、山花烂漫,又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六股尖山腰有着名的龙井潭瀑布,瀑布从数十丈高的崖头倾泻而下,尤为壮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红军皖浙赣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座落在六股尖北麓的石屋坑村曾是当时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之一。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红军独立团一个营在转战六股尖时,突遇暴风雪袭击,三十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竟被活活冻死。他们有的坐在石头上,有的还保持持枪挺立的姿势,这些冰雪雕像在六股尖凝成悲壮的历史一幕,牺牲的红军战士姓名都无从考证。石屋坑的群众只能将他们就地掩埋。


五股尖简介:


五股尖,也有人称为“五谷尖”、“五华山”,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的最东部与安徽省的交界处,属于江西省和安徽省的省界山峰,山顶距瑶里镇的道路距离约20公里。五股尖是景德镇地势的最高点,地理海拔1618米,冬季气温很低,积雪时间较长而且非常厚。


五股尖的西麓就是瑶里着名的汪湖风景区。 高际禅林寺坐落于五股尖的半山腰,其建筑面积最盛时期达9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是始建于宋代时期的赣东北着名寺庙。



高际禅林寺始建于宋代唐和元年(公元1118年),距今将近900年的历史。相传宋朝时期,县人余茂亨、余茂学兄弟俩经一位高僧指点,来到这块藏龙卧虎富有灵气的高际山处,潜心勤学苦练6载,后兄弟俩赴京报考,双双高中文武状元。衣锦还乡之后,余家兄弟在这块风光秀美、景色怡人的高际山处,大兴土木修建了高际禅林寺。另外在周围广购山林良田,种植松树、茶林。随后,香火逐渐旺盛起来,到明朝崇祯年间,香火最为旺盛。明代着名禅师静虚曾诗云:“白云深入有僧庐,漏尽晨钟倚枕初。阅历林泉声隐隐,行回岩壑韵徐徐。驱除忘幻清平旦,领略春容见静虚。又听晓天鸡喔喔,共催人读五更书。”便印证了当时的情景。


高际禅林寺太平天国时期遭到毁灭性破坏,寺庙建筑十去八九。高际山曾建有关公庙、八仙庙、送子观音庙、龙王庙等7座寺庙。现在,只留下这些寺庙的遗址以及大量的摩崖石刻、弥陀柱、法老墓、佛塔等佛教遗址。现今的高际禅林寺是在原大雄宝殿遗址上重建的,于民国19年建成。高际禅林寺大雄宝殿外观雄伟庄严,门楼翘角,置有巨形旗杆墩两对,木栅横设三元门,廊下石阶三列与门相对。步入前面大厅,只见佛堂石柱粗犷,撑托着圆拱形屋顶,气宇轩昂。走两边穿堂进入后厅,迎面是一台式三间建筑,两侧有石阶上下,阶下需仰视方可望见台上殿堂,台上供奉如来佛祖,两侧分列十八罗汉塑像,整个殿堂显得神秘而威严,大雄宝殿正前方是一座门楼及两座半月形的放生池,正后方是一幢观音庙,两旁分列着偏殿、膳食房、藏经楼、禅房、寮房等近十幢殿堂。整个高际禅林寺显得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充分体现出佛教文化的远邃高深。


穿越路线: 五股尖山脚(五华山梯级瀑布群第一级)——平源倒源(五华山瀑布第3级)——五华山瀑布第5级——阴岑台——五股尖山顶——奕沟——嶂山村——六股尖山脚——六股尖山顶——龙井潭——新安源村


山路险峻,基本无路需自行探索且山中有小型野兽出没(野猪,猴子,麋等)还有蚂蟥等,需5人以上队伍,整个穿越过程大约需两天时间,各种登山装备需带齐(必备帐篷还砍柴刀) 你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么?你是一个喜欢探险的自由行么?那你还在等什么,来进行你们人生中的又一次探险旅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山旅游在线

GMT+8, 2024-6-1 23:53 , Processed in 0.0721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uangshan Online! X3.2

© 2011-2016 Huangshan Onlin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